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孕期间,均衡且充足的营养摄取对孕妇与胎儿的健康都至关重要。良好的营养不仅能帮助准妈妈维持体力与免疫力,也为宝宝的大脑、骨骼及器官发育提供必要的能量与养分。其中,有些关键营养素在怀孕后需求量会显著增加,若摄取不足,可能影响胎儿发育或母体健康。因此,准妈妈需要了解在不同孕期阶段应重点补充哪些营养素、可从哪些天然食材中获取,以及在必要时,是否需要额外服用医生建议的营养补充剂。
怀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0–3 个月)、中期(4–6 个月)与后期(7–9 个月),在怀孕初期,许多孕妇会出现孕吐、食欲不振或嗅觉敏感等情况,此时应着重于均衡饮食与少量多餐,暂时不必刻意增加热量摄取。进入怀孕中期与后期后,胎儿开始快速发育并从母体吸收大量营养,这时孕妇每日应额外摄取约300大卡热量,以满足身体与胎儿的双重需求。同时,为了支持宝宝的成长与发育,有数种营养素在此阶段特别容易缺乏,需要额外补充。以下是孕期中最重要的5种关键营养素:
1. 叶酸(Folic Acid)
叶酸是孕期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能有效预防胎儿先天性神经管缺陷,例如脊柱裂(Spina Bifida)等发育异常。建议从计划怀孕阶段开始至孕期第12周,孕妇应每日补充400微克(μg)叶酸。富含叶酸的天然食物包括: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芥兰、油麦菜)、豆类与豆制品(如豆腐、黄豆)、坚果类、柑橘类水果(如橙子、葡萄柚)等食物。
部分女性可能需要额外补充叶酸,例如:自己或伴侣有神经管缺陷病史;本身患有糖尿病(Diabetes);或正在服用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
2. 铁质(Iron)
铁质是孕期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主要用于制造血红素,帮助红血球将氧气输送到宝宝与母体各个组织。若铁质摄取不足,孕妇容易出现贫血、疲倦、头晕等症状,也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一般建议孕妇每日摄取15毫克(mg) 的铁质,而在怀孕29周之后,因胎儿快速成长、血液量增加,需求量应提升至每日约45毫克。富含铁质的常见食物包括: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芥兰)、豆类与豆制品(如黄豆、豆腐)、坚果与种子类等。若孕妇在孕检中发现有贫血或铁质不足的情况,建议咨询医生是否需额外服用铁剂补充品,并配合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奇异果),以提高铁质吸收率。
3. 钙质(Calcium)
钙质是支持胎儿骨骼与牙齿发育的关键营养素,尤其在怀孕中后期(约第4至9个月),胎儿成长迅速,对钙的需求量会大幅增加。若孕妇摄取的钙质不足,身体会从自身骨骼中提取钙来供给胎儿,长期下来可能造成骨质流失或牙齿健康受影响。富含钙质的食物包括:乳制品(如牛奶、起司、优格)、深绿色蔬菜(如芥兰、苋菜)、豆腐与豆制品、江鱼仔或带骨可食的鱼类等。
4. 维生素D(Vitamin D)
维生素D能帮助身体吸收钙质,对胎儿的骨骼与牙齿发育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维持孕妇的免疫功能与情绪稳定。孕妇每日建议摄取量为10微克(μg)。除了从饮食中摄取外,晒太阳也是获得维生素D的自然方式。建议孕妇:每周晒太阳2至3次,每次约10至20分钟,应避免阳光最强烈的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2点)。晒太阳时应让手臂与脸部直接接触阳光,避免使用遮阳伞或穿着长袖衣物,否则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此外,孕妇也可从以下食物中摄取维生素D:富含油脂的鱼类(如鲑鱼、鲭鱼)、鸡蛋、乳制品(如牛奶、优格)、蕈菇类(如香菇、黑木耳)等食材摄取。
5. 碘(Iodine)
碘是胎儿脑部与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营养素。孕期若缺乏碘,可能导致智能发育迟缓、听力受损,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流产或死胎。孕妇每日建议摄取200微克(μg)碘。日常可透过以下方式补充:烹调时使用碘盐调味(每日用盐量不超过6克)以及食用富含碘的海藻类蔬菜(如海带、紫菜)。若孕妇有甲状腺相关疾病,建议先咨询医生,确认碘摄取量是否需调整,以免摄取过多或不足。
其他孕期必需营养素
除了上述五种关键营养素外,孕妇还需均衡摄取以下营养,以维持母体健康并支持胎儿发育:
- 蛋白质:帮助胎儿细胞及组织生长,可从鱼、蛋、豆类、家禽及乳制品中获取。
- 维生素B12:协助红血球生成,常见于肉类、蛋及乳制品。
- 维生素C:帮助铁质吸收与增强免疫力,富含于柑橘类水果、番茄及西兰花中。
若孕妇平时饮食均衡,通常可从天然食材中摄取足够营养;但若额外服用补充品,反而可能造成营养过量。建议优先选择新鲜、未加工的食物,减少油炸及高糖食品的摄取,以确保营养多样且充足。
对于素食者或有食物过敏(如乳糖不耐症)的孕妇,部分营养(如铁与维生素B12)可能较难摄取足够。此时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评估是否需要额外补充营养剂,以确保孕期营养达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