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不是一喝牛奶就觉得肚子不舒服、甚至反胃想吐?这有可能是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的关系。乳糖不耐症其实很常见,不过是不是表示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就完全不能喝牛奶、或吃乳制品呢?其实不一定。下面就来看看乳糖不耐症的原因、症状、检查和治疗方法。
乳糖不耐症的定义
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是指身体不能完全消化乳糖,吃了乳制品后会出现腹泻、胀气或放屁的情况,也称为乳糖吸收不良。虽然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这些症状往往让人觉得不舒服。多数患者还是可以忍受,所以不需要完全戒掉乳制品。
乳糖不耐症非常普遍,不分年龄都会发生。全球大约有70%的人口受影响,亚洲人比例尤其高,新加坡人也一样。建议患者可以减少高风险食物,或循序渐进地增加摄取量,帮助身体慢慢适应,减轻不适。
乳糖不耐症的原因
乳糖不耐症的主要原因是肠道缺乏乳糖酶(lactase)。乳糖(lactose)是乳制品里的主要糖类,需要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glucose)和半乳糖(galactose)后,人体才能吸收利用。如果身体乳糖酶不足,乳糖无法被分解,就会引起乳糖不耐症。
因为母乳也含有乳糖,所以新生宝宝几乎都有分解乳糖的能力,但随着年纪增长,这种能力会慢慢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乳糖不耐症并不是完全没有乳糖酶,而是乳糖酶的量不足。很多人还是能消化少量乳制品,只要吃得不超过身体能分解的范围,就不会出现不适。
乳糖不耐症主要有3种类型:
- 先天性性乳糖不耐症:这种类型属于隐性遗传,必须父母双方都带有相同的基因变异,宝宝才会出现症状。早产儿也可能因为乳糖酶不足而出现乳糖不耐症。
- 原发性乳糖不耐症(Primary lactose intolerance):这是最常见的一类。婴儿时期身体会制造足够的乳糖酶,因为奶是主要营养来源。但随着年龄增长、饮食结构改变,乳糖酶的量会逐渐减少,到了成年后便可能无法好好消化乳糖。研究显示,欧洲的发生率低于 20%,而在亚洲则高达 60–80%,说明基因差异也影响了罹患机率。。
- 续发性乳糖不耐症(Secondary lactose intolerance):这一类比较少见,多半是因其他疾病导致,例如肠胃炎(gastroenteritis)、乳糜泻(celiac disease)等。肠道发炎会影响乳糖酶的生成,从而引起乳糖不耐的症状。
乳糖不耐症的症状
当乳糖酶不足时,乳糖无法在小肠被分解,就会进入大肠。这样会让大肠里的水分增加,大便含水量过高,导致腹泻。未分解的乳糖也会被大肠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胀气和肚子痛。
乳糖不耐症的症状一般会在吃了含乳糖的食物30分钟到2小时内出现。常见的症状包括:
- 腹泻
- 恶心或呕吐
- 腹部痉挛(肚子抽痛)
- 胀气
- 放屁增多

如果您在吃了乳制品后,经常出现乳糖不耐症的症状,除了选择其他替代食物,也可以向医生咨询,尤其是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更要特别留意。
乳糖不耐症的风险因素
乳糖不耐症的风险因素包括:
- 年龄:成人更常见,婴儿和小孩较少发生。
- 基因:非洲人、亚洲人、西班牙裔、地中海与南欧人、美洲原住民较常见。
- 早产儿:因为尚未发育出足够的乳糖酶细胞,乳糖酶水平偏低。
- 小肠疾病:如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乳糜泻(celiac disease)、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等。
- 癌症治疗:曾接受胃部放射治疗,或化疗引起肠道并发症的人,风险较高。
乳糖不耐症的诊断与治疗方式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对乳制品的反应来初步判断,并可能安排以下检测:
- 乳糖耐受测试:喝下高浓度乳糖液后,2小时内抽血测葡萄糖含量。若血糖没有上升,代表身体无法正常分解乳糖。
- 氢气呼出测试:病人需喝下高浓度乳糖液,然后定时检测呼出气体。若体内乳糖无法分解,会在大肠发酵,释放氢气被吸收并呼出。检测到氢气高于正常值,即显示乳糖不耐。
- 粪便酸性测试:多用于婴儿和儿童。未分解的乳糖在肠道发酵后会产生乳酸及其他酸性物质,可从粪便样本检测出来。
如何治疗乳糖不耐症?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式有以下三种:
- 益生菌与益菌生:益生菌(Probiotic)是对人体有益的好菌, 益菌生(Prebiotic)则属于膳食纤维和低聚糖,可帮助益生菌和肠道微生物生长。研究显示,益生菌和益菌生都能减缓乳糖不耐症状,其中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a)效果最好,常见于市售优格或营养补充品。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菌株、产品,以及服用方式(搭配食物、时间、温度)都会影响效果,建议参考医生意见或产品说明。
- 适应疗法:研究发现,乳糖不耐症患者若连续16天摄取乳糖,身体能分解的乳糖量会增加三倍。可以从少量乳制品开始,让身体逐步适应,提升耐受度。
- 乳糖酶药物:乳糖酶片剂或液体可在进食前服用,帮助分解乳糖,药效通常维持30–60分钟,但效果因人而异。虽然不能根治,但方便实用,可暂时缓解症状。
目前还没有办法提升体内的乳糖酶产量,所以乳糖不耐症无法完全治愈。不过,透过一些饮食调整,可以大大减少不适:
- 避免一次喝太多牛奶或吃太多乳制品
- 规律地、少量地摄取乳制品
- 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牛奶、冰淇淋
- 在普通牛奶中添加乳糖分解酵素
乳糖不耐症的生活调整与居家疗法
面对乳糖不耐症,可以从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做出调整:
钙质补充:减少乳制品不代表一定缺钙,可以从以下食物补充:
- 绿色蔬菜:如西兰花、菠菜、大黄
- 强化钙质食品:如部分面包、果汁
- 鱼类:罐头鲑鱼(连骨一起吃)
- 替代奶类:豆浆、米浆
- 其他食物:柳橙、斑豆
维生素D补充:维生素D有助钙质吸收。常见来源包括:
- 加钙牛奶或乳制品(如优格)
- 鸡蛋、动物肝脏
- 适度晒太阳
很多成人即使没减少乳制品,也容易缺乏维生素D,因此可和医生讨论是否需要补充剂。
减少乳制品摄取
其实,很多乳糖不耐症患者还是可以享用乳制品,而且不会出现太大不适。可以尝试循序渐进,让身体慢慢适应乳糖,逐步提高耐受度。
有些人比起低脂或脱脂乳制品,更容易接受全脂乳制品,例如全脂牛奶和芝士。
以下是一些饮食调整的小方法,可帮助降低乳糖不耐症带来的不适:
- 选择低乳糖或零乳糖产品
- 小份量摄取:例如一次不要喝超过约 120 毫升牛奶,小分量比较不容易引发症状
- 搭配食物一起吃:牛奶配正餐一起喝,可以减慢消化过程,减少不适
- 尝试不同乳制品:可以尝试硬芝士(如瑞士芝士、切达芝士)乳糖含量较低及发酵乳制品(如优格)大部分乳糖已被分解,更更容易被接受。
- 乳糖酶补充剂:可尝试市售乳糖酶药片或滴剂,在饭前服用或加入牛奶,帮助分解乳糖。但效果因人而异
乳糖不耐还能喝乳清吗?
健身增肌时,最受欢迎的补充品就是乳清蛋白。不过,乳糖不耐症患者若喝一般的浓缩乳清蛋白(Whey Concentrate),往往容易出现肠胃不适。这时,可以选择乳糖含量更低、但价钱较高的分离乳清蛋白(Whey Isolate)。
当然,乳清不是唯一的选择。想补充蛋白质,还可以考虑豆浆其富含植物蛋白,也含有其他营养素及其他植物蛋白粉(如豌豆蛋白、大米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