宝宝的健康与成长
研究人员相信,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能够理解母语中的基本音调。从现在到六个月大,宝宝的语言能力会逐渐发展,可能会开始发出像“爸爸”、“妈妈”这样的声音。虽然儿童发展专家指出,宝宝目前还未能将这些音节和具体人物联系起来,但听到这些声音,仍然令人兴奋。
您可以利用镜子,或模仿宝宝的表情,鼓励他开口。宝宝也可能会模仿您,比如你对他说“爸”,他可能会试着学着说。宝宝发出声音或尝试说话时,您的回应能让他明白语言的重要性,以及说话会带来反应。这有助于宝宝的自我发展,因为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话语可以产生影响。
在第 17 周时,宝宝通常能做到以下事项:
- 趴着时能抬头约 90 度。
- 发出大笑声。
- 开始理解母语中的基本声音。
- 说出一些简单的词语,如“妈妈”,但仍未真正明白其意思。
- 能追踪 15 公分以内的物体,并且身体可转动约 180 度。
宝宝的健康须知
宝宝的需求与发展
你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耳朵感染
耳朵感染也称为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是当病毒、细菌或液体积聚在耳膜后引起的感染。感染可能导致肿胀和疼痛,常伴随发烧。耳朵感染非常普遍,超过一半的婴儿在一岁前都会经历。
耳朵感染的症状包括:
- 厌食(Anorexia),因为耳朵感染会让宝宝在吞咽或咀嚼时感到疼痛。
- 经常拉扯耳朵。
- 发烧,体温介于摄氏 38 至 40 度。
- 若伴随感冒,耳内压力会让宝宝感到疼痛和烦躁,尤其在吃东西或躺下时更明显。
- 耳屎可能呈黄色、白色或带血丝。
- 可能会拉肚子,因为耳朵感染多为病毒引起,这些病毒有时会影响肠胃。
为了预防耳朵感染,请注意以下事项:
- 避免让宝宝接触二手烟,因为烟雾会影响宝宝的免疫系统。
- 若您仍在母乳喂养,请继续保持。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的宝宝较少发生耳朵感染。
- 确保宝宝已按时接受预防针,特别是肺炎(Pneumonia)和流感疫苗,有助减少耳朵感染风险。
- 尽量减少使用奶嘴,有些研究指出奶嘴使用可能增加耳朵感染的机会。
扶宝宝起来
若宝宝还不能自己站起来,当您看到他滑倒或倒向一边时,就需要扶他一把。虽然新生儿的颈部和背部尚未完全发育,不能贸然扶起,但三到四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可以了。您可以从不同角度协助宝宝,确保宝宝的头部不会歪斜。
趴着的姿势能帮助宝宝看得更远。会坐的宝宝能看到路人、商店、房子、树木、宠物、公车、汽车,以及周围的环境,不再只是仰望天空,看婴儿车周围的景物,能比躺着时更有趣。再者,宝宝坐着玩耍的时间会较短,也让您不那么疲累。
宝宝太胖
与成人体重过重不同,胖胖的宝宝通常不是因为饮食问题。您应该关注的是减缓宝宝体重增长的速度,而不是让宝宝减肥。随着宝宝身高增加、活动量变多,胖嘟嘟的宝宝自然会慢慢变瘦。如果您担心宝宝体重,可以参考以下小贴士:
- 只在宝宝真正饿的时候亲自喂。
- 根据需要调整宝宝的饮食。
- 鼓励宝宝多喝水,水是零热量的。
- 半夜避免频繁喂奶,半夜喂奶不仅效果不好,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 评估宝宝的饮食内容。
- 鼓励宝宝多做活动,若宝宝活动量少,可以多鼓励他动一动。
新手爸妈小贴士
宝宝拒绝直接母乳喂养
宝宝拒绝含妈妈的乳头是不正常的,通常是有特别的原因。以下是常见的原因:
- 妈妈的饮食:如果你发现吃了某些食物后,宝宝拒绝喝奶,在宝宝断母奶前,最好避免食用这些食物。
- 宝宝感冒:若宝宝鼻塞,无法同时用嘴巴喝奶和呼吸,宝宝自然会优先用嘴巴呼吸。
- 宝宝出牙:虽然大部分宝宝五到六个月才长牙,但有些宝宝会早些出牙。前几颗牙齿长出来时,喝奶时会压迫牙龈,令宝宝感到不舒服。
- 耳朵痛:耳朵不舒服也会让宝宝拒绝吸吮。
- 宝宝嘴巴长鹅口疮:会造成吸吮疼痛。
- 奶水流速:若宝宝很饿但奶水流得太慢,宝宝可能会失去耐性。
- 妈妈荷尔蒙变化:荷尔蒙影响奶水味道,有时会让宝宝拒绝喝奶。
- 妈妈压力大:妈妈的压力也可能影响宝宝喝奶的意愿。
- 宝宝准备断母奶:宝宝可能因为准备断奶而拒绝含乳头。
在这个阶段,下列方法可能会帮到您:
- 不要让宝宝喝其他类型的奶,保持母乳为主。
- 尝试用奶瓶喂奶。
- 反覆尝试亲喂,就算宝宝一直拒绝,也可能慢慢恢复。
- 慢慢开始给宝宝添加固体食物。
如果宝宝持续拒绝亲喂,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尽快与医师讨论。
换尿布困难
如果宝宝在换尿布时一直不合作,之后换尿布时也可能会有同样的问题。宝宝可能觉得穿尿布很不舒服,因此抗拒换尿布,令过程变得很辛苦。建议您在把宝宝放到尿布台前,先把所有东西准备好。换尿布时动作尽量快一些,同时可以用声音吸引宝宝注意力,例如播放手机铃声、音乐盒,或拿出宝宝喜欢的玩具。您也可以唱歌或跟宝宝说话,争取在宝宝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完成换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