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与神经

神经系统在身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控制大脑、脊髓和亿万个神经,当神经系统受到影响时,会造成其他人体系统产生紊乱,如癫痫发作,动脉瘤、脑肿瘤的形成等。 在这个类别,您可以认识更多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疾病,并了解如何预防及治疗。

常识

大脑与神经

中风常见6大后遗症:瘫痪、失语与认知障碍,复健护理不容忽视

中风的危险性众所周知,患者在发病后需要立即接受治疗与复健。然而,您是否知道,中风除了可能导致死亡或瘫痪外,也会对身体及心理健康带来多方面影响?这篇文章将带您进一步了解中风对健康的长期影响与照护重点。 1. 瘫痪 瘫痪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患者可能出现肌肉无力或无法活动的情况。此症状通常影响身体的一侧,包括脸部、单手、单脚,甚至整侧身体,这种情况称为偏瘫(Hemiplegia),又称半身不遂。 偏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面临许多挑战,例如穿衣、进食或行走都会变得困难,严重影响生活品质。若中风影响到小脑(Cerebellum),则可能出现运动失调(Ataxia),导致走路不稳、平衡能力下降或姿势协调困难等问题。 2. 知觉障碍(Sensory Disturbances) 部分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知觉障碍,表现为无法感受到温度、疼痛或触觉,甚至无法辨认手中握着的物体。另一些患者则可能出现疼痛、麻木、四肢无力或身体局部感觉异常(Paresthesias)等情况。 中风也可能影响膀胱与肠道的控制功能,导致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患者可能无法察觉排尿的需要,或失去控制膀胱肌肉的能力。有些 3. 语言障碍 根据美国国家神经疾病及中风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NINDS)的资料,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中风患者会出现语言障碍。这是因为中风损伤了负责语言功能的大脑区域,从而影响患者的沟通能力。 当中风影响到布洛卡区(Broca’s area)时,患者可能出现表达型失语症(Expressive Aphasia),表现为难以将想法组织成完整句子,或在书写和说话时无法流畅表达。若损伤发生在韦尼克区(Wernicke’s area),则可能导致接受型失语症(Receptive Aphasia),患者虽然能说话,但可能无法理解他人讲话内容或阅读文字的意思。 4. 记忆力受损与思考能力下降 中风可能损伤大脑中负责思考、记忆及学习的区域,导致患者在认知功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常见的情况包括记忆力减退、思考迟缓,以及在决策、计划、判断、学习与理解抽象概念方面的困难。 部分患者也可能在处理复杂的心理或日常事务时感到吃力,例如难以安排日程、处理金钱或完成多步骤任务,这些变化都会影响生活独立性与自我照顾能力。 5. 情绪问题 中风患者常会经历焦虑、恐惧、悲伤或愤怒等情绪反应,这是因突如其来的身体与心理变化所引发的自然反应。然而,有些患者可能难以调节情绪,进而发展为忧郁症(Depression)。 忧郁症是中风后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其症状可能包括体重明显增加或减轻、持续疲倦、易怒、失眠或过度睡眠、对活动失去兴趣,严重时甚至出现自杀念头。患者也可能觉得自己成为家人的负担,进一步影响复健意愿与生活品质。 6. 行为改变 中风后,患者可能出现行为或个性方面的改变。有些人会变得较少参与社交活动,不愿与家人、朋友或同事沟通,也可能对日常事务失去兴趣,生活起居与家务需仰赖他人协助。这些变化往往与中风造成的脑部损伤及心理压力有关。 即使成功从中风中康复,患者仍可能面对身体疼痛、麻木、虚弱、语言及吞咽困难等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身体功能,也会带来情绪困扰。因此,中风的预防、照护与复健都至关重要,唯有持续的专业治疗与家人支持,才能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生活品质与自信心。

探索更多大脑与神经分类

更多 大脑与神经 相关文章

头痛/偏头痛

性交头痛:症状、原因、诊断、治疗

性交头痛的定义 什么是性交头痛?  性交头痛(Sex Headache 或 Coital Cephalgia)是指在性行为、自慰、达到高潮时,或性行为结束后不久出现的头痛症状。起初通常会在头部后方(颅底)感到轻微钝痛,随后疼痛会逐渐加剧,并扩散至额头或前额叶区域。 此类头痛的持续时间与发生频率会因人而异,也可能因不同的性行为而有所不同。有些人可能在性行为过程中感到短暂的钝痛;有些人在自慰时会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也有人在性行为结束后出现头痛,并持续数小时,最长甚至可达24小时。 有些人一生中可能只发作一次,数年后才再出现;但如果您经常在性行为当中或结束后发生头痛,这可能是由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引起的症状,建议尽早寻求医生评估,以确保安全并获得适当治疗。 性交头痛有多常见? 根据研究显示,每360个头痛病例中,就有一例属于性交头痛。如果您希望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或判断自身状况,建议向医生咨询,以获得专业建议与评估。 性交头痛的症状 性交头痛有哪些症状? 性交头痛的症状有2种类型: 头与颈部的钝痛,并且随着性爱高潮而加剧 高潮前或高潮当下突如其来的强烈搏动性头痛 (例如:抽痛) 有些人会同时经历上述两种性交头痛的症状,即从性行为开始就感到钝痛,并在高潮时突然加剧。多数性交头痛会持续至少几分钟,但有些人可能持续数小时,甚至长达2至3天。部分患者在初次发作后,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反复发作,之后又可能长时间(如一年以上)完全没有症状。 根据研究,有超过一半的患者,受到性交头痛困扰的时间大约为六个月左右;也有些人一生中只经历过一次发作。此外,患者也可能出现本文未列出的其他症状。如果您对性交头痛的相关表现有任何疑问,建议尽早咨询医生,以获得准确诊断与适当建议。 什么时候该看医师? 一般来说性交头痛不会危及健康,不需要太过担心。不过如果您在性行为的过程中感受到头痛,尤其如果您是第一次发生这种状况的话,建议还是尽快向医师谘询。 性交头痛的原因 所有会带来高潮的性行为,都有可能触发性交头痛,所以无论是突如其来或逐渐加剧的性交头痛,都有可能属于没有致病因的原发性头痛。不过,有些突发的性交头痛,可能是以下原因所引起: 颅内的动脉壁膨胀或突出,形成颅内动脉瘤 (intracranial aneurysm) 大脑周围与通往脊髓之区块内的动脉与静脉异常交错,形成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主动脉内壁撕裂,形成剥离 (dissection) 中风 冠状动脉疾病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正在服药,例如避孕药等等 因感染而引起发炎 如果性交头痛伴随意识丧失、呕吐、颈部僵硬(类似落枕的感觉),或出现其他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并且剧烈头痛持续超过24小时,那就有可能不是一般良性头痛,而是由潜在的致病因素所引起。 性交头痛的风险因素 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引发性交头痛,包括: 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性交头痛。 有偏头痛的病史。经常偏头痛的患者,发生性交头痛的风险也更高。 性交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文章中所提及的资讯,都不能替代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果有任何疑问,请向您的医生谘询。 如何诊断性交头痛? 医生可能会建议您接受脑部影像检查: 核磁共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MRI 利用磁场与电磁波的原理,显现出大脑结构的横切面影像,可能可以找出头痛病灶。 电脑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在有些案例中 (尤其是过去 48~72 小时内刚头痛发作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做 CT 检查,以环绕患者身体周围之X光取像后,再经过电脑技术处理,显现出大脑与头部之横切面影像。 磁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 与电脑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以这2种检查方式显现流向大脑与颈部的血管,以及这两个部位中血管之影像。 血管摄影检查 (Angiograms):您的医生也有可能为您安排血管摄影检查,拍摄颈部与大脑之血管。医生会从腹股沟穿入具有弹性的细小导引管线,并且将导管经由血管引向颈动脉。在导引管线中注射显影剂后,X光仪就能显现出颈部与大脑中的动脉影像。 腰椎穿刺(Spinal tap 或 Lumbar puncture):有时候患者可能会需要接受腰椎穿刺检查,尤其是近期才突然开始头痛,但脑部影像结果检查都正常的患者。医生会取出大脑与脊髓周围的少量液体,透过脊髓液样本检测患者是否有出血或感染之症状。 如何治疗性交头痛? 在某些案例中,有些患者可能一生只会经历1次性交头痛,也有些患者的头痛来得快去得快,在服用止痛药以前疼痛便已缓解。如果您经历过性交头痛,不过检查后发现没有致病因的话,医生可能会建议您定时服用预防性药物,而预防性药物可能需要每日用药,也有可能是间歇用药。 每日用药:用以治疗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偏头痛的乙型交感神经阻断剂 (Beta blockers),例如心律锭 (Propranolol,商品名:恩特来 Inderal、伊诺潘XL Innopran […]


头痛/偏头痛

眼型偏头痛:原因、症状、诊断、治疗

眼型偏头痛的定义 什么是眼型偏头痛 凡是与视觉障碍有关的偏头痛,一般都统称为眼型偏头痛。这类偏头痛即使没有出现头痛症状,也可能发生。发作时,您可能会看到闪烁的灯光、弯曲的线条或像星星般的光点,有时甚至会在视野中出现盲点。研究显示,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在发作时会出现“光环”(Aura)现象。眼型偏头痛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如阅读、书写或驾驶时感到困难。 眼型偏头痛有时容易和视网膜偏头痛(Retinal Migraine)混淆,但这两种是完全不同的症状: 眼型偏头痛多影响双眼,与大脑视觉皮质的神经活动有关。 视网膜偏头痛则是罕见的情况,通常只影响单眼,造成暂时性视力模糊或短暂失明。 值得注意的是,单眼视力下降或突然失明可能是更严重疾病的征兆,如眼中风或视网膜病变。如有相关症状,建议尽快就医检查,排除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眼型偏头痛的症状 眼型偏头痛的常见症状有: 视力问题 眼型偏头痛通常只影响一只眼睛的视力,可能会出现像是被闪光灯照射后的视觉反应、视野中出现盲点或短暂失明等症状,这些现象可能只持续几分钟,最长不超过30分钟,而且只会影响一只眼睛,这也是它与其他类型偏头痛不同之处。一般人往往难以分辨是两只眼睛都看不清,还是只有一只眼睛出现异常,因此若出现视觉模糊、光点或视野缺失等状况,可以先遮住一只眼睛,再换遮另一只,进行简单的自我判断;若发现仅一只眼睛受影响,应尽快寻求医疗协助,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眼部或神经问题。 头痛 若是头痛持续 4~72 小时,或者头痛倾向于: 影响您的头部的一侧 感到中度或非常痛苦 间歇性疼痛 到处走动时,症状可能会加重,让人感觉更不舒服或更加头晕 其他症状 恶心、呕吐 对光或声音敏感 以上列出的症状并非全部,若您对自己的情况有任何疑问,建议向医生咨询,以获得专业评估与协助。 什么时候应该去看医生 如果您有上述任何征兆或症状,或对自身状况感到疑问,建议尽早咨询医生。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反应都不同,最适合的治疗方式也因人而异,最好与您的医生讨论出最适合您的评估与治疗方案。 眼型偏头痛的原因 目前仍然不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眼型偏头痛,有些人认为此病是因为下列原因所导致: 视网膜血管痉挛(位于眼后眼线) 遍布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变化 这种情况虽然较为少见,但研究显示,患有眼型偏头痛的人,其单眼永久性视力丧失的风险可能较高。目前专家尚不确定常用于预防偏头痛的药物,例如三环类抗抑郁药或抗癫痫药物,是否能有效预防视力受损。因此,即使症状自行缓解,若您曾出现眼型偏头痛的状况,仍建议尽早咨询医生,以确保病情受到妥善管理,避免潜在的视力风险。 眼型偏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本资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医疗诊断。若您需要进一步的协助或有任何疑问,建议随时向您的医生咨询。 如何诊断眼型偏头痛 您的医生通常会先询问您的症状,并检查您的眼睛,同时也会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原因,例如: 阿莫罗病(Amaurosis fugax):由于缺乏血液流向眼睛而暂时失明。这可能是由于通向眼睛的动脉阻塞所致 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这是引起血管炎症的问题。它可能导致视力问题和失明。 动脉痉挛(Spasm) 使血液进入视网膜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有关的其他血管问题 吸毒 使血液无法正常凝结的疾病,例如:镰状细胞病(Sickle cell disease)和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rmia) 如何治疗眼型偏头痛 眼型偏头痛的症状通常会在30分钟内自然缓解,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别治疗。建议您先停止手边的活动,让眼睛休息,等待视力恢复正常。如果伴随头痛,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适当的止痛药。前关于治疗或预防眼型偏头痛的最佳方法,医学研究仍有限。不过,您的医生可能会根据您的状况,建议一种或多种药物,例如: 阿斯匹灵(Aspirin) 治疗癫痫(Epilepsy)的药物:例如双丙戊酸钠(Depakote)或托吡酯(Topamax) 三环抗忧郁药:例如阿米替林(Elavil)或去甲替林(Pamelor) 血压药物:称为 β 受体阻滞剂(Beta clockers) 在新加坡,药品监管由 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HSA) 负责,民众可透过其网站查询药物成分、注册状态与安全资讯


中风/动脉瘤

别以为头晕没事!这4种类型的头晕,可能是中风警讯

一般人在出现头晕时,常以为只是太累、没吃早餐或休息不够,觉得问题不大。但您是否知道,有些类型的头晕,其实可能是中风的早期征兆?为了健康着想,不妨一起来了解几种可能反映中风高风险的头晕类型。 头晕可能是中风警讯 许多研究显示,头晕的人有更高的机率发生中风;头晕是一种轻微的病症,大部分的病因也都很轻,但却可能是潜在疾病的征兆,头晕有四种类型,包含如下: 眩晕(Vertigo):明明没有动,却感觉自己或周围在晃动或旋转?这种感觉称为眩晕,有时像是自己在转,有时则像环境在转动。一般人在快速旋转身体后停下来,可能会短暂感到头晕,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在没有转动的情况下也出现这种旋转感,可能是内耳平衡系统出现问题的征兆,建议尽早就医检查。 头昏眼花:有时突然从蹲着或坐着的位置站起来,会感到头昏眼花,甚至像快要晕倒一样。 失衡症候群(Disequilibrium):会感觉身体不稳,好像要跌倒,或是走路东倒西歪。 焦虑:您可能觉得害怕、担心、忧郁。 头晕可能是大脑血液量不足的警讯,有时候血管膨胀或扩张会觉得头昏眼花。有些情况是小中风(Mini Stroke),流至脑部的血液短时间被阻挡了,这是未来可能中风的警讯,而也有可能是缺血性中风,表示携带血液的动脉堵住了。 确诊中风的测验 虽然头晕可能是中风的警讯之一,但是否出现头晕、呕吐、手脚麻木、身体无力、走路不稳或说话困难,并不足以单靠这些症状就确诊是否中风。要准确判断是否中风,仍需仰赖专业评估与医学检查。在就诊时,医生会先询问您的病史、家族病史、症状表现以及目前使用的药物。接着,会检查血压,并使用听诊器聆听心跳情况,以评估心血管状况。 头晕的其他原因 如上所述,突然的头晕可能是中风的先兆。然而不只中风造成头晕,其他病症也可能导致这类感受。 一般感冒、下痢或耳朵感染的感染状况 梅尼尔氏症(Meniere’s disease) 丹迪沃克综合症(Dandy’s syndrome) 例如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等关节炎(Arthritis) 例如糖尿病等疾病 焦虑疾患(Anxiety disorders) 因此,若出现突然且严重的头晕,应尽快寻求医疗协助。及早由专业医生评估,不仅能帮助预防中风,也有助于发现其他潜在的严重健康问题,尽早处理更安心。


失智症/阿兹海默症

怀疑失智症该看哪一科?家人疑似痴呆,尽早做3项检查揪出真相!

许多人习惯以“健忘”来判断一个人是否罹患失智症,认为常忘东忘西就是警讯。然而,失智症的症状远不止记忆力衰退,健忘只是其中之一,无法单凭这一点就下定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失智患者来说十分重要,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就越能延迟病情恶化速度、延长病患寿命。《Hello健康》告诉您:当家人疑似患上失智症时,应该看哪一科医生,并介绍三项常见的检查项目,帮您做好就医准备。 失智症该看哪科医生?精神科、神经内科大不相同 若长辈出现记忆力衰退问题,初次就医时可到医院的神经内科求诊,因为神经退化性的疾病种类繁多,未必是失智症导致记忆力退化,因此可先前往神经内科做出初步诊断、检查,排除非失智症的可能性。 部分医院的失智门诊可能是由精神科医生负责,这是因为失智症进展至中期时多会出现情绪失控、个性骤变或幻觉等精神疾病,而精神科医生对于使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失智症比较有经验。 接受过失智症诊断及治疗专业训练的医生都能正确诊断失智症,因此无论是给神经内科、精神科医生看诊都可以。若精神科医生判定患者确诊血管性失智症,或建议患者接受更全面的检查,也会转介给神经内科进行后续疗程。 新加坡多间医院亦提供类似的整合型记忆评估与照护服务,由神经内科、老年医学科、精神科等专科医师共同协作,并结合治疗师与社工等专业,帮助患者获得全面支持 诊断失智症4步骤:问诊+3检查 1. 问诊 初次带家人到医院看诊时,医生通常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例如饮食习惯、行为表现、活动能力和情绪变化等。因此建议陪同看诊的家属,可在就诊前先观察并记录以下异常情况: 经常重复问同样的问题 记不住每天都会做的事情,例如吃药、扫地 情绪起伏变大、容易因为小事动怒,例如找不到东西、没人陪伴 决定的事情犹豫不决 说话频繁停顿,很不流畅 个性变得紧张、多疑 此外,家属也需提供患者身体健康的相关资讯,如体能状况、有无失眠问题、患有哪些慢性疾病及个人病史,以便医生能做出更精确的诊断。 初步问诊后,医生通常会建议做以下3项检查,抽血及认知能力的检查顺序不一,依各院所的检查流程安排。 2. 血液常规检查(抽血) 失智症的成因相当复杂,除了常见的神经退化性疾病外,长期服用药物、化学物质中毒、电解质失衡、内分泌异常,以及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如郁血性心衰竭、严重贫血或全身性感染)也都可能引发类似失智的症状。因此,医生通常会安排抽血检查,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认知退化是否可能由可逆性的身体疾病引起,并全面了解其健康状况,常见血液检查项目包括: 血球计数 甲状腺功能 肝功能 肾功能 电解质 维生素B12 叶酸 药物 酒精 梅毒血清反应 3. 认知功能检查(心理测验) 经过初步问诊后,若医生认为患者疑似出现失智症的征兆,便会安排患者接受认知功能检查,目前常见的检查工具如下: 极早期失智症筛检量表(AD-8) 简易认知功能评估表(SPMSQ) 中文版简短式智能评估(MMSE) 失智评估工具(临床之常规检查) 临床失智评估量表(CDR) 认知功能障碍筛检量表(CASI) 各检查工具所评估的面向皆不相同,如专门评估病患认知能力的MMSE测验,便会测试病患的注意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及计算能力;而用于评估患者生活能力的CDR测验,则会聚焦于患者的问题解决能力、社区活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及定向感上。 医生亦可能会执行2种以上认知能力测验,综合评估患者的失智状况。 4. 脑部影像检查(MRI磁振造影、CT电脑断层扫描) 当患者接受抽血及认知能力检查,经医生确诊为失智症后,医生会安排患者接受脑部影像检查进一步找出病因。 脑部影像检查可帮助医生诊断患者的失智症类型,如阿兹海默症患者经常可于磁振造影中,看见大脑萎缩的情况,特别是额叶及颞叶区域;血管性失智症则可看见脑中风的病灶,或相关的脑白质变化。 不仅如此,脑部影像检查对许多脑部疾病的诊断也有关键性的帮助,诸如脑瘤、脑外伤、水脑症及先天畸型等。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失智症/阿兹海默症

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带您认识5种常见失智类型、成因与症状分期

随着年纪增长,脑细胞老化使得年长者开始变得健忘,例如经常忘记带东西出门、忘记关煤气炉、记不起朋友的名字等,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罹患失智症。 然而,失智症其实与正常老化现象并不相同,不仅会让人完全忘记自己做过的事情,还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判断力、语言能力退化等问题。 以下就让《Hello健康》带您一同了解失智症的常见症状、种类,并依照失智症的病程分期,分别说明不同失智症患者可能会发生的症状。 什么是失智症? 失智症(Dementia,俗称老人痴呆症),是由脑神经疾病、身体系统性疾病、药物或使用成瘾物质,所引起的持续性认知功能下降的疾病。罹病者会面临思考能力、判断力、记忆力、空间感、理智等全面性的心智能力丧失。 失智症通常多发生于65岁以上长者,但有极少数患者会在30~50岁左右罹患失智症,亦称为“年轻型失智症”。 失智症10大常见症状 以下为失智症的常见症状,家中长辈如有出现这些症状,请尽快就医,请医生做进一步的治疗: 记忆力丧失且影响到生活 无法妥善处理原本熟悉的事务 计划事情或解决问题能力下降 容易对时间及地点感到混淆 沟通表达和书写能力变差 对看到的东西和空间之间的关系感到混乱或难以理解 常把东西放错地方,也忘了自己放在哪里,找不回来 判断力变差 对工作或从事社交活动不感兴趣 情绪和性格出现明显变化 失智症就是阿兹海默症吗?认识失智症5大种类及原因 不少人以为阿兹海默症就是失智症,其实这是个常见的误解。阿兹海默症只是失智症的一种类型,除了它以外,还有其他常见类型,包括: 血管性失智症 路易体失智症 额颞叶失智症 以及其他因疾病或外伤引起的失智症 接下来将为您详细说明失智症五大类型的成因与症状特点,帮助您更清楚认识每一种类型的差异与照护重点: 1. 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在1907年,由一位德国精神病专家爱罗斯.阿兹海默(Alois Alzheimer)发表了“老年痴呆症”的病例,后来便以其名来命名此疾病。 当β型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在脑内过度沉积,会使脑神经中的免疫细胞“微小胶细胞”(Microglia)及传讯调节细胞“星状细胞 ”(Astrocyte)活化,造成发炎反应,最终引起脑神经细胞坏死,引发阿兹海默症。 阿兹海默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为记忆力衰退、出现幻觉、判断力下降,进入病程后期时,患者还可能出现身体僵硬、手抖、走路不稳等帕金森氏症的症状。 2. 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 血管性失智症源于脑中风或慢性脑血管病变,造成脑部血液循环不良,进而导致脑细胞损伤。 一般而言,曾发生中风的病患约有5%会罹患血管性失智症,一旦罹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会突然恶化,并伴随动作缓慢、步态不稳、情绪起伏大或罹患忧郁症等其他精神疾病。 3. 路易体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DLB) 当大脑中的α-突触核蛋白的蛋白质异常沉积时,就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退化,而罹患路易体失智症。 路易体失智症多发生于70岁以上老年人,成为第2常见的退化性失智症,常见症状除认知功能障碍外,之后还可能出现帕金森氏症的症状,包括手抖、走路不稳及无法解释的跌倒现象等,甚至也会有较明显的视、听幻觉、情绪不稳或妄想等精神症状。 4. 额颞叶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isorders, FTD) 当脑内的额叶、颞叶渐渐萎缩,就会使脑神经退化,引发额颞叶失智症,而在所有额颞叶失智症患者当中,约4成有失智症家族史,其中10%为显性遗传;其盛行率仅次于阿兹海默症与路易体失智症,通常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属于进展缓慢的神经退化性疾病之一。 此外,不同于阿兹海默症以记忆缺损为主要症状,额颞叶失智症则是以情绪、行为异常(如该安静的场合却一直讲话)、执行功能缺损或语言障碍为主要症状,往往不容易与精神疾病做出区分。 5. 其它因素所致的失智症 有些失智症是由特定原因造成,经过治疗可能有机会恢复,而这类型失智症的病因主要可分成以下5类: 新陈代谢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电解质不平衡等。 营养失调:如缺乏维他命B12、叶酸等营养素。 颅内病灶:如脑部肿瘤、常压性水脑症、脑部创伤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梅毒、爱滋病等。 中毒:如长期滥用药物、酗酒、重金属中毒等。 失智症症状分期:轻度认知障碍、失智初期、中期、晚期 失智症依病程可划分为轻度认知障碍、失智初期、中期及晚期,而每位患者退化的时间都不太相同,有时症状会有所改善,有时却又会突然加重。 从轻度认知障碍发展到失智症晚期,整体病程平均大约为 8 至 10 年。不过,每位患者的退化速度都不尽相同,有的人可能在短短 2 年内就明显恶化,也有些人病程可以拖长到 20 年以上。 根据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调查显示,新加坡社区长者中,约有21.5% 被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而失智症初期到晚期的人口则占10%。以下分别说明失智症病程各自的发展: 1.轻度知能障碍: 是介于正常老化与失智症之间的过渡阶段。根据研究,每年大约有 10% 至 15% 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失智症。 这类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健忘症状,例如忘记约会时间或刚刚说过的话。同时,他们在处理较为复杂的任务或工作时可能会感到困难,但对于日常简单事务(如穿衣、用餐、聊天等)通常不受影响,生活功能仍维持正常。 2.失智症初期(轻度) 由于症状相当轻微,患者的外表与行为与一般人并无差异,所以经常遭到忽略,而延误就诊。 在失智症初期,患者通常无法记得近期发生的事情,而反覆询问身边亲友,但对于过去年轻时的回忆却记得格外清楚;此外,病患的判断力及工作能力可能会逐渐减弱,也无法处理日常生活中较复杂的事物,如不会存款或提款等。 3.失智症中期(中度) 进入失智症中期阶段时,患者的判断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会逐渐退化,处理日常事务变得越来越困难,常见症状包括无法分辨季节或时间的变化、认不出熟识的亲友、失眠、情绪异常波动、性格改变,甚至连自行煮饭、洗衣服、个人清洁卫生处理等基本生活都遇到困难。 4.失智症晚期(重度) 此阶段的病患记忆力几乎完全丧失,记不得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日夜颠倒、无法与家属进行简单日常沟通、分不清楚家中环境格局,甚至忘记自己是谁,且缺乏判断力与理解力。 另外,失智症晚期患者也可能因长期缺乏运动,导致四肢肌力退化、需长期卧床,并完全依赖家属的照顾。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失智症/阿兹海默症

失智症情绪失控怎么办?暴躁、不睡觉等8种行为一次看懂,教您7个照护贴士,轻松应对不慌乱!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4%,就被视为进入“高龄社会”。 以新加坡为例,我国在2020年代初就已迈入高龄社会,且人口老化趋势日益明显。根据新加坡政府的估算,到了2026年,65岁及以上的年长人口将占总人口超过21%,届时我国将成为联合国定义的“超高龄社会”(super-aged society)。 如果这个趋势持续发展,到2036年,这个比例可能超过28%,使新加坡进一步进入所谓的“极高龄社会”(ultra-aged society),意味着每四位本地居民中就有一位是65岁或以上的长者。 随着人口逐渐老化,与年长者相关的健康问题也逐年增加,其中失智症(Dementia)便是常见的一种。患有失智症的人,常会在情绪和行为上出现明显变化,不只让患者本身感到困扰与不安,照顾他们的家人或护理人员也会面临相当大的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与细心,才能妥善照顾日常生活。 虽然照顾失智症患者并不容易,但如果我们能多了解失智症的特性与需求,并以合适的方式给予协助与支持,照护过程会变得更顺利,照顾者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失智者8大行为变化 1. 拒绝帮助 有些失智者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协助,或者只愿意让特定的人帮忙,这通常是因为他们对他人缺乏信任,或是因为认知混乱所造成的反应。遇到这种情况时,您可以先表达善意与耐心,温和地告诉长者:“你信任的人很快就会回来,在这之前我可以先帮你解决眼前的问题。” 另外,若失智者出现较强的自主行为,坚持自己要做某件事时,您可以尝试分散注意力或提供替代的任务,例如给他一个简单的指令,再同时做另一件事情,让他感觉是在一起完成任务,既能维持尊严,也有助于缓解不安情绪。 2. 爱藏东西 有些失智者会把物品藏起来,当作自己的“收藏品”。其实这种行为通常不影响安全,也无伤大雅,不需要特别去纠正或责备,除非他们藏的东西太多、行为变得极端,或是可能造成危险。 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带来的混乱,平时可以把不常用的衣柜、抽屉或储物空间上锁,这样可以避免失智者不断寻找新的地方藏东西,也方便照护者管理。 3. 不断重复提问或重复做同一件事情 失智者有时候会不断重复提问,或反复做同一件事。如果这些行为没有危险性,也能让他们感到安心或有安全感,其实可以让他们继续进行,不需要强行制止。 但如果出现不当或具风险的行为,这时候可以温和地引导他们转移注意力,安排一些安全、没有伤害性又有意义的活动,例如折衣服、整理物品,或陪他们一起做简单的事情,让他们维持一定的参与感与成就感。 4. 晚上不睡觉 有些失智者会出现睡眠作息混乱的情况,比如晚上睡不着、白天却一直打瞌睡,到了晚上反而变得很清醒。 这时候可以尝试利用自然光或灯光,帮他们建立白天与晚上的时间感,例如白天打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晚上则关灯、营造安静的环境,帮助他们在该睡觉的时间更容易入眠。 另外,也可以在白天安排一些简单的活动或轻度运动,像是散步、做手部运动,帮助他们晚上更容易入睡。同时记得尽量减少睡前的噪音与强光,例如关掉电视、拉上窗帘,也会让他们睡得更安稳。 5. 脾气暴躁 有些失智者因为控制冲动的能力变差,有时会开始讲一些难听的话或粗话。遇到这种情况,照顾者不需要和他们正面冲突,可以尝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例如: 换个话题,带他们聊一些轻松或感兴趣的事 打开他们喜欢的电视节目或音乐,让他们分心,慢慢停下来 重点是要保持冷静和耐心,不要正面回应或责怪,才能避免让情绪进一步升级。 6. 到处游晃 不少失智者会出现来回走动或四处徘徊的行为。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感到无聊、焦虑、口渴或肚子饿,也有可能是脑部混乱导致的方向感错乱,才会一直走来走去。 照护者应密切留意他们的动向,不要让他们单独行动或独处太久。为了安全起见,可以为失智者配戴爱心识别手链、布标或定位追踪装置,以防走失。 此外,若发现他们经常在某些特定时间段开始徘徊,可以事先安排一些简单、有趣、安全的活动,转移注意力,也能帮助他们情绪更稳定。 7. 大小便失禁 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失智者的膀胱和肠道控制力变差,或者他们忘了自己需要上厕所、不记得厕所在哪里,甚至不清楚该怎么使用马桶所导致的。 面对这种状况,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做法来协助他们: 让失智者住在靠近厕所的房间,方便他们随时使用 定时带他们上厕所,建立固定如厕习惯 选择好穿脱的衣物,减少他们在如厕时的困难 视情况使用成人尿片或替代用品,避免不必要的尴尬与清洁负担 最重要的是保持尊重与体谅,让他们感到安心与被照顾。 8. 行为粗暴 有时候失智者会出现口语或肢体上的攻击行为,例如尖叫、捏人、拉头发、咬人等。其实这可能是他们在表达需求或情绪的一种方式,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清楚地说出来。 面对这种情况,照护者要避免大声斥责或直接反应,可以先让自己冷静一下,试着理解他们背后的情绪或不安,再鼓励他们慢慢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果是因为他们在做某件事时感到挫败或困难,也可以把任务拆成更多简单的小步骤,一步一步协助他们完成,这样能减少情绪波动,也让他们有成就感。 失智者常见的4种情绪变化 1. 容易生气 失智者在陌生的环境中常会感到不安或有压力,尤其当他们需要处理一些对他们来说有难度的事情,却发现自己做不到时,往往会感到挫败和沮丧。 当家人或照护者试图帮忙时,失智者有时会变得生气、害怕,甚至觉得尴尬,这些负面情绪累积下来,容易让他们表现出愤怒或防备。 这时候,建议可以把任务分成更多简单的小步骤,让他们一步一步自己来完成。过程中不要急着介入,给他们多一点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可以减少冲突,让他们觉得自己依然有能力、有价值。 2. 忧郁 失智者有时会因为觉得自己逐渐脱离社会或跟不上周围的变化,而产生忧郁或孤独感。他们可能会出现类似忧郁症的症状,像是情绪起伏大、焦虑、胡思乱想,甚至出现妄想。 面对这样的情况,建议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协助,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心理支持或药物治疗。同时,家人或照护者也可以多安排轻松的社交活动,鼓励他们参与、与人互动,帮助他们保持心情愉快,也提升自信与活力。 3. 焦虑和依赖 当失智者来到新的环境或遇到不熟悉的人时,常会感到不安和焦虑。有些人在焦虑时会出现睡不好、坐立不安,甚至会黏着熟悉的人或地方,不愿离开。 这个时候,照护者可以用温和的方式安抚他们的情绪,例如告诉他们:“我在这里陪你”、“您是很重要的人”,这样能给他们安全感和信任感。 另外,也可以尝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安排一些轻松、有兴趣的活动,让他们暂时忘记烦恼的事情,情绪也会慢慢稳定下来。 4. 情绪多变 失智者有时候会因为行动能力退化而感到沮丧,也可能是因为害怕、困惑、疲累,或是觉得冷、饿、无聊,从而出现情绪起伏。 要应对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了解他们的个性与偏好: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什么事情能让他们平静下来,又在哪些情况下容易情绪激动。掌握这些讯息之后,您就能更好地预防情绪问题的发生。 即使真的出现情绪爆发,也会比较知道该如何安抚和陪伴,让他们尽快恢复稳定与安全感。 照护者心情要调适,别给自己太多压力 照顾失智者确实不容易。照护者往往需要面对患者在情绪和行为上的各种变化,也必须花很多时间和心力陪伴。有时候,您可能会感到生气、疲惫,甚至发现自己的生活和时间越来越被压缩。 当患者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时,您可能会觉得很挫败、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甚至会感到不想再继续照顾、对患者没耐性,之后又会因为这些念头而感到内疚和自责。 其实,这些情绪都是很正常的反应。请记得:您也是人,只有一个自己,要处理很多事,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得完美。只要您尽了力,就是对患者最好的照顾了。 也请时常提醒自己:“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对失智者来说,有您在身边愿意照顾与陪伴,就是最好的治疗方式。 7招轻松照护不慌张! 照顾失智症患者确实不简单,不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还要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为了帮助照护者减轻负担、提升照护品质,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照顾建议: 在和失智症患者沟通时,建议使用简单的字眼和短句。说话的速度要慢一点,语气清楚柔和,不要对患者大声或带情绪地说话。如果对方第一次没听懂,可以耐心再解释一次;若还是无法理解,不需要急着重复,可以先暂停一下,过一段时间再重新说明,这样能避免他们产生焦虑或混乱。 和失智症患者沟通时,要专注在他们的感受,而不是纠正他们对错。说话时请使用温和、有支持性的语气,让他们感受到安全与被尊重。有时候,一个轻轻的牵手、温暖的拥抱,或一句真诚的称赞,都能有效安抚情绪,让他们感到安心和被接纳。 让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避免吃精制糖,需多吃蔬菜。 患失智症患者还是可以外出活动和享受生活的。请多带他们到外面走走、晒晒太阳、看看风景,不但有助于舒缓情绪,也能维持社交能力和身心健康。 照顾者在照顾失智症患者的同时,也要记得照顾自己的健康。每天最好安排一点时间运动一下,不论是散步、拉伸还是做轻松的体操,都有助于舒缓压力、保持体力和情绪稳定。 失智症患者虽然可能忘记事情的细节,但他们往往会保留对当下情绪的记忆。也就是说,即使他们忘了发生什么事,却仍然会记得那种开心、难过或紧张的感觉。因此,照顾者的言语、语气和行为举止都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要尽量保持温和、正面、有耐心的态度,避免责备或制造紧张气氛,这样可以帮助患者更安心、情绪也更稳定。 设定好每日的例行事务、行程,这有助于减少患者脑中的错乱和挫折感。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头痛/偏头痛

偏头痛怎么办?认识原因、症状、诊断、治疗、舒缓方式

偏头痛的定义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影响头部单侧的剧烈疼痛,常伴随恶心、呕吐、怕光怕声等症状,发作时间可能从几小时持续到几天。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偏头痛可能影响工作表现和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困扰。不过,透过适当的治疗、居家舒缓方法,加上调整生活习惯,大多数人都能有效控制偏头痛的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 偏头痛有多常见? 任何人都可能会有偏头痛,但通常多发生于女性,大多数的病例年龄范围遍及 10~45 岁,减少诱发因素与刺激,就能大幅降低偏头痛的罹患率,请谘询医生以瞭解更多资讯。 偏头痛的症状 在大多数的病例中,偏头痛症状可能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可分为四个阶段:前驱症状、先兆症状、疼痛症状、后期症状。 在前驱症状中,可能在发病的一到两天前就有征兆出现,像是: 情绪低落,例如忧郁 便祕 颈部僵硬 不停打哈欠 过于烦躁 行动迟缓 食欲有变化,觉得反胃或恶心 接着是先兆症状,可能在偏头痛发病前或发病期间内出现,它是神经系统的症状,可能在几分钟内慢慢出现,然后持续 20~60 分钟;可能有以下症状: 出现视觉障碍,例如畏光 失明 手臂或腿部出现针刺感 语言障碍(Aphasia,失语症) 偏头痛开始发作后,疼痛会慢慢加剧,持续 4~72 小时。在这期间,可能会出现以下状况: 头的两侧或单侧疼痛 搏动性头痛或抽痛 畏光(Photosensitivity,光线敏感) 怕吵(Phonosensitivity,声音敏感) 感到恶心或呕吐 视线模糊 头晕或昏厥 疼痛症状结束后,就是后期症状,可能会感觉十分疲倦,也可能会有轻微的愉悦感。偏头痛的症状可能不只这些。如有疑虑,请谘询医生。 什么时候该看医生? 若有以下情形,请立即去看医生: 年龄50岁以上的偏头痛病患。 偏头痛恶化。 服用的药物无法改善偏头痛。 头部手术后出现头痛的情形。 头痛伴随着发烧、颈部僵硬、意识混乱、癫痫发作、复视(Double vision)、虚弱等。 只要一咳嗽、出力或移动,头痛就变得更严重。 造成偏头痛的原因 目前尚不清楚偏头痛的确切原因,但和某些基因与环境因素有关,像是: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痛觉的主要传输路径)讯号改变。 脑部化学物质不平衡,例如血清素(Serotonin,可帮助神经系统处理痛觉及情绪)失衡。 女性的荷尔蒙改变:通常是在生理期、怀孕、更年期时雌激素改变,而引起偏头痛。 三餐不正常、绝食、还有吃某些食物,都可能造成偏头痛,如起司、较咸的食物、加工食物等。 食品添加物也会造成偏头痛,像是味精(Monosodium glutamate,简称 MSG)、阿斯巴甜(Aspartame,一种甜味剂)。 饮用酒精饮料、高咖啡因饮料,也可能引起偏头痛。 压力也有可能造成偏头痛。 天气变化。 睡眠习惯改变。 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会造成偏头痛,像是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s)、荷尔蒙补充疗法的药物(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drugs)。 偏头痛的风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会增加偏头痛的风险: 家族病史:高达 90% 的偏头痛患者都有家族病史,也就是说,家人当中也有人有偏头痛的情况。这显示偏头痛在很多情况下是具有遗传倾向的。 荷尔蒙改变:在生理期前后、孕期和更年期可能出现。 女性:相较于男性,女性有三倍的机率会出现偏头痛。 偏头痛的诊断与治疗 偏头痛该如何诊断? 医生可能会做以下检测: 体检、神经检查 […]


失智症/阿兹海默症

失智症“自我检测”量表:老年痴呆症前兆、阿兹海默症测试

失智症检测量表可帮助评估是否有失智症,以及失智症的严重程度。《Hello健康》为您介绍目前常用的失智症检测量表,帮助您或家人透过快速的自我检测,评估是否需要到医院接受进一步的诊断。 失智症与一般老化的差异 台湾高雄医学大学大同医院神经科杨渊韩主任指出,“老化”与“失智症”最大的差别之一是后者有持续性的记忆缺损;老化的病人会抱怨记忆力差,但是专心回想之后,或过一会儿就能回想起来;失智症的病人,通常再怎么回想都很难想得起来,且这种记忆缺失会“持续恶化”,因此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才有助减缓恶化。 失智症类型 依照成因不同,失智症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 路易体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DLB) 额颞叶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isorders, FTD) 其它因素所致的失智症 失智症常用4种检测量表 极早期失智症筛检量表(AD-8) 简易认知功能评估表(SPMSQ) 简短式智能评估(MMSE)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 失智症的检测量表为初步的评估工具,有时病患可能检测结果是失智症,实际上却是其他疾病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例如脑瘤或水脑症;因此,即使做过检测,仍需经由专业医生诊断,并搭配其他检查,才能判定是否为失智症。 以下将依序介绍4种常用的失智症检测量表: 失智症量表1:极早期失智症筛检量表(AD-8) 所研发的“早期失智评估工具”,用于自我评估、家属或专业人员亲自询问或电话询问,其检测内容包含阿兹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等较常见的失智症症状。 这项检测共有8道题目组成。由于由本人自行填写时,出现“假性正常”(伪阳性)的几率较高,因此建议由家属、亲友等“第三方”以观察者角度填写,更能反映真实状况。检测完成后,建议每半年重复评估一次,方便追踪是否有认知退化的趋势;如果总分达到2分以上,表示可能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建议尽快就医,由专业医生进一步做出正式诊断。 AD-8 量表并不是用来评估当下的状态,而是用来判断一个人相较于几年前,是否在认知方面有明显改变;此外,只有当认知功能比过去退步,并且这种退步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医生才会考虑诊断为失智症。 极早期失智症筛检量表(AD-8) 请询问长者之亲属或照顾者,近几年来当事人是否常出现以下情况,并记录下来,以判断其是否需要接受诊疗。 您认为在过去的几年中,是否有因为思考和记忆的问题,导致以下状况改变;若有,请填“是,有改变”;若无,请填“否,没有改变”;若不确定,请填“不知道”;检测结果将以“是,有改变”做为计分标准。 问题 回答 1.判断力方面出现困难,例如容易被骗、在金钱处理上做出不当决定,或购买不适合收礼对象的礼物。 [是][否][不知道] 2.对活动和嗜好的兴趣降低。 [是][否][不知道] 3.重复相同的问题、故事和陈述。 [是][否][不知道] 4.在学习如何使用工具、设备、和小器具上有困难。例如:电视、音响、冷气机、洗衣机、热水炉(器)、微波炉、遥控器。 [是][否][不知道] 5.忘记正确的月份和年份。 [是][否][不知道] 6.在处理较复杂的财务事务方面有困难,例如管理个人或家庭的收支、报税或缴付各类账单。 [是][否][不知道] 7.在记住约定的见面时间方面感到吃力,常会忘记或记错时间。 [是][否][不知道] 8.持续在思考和记忆方面出现问题,例如常忘事、表达困难或无法专注。 [是][否][不知道] 检测评估方法 是 = 1分 不是 = 0分 不知道 = 不计分 总得分大于或等于2分,符合极早期失智症的评估标准,建议做进一步的失智症检查。 失智症量表2:简易认知功能评估表(SPMSQ) 简易心智状态问卷(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e Questionnaire,简称SPMSQ),由美国老年医学会(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AGS)在1975年提出。 可询问长者之亲属或照顾者,近几年来当事人是否常常出现以下情况,并记录下来,以判断是否需要接受诊疗。 简易认知功能评估表(SPMSQ) 请针对以下问题依序作答 问题 回答说明 1.今天是几号? 必须日、月和年份都答对,才算正确。 2.今天是星期几? 只要能说出正确的星期几,就算是答对。 3.这是什么地方? 只要能对所在地做出任何描述都算正确,例如说“我家”或正确讲出所在的城镇、医院或机构名称,都是可以接受的答案。 4.您的电话号码是几号? 只要在核对电话号码后确认无误,就视为正确;或是在对话过程中,能在两次间隔较长的时间内重复相同的号码,也算是正确。 5.您住在什么地方? 如果长辈本身没有使用电话,才需要询问这道题。 6.您几岁了? 年龄和出生的年、月、日都要正确符合,才算答对。 7.您的出生年、月、日? 必须日、月和年份都答对,才算正确。 8.现任的新加坡总理是谁? 只要讲出正确的姓氏就算答对。 9.前任的新加坡总理是谁? 只要讲出正确的姓氏就算答对。 10.您妈妈叫什么名字? 不需要特别核对,只要长辈能说出一个和自己不同的女性名字就可以了。 11.从20开始,每次减3,一直往下算 从20开始,每次减3,继续往下算;答案顺序应是:17、14、11、8、5、2。如果过程中有算错或无法继续,就算错。 检测评估方法 错0~2题:心智功能完整 错3~4题:轻度心智功能障碍 错5~7题:中度心智功能障碍 错8~10题:重度心智功能障碍 如果答错3题或以上,建议尽快带长辈到各大医院的神经科或精神科,进行进一步检查。 失智症量表3:简易心智状态检查(MMSE) 迷你心智状态检查(MMSE)是由Folstein及Mc Huge在1975年所编制,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认知功能评估工具;共有11个评估项目,所涵盖的领域可分成定向感、语言、注意力及记忆4大部分,在评分方面满分是30分。 点此下载:简易心智状态检查(MMSE)英文量表 检测评估方法 根据国际标准,MMSE 评估的总分为30分,其中24分被视为筛检的分界点: 18至24分属于轻度失智症 16至17分为中度失智症 15分或以下则为重度失智症 不过,需要特别留意的是,受试者的教育程度会影响分数解读。例如,有研究显示,教育程度较低者可能在没有失智的情况下也得分较低。因此在临床上,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教育背景和生活功能一并评估,而不是只看单一分数。 使用量表的注意事项 对于没有受教育、不会认字,或是有严重听力障碍的年长者,可能无法顺利完成 MMSE 测验。 年长者常有视力或听力方面的退化,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认知测验的表现。 若测验需要看文字或图形,应使用较粗、较黑的线条或大字体打印出来,让长辈更容易辨识。 引导语和题目应以适当音量清晰念出,确保受试者听得见,同时注意维持一致的音量与语速。 对于听力严重退化但识字的长辈,可提供书面版本的测验题目,让他们直接阅读作答,避免听力障碍影响测试结果。 ”” 在新加坡,根据相关医疗补助或资助标准,MMSE 测验分数需介于 10 至 […]


大脑与神经

头痛原因与部位详解:太阳穴、后脑勺、前额头、左右边

在临床上,头痛的类型超过上百种,背后的成因也非常复杂。而每一种头痛,疼痛的位置与症状都各有不同。《Hello 健康》为您整理出最常见的8种头痛类型,说明它们各自的疼痛位置、常见症状与成因,帮助您更快了解病因,及早处理,摆脱头痛困扰! 头痛原因分2种:原发性、继发性 头痛原因复杂,临床上分为以下2种: 原发性头痛:不是由疾病所引起,而是头部对疼痛敏感的功能失调或过度活跃所致。 继发性头痛:由疾病所引起,通常是某些疾病的症状或征兆。 头痛原因:原发性头痛 1.紧张型头痛 头痛原因:压力、焦虑、肌肉紧张或睡眠不足。 头痛位置:通常位于头部两侧,也可能扩及后颈部。 2.偏头痛 头痛原因:荷尔蒙波动(例如女性月经周期)、压力、特定食物(如巧克力、红酒)、睡眠不足或过量。 头痛位置:常为一侧头痛,但也可能影响双侧。 3.丛发性头痛 头痛原因:头痛的确切原因尚不明确,常在睡眠期间发生。 头痛位置:剧烈的单侧头痛,集中在眼睛周围或太阳穴位置。 头痛原因:继发性头痛 1.鼻窦性头痛 头痛原因:通常与鼻窦炎有关,因鼻窦发炎肿胀、压力升高所致。 头痛位置:前额、眼周或耳朵周围。 2.眼源性头痛 头痛原因:与眼睛疾病有关,或因过度用眼所致。 头痛位置:眼周头痛。 3.头部感染、外伤或脑部疾病 头痛原因:脑膜炎、脑出血、脑瘤或脑震荡。 头痛位置:视原因不同,头痛位置也不一样,但通常会有头痛以外的症状,例如发烧、恶心,视力出现问题等,若有其他症状请尽速就医检查。 4.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头痛原因:长期或过量使用止痛药。 头痛位置:整个头部、前额头或太阳穴均有可能。 5.咖啡因戒断头痛 头痛原因:长期依赖咖啡因食物,因突然停止摄取而出现戒断症状。 头痛位置:整个头部、前额头、太阳穴,有时也会延伸至后脑勺或颈部。 头痛位置与原因对照:后脑勺、太阳穴、左右边、前额头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了解自己的头痛可能由什么引起,我们把常见头痛位置和可能原因整理如下: 后脑勺痛 太阳穴痛 左边右边头痛 前额头痛 后脑勺头痛原因 紧张型头痛:由于颈部和肩部肌肉紧绷,疼痛可能从后脑勺开始,并扩散至头部其他区域。 颈因性疼痛:如长期低头姿势不良、颈椎外伤而压迫神经,引起后脑勺头痛。 枕神经痛:枕大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导致后脑勺剧烈刺痛。 高血压:血压过高时,可能引发后脑勺有压迫感、头痛。 太阳穴头痛原因 紧张型头痛:压迫感可能从前额头延伸到太阳穴。 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太阳穴处血管发炎,会有头痛并伴随脉搏跳动感,通常发生于老年人。 牙齿或腭关节问题:牙齿咬合不正或腭关节炎引起的头痛,可能辐射至太阳穴区域。 左边、右边头痛原因 偏头痛:这类头痛多为单侧发作,可能伴随恶心、呕吐或视觉障碍,可能发生在左侧或右侧。 丛发性头痛:剧烈的单侧疼痛,通常集中在眼睛周围,伴随流泪、鼻塞,可能发生于左侧或右侧。 鼻窦炎:单侧鼻窦感染可能引发对应侧的头痛,伴随鼻塞或浓稠鼻涕。 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特定一侧(左或右)可能出现剧烈刺痛感。 前额头痛原因 鼻窦炎:鼻窦炎导致前额头中间位置的压迫性疼痛,可能伴随鼻塞、流鼻涕。 紧张型头痛:前额头位置出现钝痛或压迫感,与压力或姿势有关。 眼睛疲劳: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引发前额头或眼睛周围疼痛,可能伴随视力模糊。 高血压:前额头可能因血压升高而感到压迫性疼痛,需监测血压。

医师阵容

Hello 健康的医生阵容由专业医师与各领域医学专家所组成,协助审阅网站内容并即时分享专业领域新知。

我们的专业团队除确保医学相关内容之正确性,并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资料来源参考,提供高度专业、内容丰富之健康讯息。

Hello 健康与合作之专业医生团队,将不断致力于提供实用可信赖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并守护您,一起迈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专业团队介绍
组题分类
健康体检
我的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