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第14周的成长状况
进入怀孕第14周,胎儿的身长约为8.5公分,差不多是一颗奇异果的大小。宝宝的头部越来越圆,身体比例也更协调,不再显得头大身小。这个阶段,胎儿开始会做出像是拳打脚踢的动作,活动力逐渐增强,就像在“练功”一样,不过准妈妈可能还不太能明显感觉到胎动。此外,从第14周起,胎儿的肾脏开始运作,已经能够进行排尿。虽然宝宝会吞下一些羊水,但他们也会通过排尿将之排出,这也是羊水循环的一部分。
怀孕第14周的身体变化
在怀孕第14周,准妈妈的胎盘血流量更加充沛,不仅能把氧气、营养与各类荷尔蒙输送给宝宝,也能将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带出体外。胎盘牢牢附着在子宫壁上,并通过脐带与胎儿相连,是妈妈与宝宝之间的重要“生命桥梁”。
虽然妈妈和宝宝的血液在胎盘中有非常紧密的物质交换,但两者并不会直接混合,以避免因血型不同而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巧妙的分工与保护机制,正是孕育生命的神奇之处。

怀孕第14周的症状
每位准妈妈在怀孕中期可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身体变化与不适反应。以下是常见的孕期生理变化和不适症状,供您参考与留意:
- 牙龈出血、肿胀(详细内容可参考:怀孕第8周)
- 子宫被撑大造成腹部侧边疼痛(又称:子宫圆韧带痛)
- 头痛
- 流鼻血
- 胀气和便祕(详细内容可参考:怀孕第18周)
- 消化不良和胃食道逆流(详细内容可参考:怀孕第10周)
- 乳房胀痛
- 下肢抽筋
- 感觉燥热
- 头晕
- 四肢水肿
- 阴道、尿道感染发炎
- 孕斑(详细内容可参考:怀孕第4周)
- 秀发浓密有光泽
- 孕吐
- 对食物的喜好有所改变
- 嗅觉变得更灵敏
- 情绪起伏大
- 阴道有乳白色的分泌物
- 阴道出血(详细内容可参考:怀孕第11周)
怀孕第14周的生活与注意事项
怀孕体重增加
“一人吃,两人补”这句话虽然广为流传,但并不代表孕妇一定要大吃特吃。毕竟怀孕期间的营养确实要兼顾宝宝的发育,但体重管理同样重要。每位孕妇体重增加的速度与幅度都不同,应根据个人体质来评估。新加坡卫生部门与国际指南普遍建议,怀孕期间的体重增加应以10至14公斤为参考范围。但更精确的建议,应结合个人的身体质量指数(BMI, Body Mass Index)来判断。例如体重偏轻的孕妇可能需要增加更多,而体重偏高者则应更谨慎控制。(点此前往BMI计算器)
新加坡健康促进局(或相关机构)提供以下孕妇BMI对照范例,供准妈妈参考体重管理方向:
- 若准妈妈怀孕前BMI<18.5,属体重过轻,建议于孕期增加12.5~18公斤
- 若准妈妈怀孕前BMI为18.5~24.9,则体重适中,建议于孕期增加11.5~16公斤
- 若准妈妈怀孕前BMI为25~29.9,属体重过重,建议于孕期增加7~11.5公斤
- 若准妈妈怀孕前BMI>30,则已属肥胖,建议于孕期增加5~9公斤

怀孕体重增加过多的风险
孕期体重增加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身体为了支持胎儿发育所必须的调整。除了胎儿本身的成长会带来体重上升,孕妇的身体也会适度储存脂肪,以为日后哺乳所需的能量做准备。不过,如果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可能会提高以下健康风险与妊娠并发症的机会:
- 妊娠糖尿病:准妈妈在怀孕期间若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可能会引发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这种状况会让孕妇血糖浓度偏高,进而影响胎儿,导致宝宝体重异常增加,成为所谓的“巨大儿”(体重超过4公斤),从而提高难产或剖腹产的风险。
- 子癫前症:子癫前症(Pre-eclampsia,又称子痫前症)是孕期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指孕妇在出现高血压的同时,合并水肿或蛋白尿等症状。若未及时处理,子癫前症可能会影响胎盘供氧和营养输送,导致胎儿在子宫内生长迟缓,甚至增加胎儿死亡的风险。
怀孕期间体重增加过少的风险
怀孕期间体重增加不足同样不可忽视,不仅可能影响准妈妈日后的母乳分泌量,还可能带来以下健康风险:
- 孕妇营养储备不足,影响哺乳及产后恢复
- 流产风险增加
- 早产风险增加
- 新生儿体重过轻
- 新生儿死亡率增加
- 准妈妈产后恢复较差
【上一周:怀孕第13周】
【下一周:怀孕第15周】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