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up og meta

认识精神疾病(下):妄想症与晚发性妄想症

在上一篇《精神疾病有几种?压力也会导致精神疾病?——认识精神疾病(中)》中,我们谈到了短期精神病性障碍与由其他因素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

认识精神疾病(下):妄想症与晚发性妄想症

本文将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继续为你介绍妄想症与晚发性妄想症的成因、症状以及相关治疗方式。(若想了解精神疾病的定义与思觉失调症,请参阅《思觉失调症是什么?精神疾病的定义|认识精神疾病(上)》)

妄想症:一种以固执偏执信念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许多人习惯把精神疾病当作形容词来开玩笑,其中最常听到的便是“被害妄想症”。

事实上,妄想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症状,类型多样,包括被害妄想、嫉妒妄想、关系妄想、夸大妄想、情色妄想以及身体妄想等。

妄想症(Delusional Disorder)属于妄想性疾病(Paranoid Disorders),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特征是以偏执性思想或妄想为主要症状,患者会深信一件不真实的事件,而且难以被动摇

妄想症的确切成因仍不清楚,目前推测可能与脑内神经传导物质失衡或基因遗传有关,例如家族中有人患有思觉失调症,也可能因心理社会因素如压力、酒精或药物成瘾而被诱发。

此外,偏执型人格(Paranoid Personality)与妄想症患者有许多相似之处,部分偏执型人格个案可能会发展为妄想症,其特征是过度敏感,总觉得他人怀有恶意,并容易对人心怀怨恨,进而在人际关系中频繁产生冲突。

妄想症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与心理治疗,药物部分可能使用传统型或典型抗精神病剂(Conventional or Typical Antipsychotics)、非典型抗精神病剂(Atypical Antipsychotics),并可视病情需要配合镇静剂或抗抑郁剂,以协助缓解症状与改善功能。

心理治疗方式包括个别心理治疗(Individual Psychotherapy)、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简称 CBT)以及家族治疗(Family Therapy)等,主要透过改善思维模式、情绪调节及家庭支持来协助患者控制症状并提升生活品质。

晚发性妄想精神病

晚发性妄想症(Paraphrenia),又称晚发性思觉失调症(Late-Onset Schizophrenia),是一种与思觉失调症(Schizophrenia)相似的慢性精神疾病,但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被归类于偏执性疾病(Paranoid Disorders)。

而在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第十版(ICD-10)中则仍归类于精神病性障碍。此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女性患者较为常见,尤其是曾有良好工作经历或婚姻史者,发展风险更高

此外,若患者本身存在听觉或视觉障碍,或性格特征表现为敏感、多疑、好与人争吵或回避社交,也可能增加罹患晚发性妄想症的机会。

外表正常内心阴暗!秒懂被害妄想症

晚发性妄想症常见的症状包括妄想与幻觉,例如被害妄想、其他类型的妄想、听幻觉、视幻觉及其他感官幻觉,此外也可能出现思维障碍、怪异行为、情感反应不适切、僵直性表现、自杀企图、攻击性行为、情感平淡及言语减少等。

虽然晚发性妄想症属于较少见的精神疾病,但仍可透过药物治疗加以控制,患者只要依医嘱规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病情通常能获得良好控制,部分患者甚至可完全康复。

免责声明

Hello 健康不提供个人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

DSM-5在精神病疾患的重大改变及其临床涵义. http://www.psynurse.org.tw/upload/Epaper/65/e_paper_04.htm Accessed Sep 24, 2020.

Psychosi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455840/ Accessed Sep 24, 2020.

Delusional Disorder.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9599-delusional-disorder Accessed Sep 24, 2020.

妄想症 https://www.jah.org.tw/form/index-1.asp?m=3&m1=8&m2=362&gp=361&id=1458 Accessed Sep 24, 2020.

Paraphrenia.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topics/medicine-and-dentistry/paraphrenia Accessed Sep 24, 2020.

现行版本

2025/09/04

文: 徐佳蓁

醫學審稿: 賴建翰醫師

Jeff Ong 更新


相关文章

网络上瘾了吗?4个方法帮你来个“社交排毒”

精神疾病有几种?压力也会导致精神疾病吗?——认识精神疾病(中)


由 賴建翰醫師 审核,身心科,博士身心醫學診所。由 徐佳蓁 撰写。更新于 2025/09/04。

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