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果作为食品深受大众喜爱,常被用于蛋糕、饼干及其他甜点中。杏仁本身营养价值高,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有助于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事实上,杏仁可分为三种类型,名称相似,常被混淆。若选错种类,不仅风味不同,甚至可能含有毒性成分,对健康造成影响。《Hello健康》将为您介绍杏仁的分类、其对人体的益处,以及食用时需注意的禁忌事项。

杏仁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北杏仁、南杏仁及杏仁果
杏仁源自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山杏,根据味道可区分为北杏仁与南杏仁。而日常常见、可直接作为零食或甜点原料食用的杏仁果,实际上是甜扁桃的果仁,与前两者属于不同品种,性质及用途也各有差异。
北杏仁
北杏仁味道较苦,又称为苦杏仁,常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止咳、抗菌及润肠通便的功效。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经人体消化分解后会释放出具有毒性的氢氰酸,过量摄取可能引起头晕、头痛、心悸等中毒症状。因此,北杏仁必须经过高温煮沸或充分加热处理以降低毒性。一般建议成人每日食用量不超过2颗,而儿童应避免食用。
南杏仁
南杏仁的颗粒较北杏仁大,颜色较浅,味道偏甜,又称为甜杏仁或甜香仁。常被用于各类甜点与料理中,例如杏仁茶、杏仁豆腐、杏仁饼等。南杏仁所含的苦杏仁苷量极低,毒性远低于北杏仁,对人体一般无害,因此可安全食用,是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材之一。
杏仁果
杏仁果的正式名称为扁桃(Almond),是甜扁桃树的果仁。市面上常见的坚果零食或烘焙用杏仁片,皆取自此类杏仁果。其营养成分与甜杏仁相近,富含优质植物蛋白、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及矿物质,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是常见且健康的坚果类食品。
[embed-health-tool-bmi]
杏仁果的5大健康功效
杏仁果富含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及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素,对人体具有多方面的益处。无论是烘烤、加入料理或直接食用,其营养成分都能较好地保留。建议每日可适量摄取,例如每餐加入约一茶匙杏仁果,以均衡补充营养。以下为杏仁果对人体的5大主要好处:
- 预防心血管疾病:杏仁果富含单元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促进体内代谢,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胆固醇“)的水平。同时,杏仁中的维生素E及黄酮类化合物具抗氧化作用,可减少血管氧化损伤,维持血管壁健康,进而预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相关疾病。
- 维持大脑活性:杏仁果含有左旋肉碱(L-Carnitine)与核黄素(维生素B2, Riboflavin),有助于维持脑神经系统的活性,减少脑部发炎反应,延缓认知能力退化,对预防或缓解阿尔茨海默症及失智症等认知障碍具有辅助作用。
- 促进肠道吸收与消化:杏仁果外皮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与维持健康的肠道菌群环境,增加益生菌数量。此外,杏仁中的健康脂肪可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与维生素D),并参与胆固醇及营养物质的合成。
- 维持骨骼与牙齿健康:杏仁果含有丰富的镁、钙与磷等矿物质,这些营养素有助于强化骨骼结构与牙齿健康,减少骨质流失。
- 协助控制血糖:杏仁中的单元不饱和脂肪酸能帮助调节葡萄糖吸收、稳定血糖水平,并减少胰岛素阻抗的发生,从而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杏仁果食用禁忌:每日建议不超过5颗,慢性肾病患者应避免食用
杏仁果属于坚果类食品,油脂含量较高。若作为零食过量食用,容易导致脂肪摄取过多,增加肥胖风险。建议每日摄取量以5颗为上限,可分配于三餐中食用,例如每餐加入约一个拇指指节大小的杏仁果,每日总量控制在一只拇指大小的分量,既能摄取健康油脂,也能均衡补充杏仁的营养。
此外,杏仁果含有较高的磷(Phosphorus)。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或肾功能代谢较弱者,过量摄取可能造成高血磷(Hyperphosphatemia),进而引发皮肤瘙痒、骨骼病变或肾功能进一步恶化等问题。因此,建议肾脏病患者避免食用杏仁果及其他高磷坚果类食品,如开心果、腰果、核桃及花生等,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影像授权:Shutters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