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都会好奇宝宝出生后每个阶段,会出现什么样的行为,当婴儿从出生后已达9周时,可能会开始区分声音的差异,且聆听技巧也愈来愈好,能更容易适应整体环境,而各位爸妈于这个阶段也应特别注意宝宝的身体健康,请在指定时间带宝宝前往医疗机构,进行基本健康检查及接种新生儿疫苗,以便更好地掌握孩子的健康发展。
就让《Hello健康》为各位新手家长介绍孩子在9周大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行为,以及照顾孩子的小贴士吧!
宝宝9周后开始会微笑、区分声音!5大常见行为一次看
宝宝已经9周大时,不仅能够分辨出熟悉的声音与其它声音的差异,聆听技巧也愈来愈好,您可以仔细观察宝宝对特定声音的反应,看看宝宝如何分辨声音来源。
另外,持续的对话则能帮助宝宝培养地方感,宝宝可能会在您说话时,不断看着你的嘴巴,并对此着迷不已。您可能会对宝宝发出的声音愈来愈多元(像音乐或呼噜声)感到讶异,且宝宝也会开始用独特的笑声与哭声,来表达不同的需求。
以下为9周大的宝宝可能会出现的5种行为:
- 对宝宝微笑时,他们会报以一个灿烂的笑容。
- 区分熟悉的声音与其它声音。
- 寻找声音的来源。
- 更能适应环境。
- 听到铃声时有不同的反应,如盯着看、哭或不作声。
如何照顾宝宝?
您可以通过持续与孩子说话来促进他的发展。虽然有时感觉像是在自言自语,但这对孩子的认知成长非常有帮助,因为他们会从您的嘴型、表情和语气中学习沟通方式。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的表达能力正在逐渐提升——他们已经能透过发出咕哝声、大笑或哭声,来传达不同的需求。
宝宝的健康须知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采用不同的评估方式。如果您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任何疑问或期待,建议在看诊时向医生询问以下这些常见情况:
- 基本测量:医生会检查宝宝的体重、身高及头围,确保宝宝有健康成长。
- 理学检查:进行从头到脚、胸到背的全身检查,包括视力、听力、心脏及肺部功能等,以确保宝宝健康并处于正常发育状态。
- 让宝宝接种疫苗:B型肝炎(Hepatitis B)、小儿麻痹(Poliomyelitis,简称 Polio)、白喉(Diphtheria)、破伤风(Tetanus)、百日咳(Pertussis)、肝炎( Hepatitis)、肺炎链球菌(Pneumococcal),避免耳部感染引起脑膜炎(Meningitis),以及轮状病毒(Rotavirus)引发严重腹泻。
为何宝宝一定要接种疫苗?
许多家长可能听说过有关疫苗的风险,不过,接种疫苗其实对大多数婴儿是有必要的,因为它能避免宝宝感染一些容易罹患的疾病。
免疫活动是基于以下的机制:当我们接触到弱化或死亡的致病微生物,或是曝露在因受热或化学处理而变得无害的危险物质后,身体会自然而然产生抗体,保存在免疫系统里。若宝宝受到这些病毒感染,抗体就会起作用,杀死特定的入侵微生物。
即便疫苗每年挽救了数千名儿童的性命,这种预防措施仍不是完美的。大多数儿童接种疫苗后只会出现轻微反应,但也有少数儿童可能会因此感到不适,甚至出现较严重的症状。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疫苗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永久性伤害,甚至死亡。
宝宝接种疫苗的6大注意事项
为了降低风险,您可以参考下列预防措施,确保宝宝在安全的情况下,接种疫苗:
- 确保医生在接种前,彻底检查宝宝的身体状况,确认宝宝没有罹患任何严重的疾病。如果宝宝生病了,就得延迟接种的时间,若只是感冒等轻微症状,那么就不需要延后。
- 请在接种前,详细阅读或听取医生提供的相关资讯。
- 接种72小时内(特别是前48小时),观察宝宝有没有任何严重反应,或异常举动,若有请立即咨询医生。此外,下次看诊时,请记得跟医生说明宝宝的严重疫苗反应。
- 询问医生有关疫苗厂商、批号等资讯,并将上述资讯保存。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医生会将情况呈报给相关单位,并确保孩子能及时接受适当的照顾与治疗。
- 在孩子下一次接种前,请务必告知医生他上一次接种后的反应或不适情况。
- 如果您对疫苗的安全性有任何疑问,请直接向医生咨询。
虽然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非常罕见,但如果孩子在接种后的两天内出现以下任何一种症状,请立即联系医生:
- 体温超过40摄氏度的高烧。
- 持续哭闹超过3小时。
- 癫痫(Epilepsy):这个症状是正常的,但不会造成严重发烧。
- 7天内出现癫痫发作或异常行为。
- 过敏,例如口腔、脸部或喉咙肿胀、呼吸困难、荨麻疹(Hives)。
- 无精打采、反应迟钝及严重嗜睡。
若婴儿接种疫苗后,有上述任任何一种症状,请尽快带宝宝就医,并将这些情形记录下来,以便降低之后接种的风险。
奶瓶喂养还是母乳喂养?给新手爸妈两个小贴士
1. 奶瓶喂
有些妈妈会选择用奶瓶喂养,这样下午或晚上才能有时间休息。有些是因为需要回职场,或奶水不足,导致宝宝体重增加较慢。
如果计划定时用奶瓶喂奶,可以一次挤出六瓶母乳放冰箱备用,以防紧急情况,比如妈妈生病要吃药,或临时出差几天,宝宝仍有足够奶水喝。若您还没用奶瓶喂过母乳,也不用太担心,类似的味道会让宝宝更容易接受。
有些宝宝从亲喂直接转奶瓶完全没有问题,有些则让妈妈伤透脑筋。事实上,过早用奶瓶可能影响亲喂,因为宝宝可能混淆乳房和奶嘴,亲喂和瓶喂技巧也不同。若宝宝过了时间还没尝试奶瓶,可能因太习惯乳头而拒绝奶瓶。
亲喂很自然,不用担心宝宝喝多少,但转奶瓶时,你可能不太确定奶量多少。建议妈妈们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不同年龄宝宝营养需求不同。
如果您必须回职场,会错过至少两餐亲喂,建议改用奶瓶喂养,并在回职场前两周开始让宝宝适应奶瓶。给宝宝至少一周时间适应,先从每天一瓶开始,再逐渐增加到两瓶。如果计划给宝宝喝配方奶,这方法也有助你身体适应,减少乳量,回职场更轻松。
若只是偶尔用奶瓶喂,出门前把乳房挤干可以减少胀奶和漏奶。确保奶瓶喂的时间,不要太靠近您回家亲喂的时间,这样回家时还能有充足母乳亲喂宝宝。
2. 宝宝第一次微笑
若宝宝一直没对您笑,不用太担心。即使是最开心的宝宝,也可能在第6或7周前才开始真正笑出来。刚开始时,宝宝的微笑只是偶尔的表情动作。您可以留意宝宝是全脸在笑,还是只有嘴部肌肉动,这样就能分辨什么时候是真正的笑,什么时候只是偶尔的笑容。
虽然宝宝的身体还没完全准备好开怀大笑,但只要多跟宝宝说话、玩耍和拥抱,很快你就会看到他开心地大笑了。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