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与健康

睡眠是人体最基本且重要的休息方式,主要功能包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促进发育和增强免疫力。研究指出,大约 70% 的生长激素是在睡眠中分泌的,尤其对儿童与青少年尤为关键。同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维持专注力、情绪稳定与身体健康。虽然每个人所需的睡眠时间因人而异,但比起睡眠时长,睡眠的质量才是影响健康的关键。 我们一晚的睡眠是由两种睡眠状态交替组成: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慢波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REM,快波睡眠)。这两种阶段大约每 90 分钟交替一次,整晚会循环4 到 6 次。 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可细分为思睡、浅睡、中睡、深睡四个阶段,代表从轻微入睡到最深层的睡眠状态,身体在此阶段进行组织修复、免疫调节与能量储存。经过约 90 分钟的 NREM 睡眠后,大脑便会进入**快速眼动睡眠(REM)**阶段。 在 REM 睡眠中,体内的新陈代谢明显加快,有助于脑组织蛋白的合成与能量补充,为第二天的认知与体能活动做好准备。此时虽然大脑活跃、眼球快速转动,但全身肌肉张力极低,偶尔会伴随轻微的局部动作。多数梦境也发生在这个阶段,与记忆整合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睡眠不足的影响远不止身体疲惫,长期缺乏优质睡眠还会对精神与情绪状态造成明显影响。常见的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情绪波动、易怒、缺乏动力、判断力下降、健忘与焦虑增加等。 此外,研究显示,睡眠不足会使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下降约 28%,导致抵抗力减弱,更容易感染疾病。可见,睡眠不仅影响日常表现,也与免疫系统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是维持良好生活状态的重要基础。

常识

睡眠与健康

夜间盗汗要注意!常见原因与健康风险

许多人在半夜睡眠时会突然出汗,甚至衣物被冷汗浸湿,被迫醒来更换衣物后才能继续入睡。长期下来,不仅影响睡眠品质,也带来相当困扰。这种情况就称为夜间盗汗。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夜间盗汗?其背后可能有哪些原因?《Hello健康》将为您解析夜间盗汗的常见成因与相关健康提示。 夜间盗汗的原因与定义 夜间盗汗是指在非炎热天气、处于正常睡眠环境时,出现过度出汗的现象。与一般流汗不同,正常出汗是人体散热与调节体温的自然功能,流汗后通常会感到轻松舒适;而盗汗往往是冷汗,流汗后会感到发冷、发抖与不适。 很多人会疑问:盗汗是不是代表生病?其实,盗汗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身体反应的症状。它有时可能与感染、癌症、药物副作用或其他疾病有关。 夜间盗汗的因素包括: 恶性肿瘤:夜间盗汗可能是某些癌症的早期症状,常见于淋巴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及生殖细胞瘤。 感染性疾病:部分慢性感染可导致夜间盗汗,例如肺结核。细菌感染如心内膜炎、骨髓炎、化脓性肝脓肿也可能引起盗汗;病毒感染则以爱滋病(HIV/AIDS)最为常见。 更年期:女性停经后因卵巢功能退化,雌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出现头晕、失眠及盗汗。 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类癌症候群及嗜铬细胞瘤。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创伤后脊髓空洞症、自律神经失调及自主反射神经异常,但发生率较低。 物质戒断:戒断酒精、鸦片或古柯碱时,可能出现夜间盗汗。 药物副作用:部分解热镇痛药、降血压药及抗抑郁药物,可能引起夜间盗汗。 盗汗该看哪一科?可以治疗吗? 夜间盗汗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因此无法单靠药物来根治。关键在于找出背后的原因,并针对相关疾病或状况进行治疗。 例如,若女性伴随明显的更年期症状,可以咨询医生,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药物来缓解盗汗。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居家方法能帮助减轻夜间盗汗带来的不适。居家方法包括: 适度放松,减轻日常压力 改善卧室环境,如调暗灯光或降低室温 保持健康饮食,维持血糖与血压稳定 睡前及日常适量补充水分 减少吸烟与饮酒 规律运动,增强体质 由于夜间盗汗的成因多样,建议先到家庭科/全科医生就诊,进行初步评估。若是更年期女性,则可至妇产科进一步由医生判断与处理

探索更多睡眠与健康分类

更多 睡眠与健康 相关文章

失眠

安眠药副作用知多少?过量恐致依赖甚至危及生命——用法与常见问答解说

究竟安眠药该如何正确使用?一天可以吃几颗?副作用是否会带来严重风险?本文将由《Hello健康》为您解说安眠药的正确用法,并解答大众对安眠药的常见疑问,包括服用过量是否可能致命、长期服用是否会产生依赖等问题。 安眠药何时吃?怎么吃?——安眠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具有安眠及镇静作用的药物种类繁多,这里仅介绍用于治疗失眠症的镇静安眠药,包括苯二氮䓬类安眠药(Benzodiazepines,BZD)与非苯二氮䓬类安眠药(Non-benzodiazepines,Non-BZD),并说明其使用原则。 服用安眠药时应遵守以下五大基本原则: 尽量避免使用长效型安眠药 采用最低有效剂量,每日仅服用一颗 间歇性服药,建议每周控制在2至4次 限制疗程时间,整体疗程不应超过3至4周 停药须逐步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引起不适 安眠药的药效类型分为3种 短效型安眠药:适用于入睡困难的患者,能帮助顺利入睡,常用于治疗老年人失眠。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较弱,药物代谢速度较慢,因此更适合使用低剂量的短效型药物,以减少副作用风险。 中效型安眠药:适用于浅眠或容易过早醒来的患者,能够延长整体睡眠时间,帮助改善睡眠维持困难的情况。 长效型安眠药:适用于夜间难以维持睡眠的患者,尤其是伴随白天焦虑或嗜睡等问题者,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药效支持,但须谨慎使用以避免依赖与副作用。 在安眠药的使用上,建议以短效型安眠药作为首选治疗;若失眠问题持续数周至数月,或伴随其他身体或精神疾病,则可依医生处方改用中效型或长效型安眠药,以确保疗效与安全性。 医生在治疗失眠时,通常会将安眠药作为短期的辅助用药,而治疗的重点仍在于找出并改善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 在安眠药的使用上,应以“必要时使用”为基本原则,平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的方法来改善睡眠;当需要服用安眠药时,也不必因此感到压力或焦虑,保持放松的心情,才能更顺利入睡。 安眠药副有哪些副作用? 一般来说,苯二氮䓬类安眠药的副作用较多,而非苯二氮䓬类安眠药的副作用则相对轻微。常见的安眠药副作用包括: 镇静作用:可能导致白天嗜睡、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精神恍惚及疲倦等情况。 步态不稳、跌倒或骨折:安眠药具有肌肉放松作用,可能导致协调能力下降,在服药初期容易出现步态不稳或肌肉无力,从而增加跌倒与骨折的风险。研究显示,较于未服用安眠药的老年人,服用安眠药的老年人发生跌倒及髋骨骨折的风险高出约20%至30%。 认知功能或行为异常: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行为混乱,甚至梦游等情况。 药物滥用后的戒断症状:常见于长期依赖安眠药的患者,通常在停药后2至3天内出现,包括焦虑、恐慌、易怒、失眠加剧、冒冷汗及心悸等,这些症状可持续约7至10天,而心理上的依赖感则可能长达3至6个月。 安眠药的副作用最快可在服药后隔天出现,常见症状包括轻微头晕、嗜睡或精神不振;若连续服用数天,则可能在2至3天后出现其他较明显的副作用。 记忆力减退通常出现在连续服用安眠药超过三个月后,因此建议避免长期使用;若失眠情况在一个月内未见改善,应尽早前往精神科门诊,接受完整的身体、心理及睡眠评估。 服用安眠药的6大注意事项 服用安眠药期间应避免饮用葡萄柚类果汁、酒类或含咖啡因的饮品(如咖啡、可乐或茶)。酒精和葡萄柚类果汁可能会加重安眠药的副作用,严重时甚至会抑制呼吸并危及生命;而咖啡因则可能降低安眠药的药效,影响治疗效果。 安眠药应在睡前服用后立即就寝,避免再上下楼梯或外出;若半夜需要起床上厕所,建议先在床边坐下休息片刻,再缓慢起身活动,以降低跌倒或意外的风险。 服用安眠药后,严禁从事骑车、驾驶、烹饪或操作机械等高风险行为,以免因药物的镇静与反应迟缓作用而导致危险事故。 若在隔日醒来时感到头晕、身体无力或嗜睡,建议先在床上休息,待药效逐渐消退后再起身活动,以降低跌倒或发生意外的风险。 若服用安眠药后仍无法顺利入睡,请勿自行增加药量,建议在床上静静休息,进行简单伸展或聆听轻柔音乐,待睡意自然浮现后再尝试入睡。 安眠药应严格依照医生指示(包括剂量与频率)服用,避免自行停药或储存药物,更不可在停药一段时间后一次性或连续多天大量服用,以免引发严重副作用或危险。 眠药过量会致命吗?会不会产生依赖?——安眠药常见问题解答 1.为什么吃了安眠药还是睡不着? 若在服用安眠药后仍然无法入睡,可能有以下3种原因: 长期使用导致身体产生抗药性,药效逐渐减弱。 失眠的主要原因未获改善,例如焦虑引起的失眠,即使服药,大脑仍处于亢奋状态而抑制药效。 安眠药使用方式不当或睡眠习惯不佳,例如睡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2.吃安眠药会引发抑郁症吗?安眠药能治疗抑郁症吗? 失眠的成因很多,往往是其他精神疾病的症状之一,例如抑郁症或焦虑症常伴随失眠,因此在诊断原发性失眠前,必须先排除其他精神疾病的可能。 常见的精神疾病包括躁郁症、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若出现失眠症状,通常会以苯二氮䓬类药物(Benzodiazepines,BZD)作为辅助用药,但主要仍属治标而非治本。根据新加坡卫生相关用药指引,苯二氮䓬类药物不宜单独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 长期服用安眠药可能导致认知功能或行为异常,也可能因疲倦、易怒、精神不振、头晕及头痛等副作用而引发新的心理问题或加重原有的精神疾病。若长期使用苯二氮䓬类药物,还可能产生耐药性及依赖性,若突然停药,容易出现反弹性失眠及戒断症状,因此患者在停药前必须先向医生咨询,切勿自行停药。 3.吃安眠药会上瘾吗? 随着药量增加或服用时间延长,患者可能会因依赖安眠药而出现成瘾现象。建议严格依照医生处方服用,不可自行加重剂量(如服用亲友的长效药物)或增加服药频率,并应定期回诊,让医生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用药,并协助找出和改善失眠的根本原因。 4.吃安眠药过量会致死吗?吃几颗才可能致死? 当今使用的安眠药安全性相对较高,即使过量服用(从数颗至数十颗),致死风险仍然偏低,常见反应包括全身无力、四肢乏力或因药量过多而出现呕吐不适。多数过量服用或有自杀意图的患者通常会出现上述症状,或直接陷入熟睡,经送往急诊治疗后大多没有生命危险。 5.吃安眠药会伤肝、伤身或得癌症吗? 安眠药若服用过量可能会损害肝功能,因此对于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较差的年长者,应适当降低剂量,并以短效型安眠药作为主要用药。 部分研究也指出,安眠药的使用可能与肝脏、肾脏、肺部、前列腺、大脑、直肠及呼吸道相关的癌症存在关联,但这一点仍需要更多长期研究与证据来进一步确认。 6.吃安眠药会导致脑部退化或失智吗? 长期服用安眠药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风险,而在多种安眠药当中,Stilnox(史帝诺斯)、Lendormin(恋多眠)及 Imovane(宜眠安)最为常见,也较容易产生依赖性,建议每日服用不超过一颗,且避免连续使用超过三个月。 安眠药治标不治本,找出失眠原因才能睡好 失眠的成因多样,其中由抑郁或焦虑引起的失眠约占 30% 至 50%,其他原因包括酒精、药物、身体疾病以及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中止症或夜间肌肉痉挛),仅约 15% 的失眠患者是因不明原因而无法正常入睡。 换言之,大多数失眠背后都有其原因;若只是依赖安眠药,而没有找出并改善失眠的根本因素,不仅可能导致药物依赖,还会让失眠问题持续恶化。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医师阵容

Hello 健康的医生阵容由专业医师与各领域医学专家所组成,协助审阅网站内容并即时分享专业领域新知。

我们的专业团队除确保医学相关内容之正确性,并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资料来源参考,提供高度专业、内容丰富之健康讯息。

Hello 健康与合作之专业医生团队,将不断致力于提供实用可信赖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并守护您,一起迈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专业团队介绍
组题分类
健康体检
我的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