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有蠕形螨虫怎么办?蠕形螨虫的症状、原因、治疗药膏公开
杨小姐近几年发现毛孔越来越粗大、脸上常冒痘痘和粉刺,用了各式保养品和药膏都没有改善。最后她决定前往皮肤科求诊。 经医生仔细检查后,发现她脸上出现红斑与类似粉刺的小白点,诊断为——蠕形螨虫症(Demodicosis)。医生解释:“这是因为脸部的蠕形螨虫数量过多所引起的皮肤问题。” 听到“脸上有虫”,杨小姐当场惊呼难以置信。 究竟蠕形螨虫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出现在皮肤上?又该如何有效去除蠕形螨虫?《Hello健康》为您一次解答。 蠕形螨虫是什么?长什么样? 蠕形螨虫(Demodex)是一种寄生在皮肤毛囊内的微小螨虫,长度约为0.3毫米,肉眼难以看见。它其实是人类皮肤天然存在的共生微生物之一。 在一般情况下,蠕形螨虫对皮肤并无害处,就像皮肤上其他细菌一样,属于皮肤微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但当蠕形螨虫数量过多时,就可能造成皮肤刺激或发炎反应,引发各种皮肤问题。 蠕形螨虫以皮肤表层细胞与皮脂为食,主要分为以下2种类型: 毛囊蠕形螨虫(Demodex folliculorum):寄生于毛囊中,体形较长,尾端较圆。 皮脂腺螨(Demodex brevis):寄生于皮脂腺内,体形较短、较粗,尾端较尖。 两者都会在脸部的皮脂腺密集区域(如鼻翼、额头、下巴)繁殖,当数量失衡,就可能引起皮肤炎症、粉刺或痘样丘疹。 左为毛囊蠕形螨虫,右为皮脂腺蠕形螨虫 ”蠕形螨虫与尘螨不同:尘螨不会寄生在脸上” 螨”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螨形目的一类八足微生物,种类繁多。其中,尘螨虽然也是螨的一种,但它主要生存在床单、枕头、地毯、毛织衣物等环境中,并不会寄居在人类皮肤上。目前已知会存在于人类皮肤表面的螨虫,只有两种:毛囊蠕形螨虫(Demodex folliculorum)和皮脂腺螨(Demodex brevis)。 脸上有蠕形螨虫怎么办?认识毛囊蠕形螨虫症的症状 人体的皮肤免疫系统通常能自然抑制蠕形螨虫的数量,使其维持在安全范围内;但当免疫力下降、皮肤屏障受损或油脂分泌过多时,蠕形螨虫便可能过度繁殖,导致皮肤发炎。其中,以毛囊蠕形螨虫(Demodex folliculorum)造成的皮肤问题最为常见,医学上称为毛囊蠕形螨虫症(Demodicosis)。症状通常出现在两侧脸颊,常见表现包括: 皮肤脱屑、出现白点:触感粗糙、轻微刺痛。 毛孔变粗大:可见类似“橘皮状”的毛囊角化。 丘疹或脓疱:外观类似青春痘或粉刺。 皮肤敏感泛红:容易发痒、干燥或出现灼热感。(延伸阅读:不明原因皮肤痒怎么办?5大潜在原因公开,2方法缓解皮肤痒) 毛囊蠕形螨虫症的症状与多种皮肤问题相似,例如脂溢性皮肤炎(seborrheic dermatitis)会造成脱屑,而酒糟肌(rosacea)则会让皮肤泛红、粗糙,因此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都可能因症状相似而误判,导致病情延误、无法及时获得正确治疗。 其中,蠕形螨虫症造成的白点,最常被误以为是粉刺。但两者其实不同: 黑头粉刺:属于开放性粉刺,毛孔张开、粉刺内容物与空气接触后氧化变黑。 白头粉刺:属于闭锁性粉刺,毛孔未开放、粉刺无法看见。 蠕形螨虫症的白点:并非粉刺,而是蠕形螨虫的尾部及堆积的角质组织所形成。 脸上蠕形螨虫变多的4大原因 当蠕形螨虫数量失衡、过度繁殖时,就可能引发皮肤问题。以下是导致脸上蠕形螨虫数量增加的4个主要原因: 皮脂分泌过多:皮肤出油旺盛时,蠕形螨虫的“食物来源”变多,数量自然容易增加。常见于油性肤质或长期处于炎热潮湿环境的人。 不当或过度保养:频繁做脸、过度去角质,或使用含刺激性成分(如酸类、酒精)的保养品,都会破坏皮肤屏障,为蠕形螨虫创造有利的繁殖环境。 体质差异:有些人天生对蠕形螨虫的抵抗力较弱,或皮肤生态环境较适合螨虫生长,因此更容易出现螨虫过多的情况。 皮肤免疫力低下:这是最常见的诱因之一。长期使用外用或口服类固醇、免疫相关疾病、作息不规律、过度疲劳,都会导致皮肤免疫力下降,使蠕形螨虫大量繁殖。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