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由Hello 醫師(台湾)与中华民国糖尿病学会与中华民国糖尿病卫教学会合作制作,仅供新加坡读者参考。如有任何疑问,请以新加坡卫生部的指导和规定为准。
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生病了就只能与美食绝缘,就连蛋白质也不敢多吃,就怕伤了肾脏。其实,糖尿病患者更要吃蛋白质来维持身体的机制!那么糖尿病患者要怎么吃蛋白质才能强健身体也不会伤到肾脏?就让游能俊医生来告诉你要怎么吃!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也要吃蛋白质?
蛋白质食物往往被认为是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因此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时,也不敢增加蛋白质食物的摄取。这样做不但容易造成减醣的同时产生饥饿感,还未到下一餐的时间之前,就已经饥肠辘辘了,因此可能又会吃下含醣的点心(饼干、面包)之类的食物充饥,导致血糖再上升。
含醣食物经消化后会使血糖升高,进而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但同时也会促进脂肪的合成,将吃进去的食物所产生的葡萄糖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因此减醣饮食可以减少血糖的上升,也可以避免脂肪的储存。
减醣饮食中需要适度增加蛋白质及优质油脂的摄取,应避免经常有烫青菜、水煮餐等无油的烹调方式。油脂会延缓食物在肠胃中停留的时间,并增加饱足感及增添食物风味,因此即使食用生菜沙拉也可适量的添加橄榄油来添加美味。(延伸阅读:糖尿病饮食只能与美食绝缘吗?只要拿捏份量就没问题!)
蛋白质摄取量与肌肉量为正相关
人的大脑、神经、肌肉、内脏、血液、皮肤,乃至指甲、头发等的主要成分皆为蛋白质;产生抵抗疾病的抗体,也与蛋白质有关。蛋白质也提供能量及运输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延伸阅读:维生素C、钾助降血糖?认识糖尿病营养补充品)
当蛋白质摄取量不足时,最明显现象就是肌肉量减少,长期下来肌肉会渐渐流失。当肌肉减少时,身体消耗热量的能力就会降低,导致代谢率变慢,容易发胖,更有可能发展成肌少症,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机能。
在台湾游能俊诊所的门诊观察中发现,针对蛋白质摄取不足的老人,建议增加饮食的蛋白质摄取,即能增加肌肉量,相反的,有运动习惯的年青人,在未能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的情况下,亦无法增加肌肉量。
维持身体代谢需要足够的蛋白质
如何增加饮食中蛋白质摄取、增加肌肉?首先,要先认识食物的蛋白质来源可分为植物性蛋白及动物性蛋白。常见的蛋白质有黄豆制品、肉、海鲜与鸡蛋。摄取足够的蛋白质能维持代谢,一般成人建议每餐3~4份蛋白质(每7公克蛋白质为1份,1两的肉与1颗蛋各有1份蛋白质;1只鸡腿约有2份蛋白质)。
大约是每公斤体重1.2~1.5公克蛋白质,对于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可略为降低约2成,但也不能将蛋白质摄取量压太低,导致蛋白质不足,想要进一步了解自己需要多少蛋白质量,可由专业营养师做整体规划及建议。
动物性蛋白质也就是肉类,依据脂肪含量多寡可分为低脂、中脂、高脂、超高脂肉类,动物性脂肪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建议选择低脂或中脂肉类。可参考国民健康署提供的台湾食物代换表或以下为您整理的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