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孩子的食欲,例如生病、饮食习惯、活动量或心理状态等。当孩子出现食欲不佳的情况时,父母应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观察是否因身体不适或其他外在因素,导致孩子不愿进食。
饮食对孩子的成长与健康至关重要。若孩子长期食欲不振、进食量不足,或经常只吃营养价值低的零食,都可能造成营养不均衡,进而引发其他健康问题。《Hello健康》带您了解孩子食欲不佳的可能原因,并分享5个实用方法,帮助孩子打开胃口、重新爱上吃饭!
小孩食欲不佳,可能是身体出了状况!
生病是造成孩子食欲不振的常见原因。父母应仔细留意孩子是否出现以下症状:精神虚弱、脸色苍白、喉咙痛、发烧、出疹或其他不适。若有上述情形,应尽快带孩子就医检查。
除了生病之外,以下情况也可能导致孩子不愿进食:
- 两餐之间吃过多零食或其他食物
- 两餐之间喝太多饮料(含糖饮料尤甚)
- 日常活动量不足(缺乏户外活动或运动)

改善孩子食欲不佳的5个方法
- 增加用餐的趣味性:若父母一味对孩子施压,孩子可能会因为反感而更加抗拒吃饭。建议透过一些小游戏或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在吃饭时感到开心,并避免使用强迫进食的方式。
- 避免给予过多食物:若喂食过量,孩子就较少感到饥饿,甚至会因为撑着而不想吃下一餐。建议让孩子自己决定每次用餐的份量,培养他们的饥饿感与主动进食意愿。
- 一次给予小份量食物:孩子的胃容量比成人小得多,因此食量也较少。建议每次只提供一小份食物,待孩子吃完后,再适量添加。
- 经常变换菜色:色彩丰富、新奇的食物更能吸引孩子注意。父母可多花心思,在菜色上加入创意与变化,例如将食物切成太阳、云朵、小狗、兔子或孩子喜欢的卡通形状,让孩子对吃饭产生期待。
- 避免分心进食:边吃边玩或边看电视都会影响孩子的进食专注力。建议培养在餐桌上专心用餐、不看电视的习惯,并教导孩子用餐时间不玩耍、不分心,让吃饭成为一项愉快又专注的活动。

4类食物打造均衡营养,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除了让用餐更有趣之外,营养均衡同样非常重要。父母在为孩子准备餐点时,建议每日饮食应包含以下4大类食物:
- 全谷类食物:包括米饭、面条、谷类脆片、面包等,选择富含叶酸、铁质与维生素B群的全谷类,有助于提供成长所需的能量与营养。
- 蔬菜与水果:各种颜色鲜艳的蔬果都能为孩子带来丰富维生素。可将蔬果切成一口大小,方便孩子进食,也能增加他们吃蔬菜的兴趣。
- 乳制品:例如牛奶、起司与优格,能补充钙质与蛋白质,但应避免给予糖分过高的调味乳或甜味乳饮品。
- 肉类与海鲜:可选择油脂较少的猪肉、牛肉、鸡肉、鸭肉,以及富含优质蛋白与Omega-3脂肪酸的鱼类。这些食物能帮助孩子肌肉与脑部发育更健康。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