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在儿童患者中并不少见。无论是幼儿园或小学阶段的孩子,有时会指着自己的胸口说:“这里会痛”;而在青少年群体中,也常听到他们描述:“胸口闷闷的”或“心脏的地方会痛”。这时,家长往往会立刻担心:“是不是心脏出问题了?”
在成年人当中,许多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确实常以“胸痛”作为主要症状,例如急性心肌梗塞、主动脉剥离或严重心律不整等。这些疾病若未及时诊断与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不过,在儿童或青少年患者中,真正由心脏或血管问题引起的胸痛其实相当少见。
那么,小孩胸痛究竟是由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疼痛是否会留下后遗症?又该如何治疗或缓解?
为什么会胸闷或胸痛?
从人体结构来看,胸腔内最重要的器官是心脏与肺脏。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液送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再把含氧血液输送至全身,为身体各个器官提供氧气与养分。因此,心脏和肺脏都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
当然,胸腔中并不只有这两个器官。从外层到内层来看,胸腔最外层由皮肤包覆;往内是肌肉层,负责胸腔与上肢的活动;再往内则有骨骼(胸廓)支撑结构,用于保护内部器官。
胸腔内的器官组织除了心脏(位于胸腔中央偏左)与两侧的肺脏外,还包括气管、食道、横膈膜与主动脉等。这些结构若出现任何异常,都有可能以胸痛或胸闷的形式表现出来。
此外,某些腹部器官的疾病,例如胃或胆囊问题,有时也可能引起胸口疼痛。因此,胸痛的成因非常多样,并非所有胸痛都与心脏疾病有关。
小孩胸痛、胸闷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小孩胸痛或胸闷的原因有很多种,但首先要让家长放心的是——绝大多数情况并不是心脏出问题!
根据临床经验与相关研究,在门诊或急诊就诊的儿童与青少年中,经检查后真正由心脏疾病引起胸痛的比例仅约 2% 至 5%。
换句话说,在100位因为胸痛前来就诊的孩子当中,有超过95位的胸痛原因其实与心脏无关。
不是心脏问题?那是什么原因造成胸痛呢?
-
最常见的原因:不明原因胸痛以及肌肉骨骼疼痛
这两类情况占所有儿童胸痛病例的约60%至70%。通常与运动后酸痛、轻微外伤、肌肉或骨骼发炎有关。这些疼痛大多会自行缓解,不会留下后遗症,因此治疗上通常以缓解症状为主,例如让孩子充分休息或使用温敷。
此外,在肌肉或骨骼相关的胸痛中,有一种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的良性状况,称为Precordial Catch Syndrome,又称 Texidor Twinge。这种胸痛通常在休息时突然出现,疼痛会持续几秒到几分钟(一般少于 3 分钟),期间若深呼吸,疼痛感会加剧。除了短暂疼痛外,不会出现其他症状。目前认为,这种胸痛可能是肋间神经受到暂时刺激所引起。虽然听起来让人担心,但这属于良性胸痛(benign chest pain),不会造成任何生命危险或长期影响。
-
第二常见原因:呼吸系统相关问题
除了肌肉或骨骼造成的疼痛外,呼吸系统的问题也是儿童胸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这类情况通常与肺部、气管或支气管的疾病有关。最常见的例子是哮喘发作。在哮喘发作时,孩子可能会出现胸闷、胸痛或呼吸急促等症状。如果孩子本身有哮喘病史,当他出现胸痛时,多数情况下其实是哮喘症状的一部分,而不是心脏疾病引起的。
此外,像是肺炎或气胸等疾病,也可能导致孩子感到胸痛。这些情况通常伴随其他症状,例如咳嗽、发烧、呼吸困难或胸口刺痛等,若症状明显或持续,应尽快就医评估。
-
第三常见原因:肠胃道相关问题
许多家长可能会疑惑:“肠胃问题怎么会导致胸痛呢?”
事实上,在儿童胸痛的病例中,约有10 位当中就有1位是因为消化系统问题所引起的。常见原因包括:胃食道逆流、食道炎、胃炎及胃溃疡等。虽然这些疾病听起来多见于成人,但其实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也可能发生。
这些肠胃道疾病与饮食及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例如:经常食用高油脂、高热量的食物、爱吃宵夜、经常饮用茶、咖啡、、喜爱辛辣或刺激性食物等。这些行为都会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风险,
进而引发胸口灼热或疼痛感。因此,这类胸痛除了可配合药物治疗外,更重要的是要调整饮食与生活习惯,才能有效预防反复发生。
-
第四常见原因:心理因素导致的胸痛
这种类型的胸痛,在青少年族群中尤其常见。当孩子面临学业压力、同侪关系、人际冲突、情绪低落或其他心理困扰时,这些情绪压力有时会转化为身体症状,例如胸口闷痛、呼吸不顺、心跳加快等不适反应。这类胸痛通常与心理压力或焦虑有关,并不代表心脏有异常。事实上,这种心理性胸痛的发生频率,比心脏相关疾病还要更常见。
若孩子的胸痛与情绪起伏或压力有关,家长可多给予陪伴、倾听与情绪支持,必要时也可寻求心理辅导或专业协助,帮助孩子学习以更健康的方式面对压力。
-
第五常见原因:心脏相关疾病
心脏疾病虽然是少数会引起胸痛的原因,但因为这类疾病可能影响生命安全,因此若怀疑与心脏有关,就必须格外谨慎评估与处理。
这类心脏相关问题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 结构性心脏病;结指的是心脏结构本身出现异常。除了出生时就存在的先天性心脏病外,也包括某些后天疾病造成的变化,例如:川崎病引起的冠状动脉瘤及基因异常导致的心肌病变。
- 感染与发炎性疾病:这类疾病包括心肌炎、心包膜炎及心内膜炎。主要是因心脏组织发生发炎反应,造成收缩功能受影响,或引发心律不整(Arrhythmia)等症状。
- 心律不整:指心脏跳动过快、过慢或不规则,使心脏收缩效率降低,可能导致胸痛、头晕或晕厥等症状。若孩子有胸痛同时伴随脸色苍白、气促、出汗或晕倒,应立即就医做进一步检查。
小孩胸痛该怎么办?要怎么判断是不是心脏问题?
家长若发现孩子有胸痛的情况,最重要的是——先带孩子就医。
胸痛的原因有很多,医生会透过病史询问与身体检查,来判断孩子的胸痛属于哪一类型。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透过问诊与简单的检查,医生就能找出胸痛的原因,并不一定需要抽血、X光或复杂的检测。
虽然大部分儿童胸痛都属良性,但若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就必须尽快带去医院检查,以排除心脏相关疾病:
- 在运动或用力时发生胸痛
- 胸痛同时伴随心悸或心跳过快
- 胸痛同时伴随昏厥或短暂失去意识
- 家族中有猝死病史
- 孩子本身有先天性心脏病、川崎病或结缔组织疾病
- 胸痛前曾出现发烧或感冒
孩子出现胸痛时,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当孩子发生胸痛时,记录胸痛发作的细节有助医生更准确判断原因。家长可在胸痛发生时,观察并记下以下资讯:
- 胸痛持续多久?
- 多久发生一次?(例如每天、每周或偶发)
- 疼痛的位置在哪里?
- 呼吸时是否会加剧疼痛?
- 当时孩子正在做什么?(运动、休息或情绪紧张等)
- 哪些动作会让疼痛缓解?哪些会让疼痛更明显?
- 是否伴随其他部位疼痛(如肩膀、背部)?
- 是否伴随心悸、心跳过快或心律不齐的感觉?
大多数儿童的胸痛并非由心脏疾病引起,常与肌肉、骨骼、呼吸系统或情绪压力有关。若家长能详细记录症状,再配合医生的专业评估,通常都能找出确切病因并有效治疗。
※本文内容经由台灣黄斯炜医师授权刊登,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改作任何用途。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