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

童是未来的主人翁,也是父母最珍贵的心肝宝贝。“儿童健康”内容涵盖营养饮食建议、良好生活习惯、常见疾病防治、生长发育评估等重要议题。同时,心理与情绪发展亦不容忽视,《Hello 健康》陪伴家长一同关注孩子身心全面健康的每一步成长。

常识

儿童健康

儿童须警惕“行走型肺炎”:认识霉浆菌肺炎的症状与传播途径

肺炎霉浆菌(Mycoplasma pneumoniae) 是儿童社区型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多数感染者的症状较轻,即使生病仍能维持日常活动与精神状态,因此也被称为“行走型肺炎”(Walking Pneumonia)。《Hello健康》将带您了解:什么是肺炎霉浆菌感染;其常见症状;以及主要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 肺炎霉浆菌成为台湾儿童社区型肺炎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患病后日常精神及活动力不太受影响,素有“行走型肺炎”(Walking pneumonia) 之称。《Hello医师》带您了解肺炎霉浆菌是什么?症状及传染方式各为何? 什么是霉浆菌肺炎? 肺炎霉浆菌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病原体,它不具细胞壁,是目前已知体积最小且能自行繁殖的微生物之一。霉浆菌可存在于人类、动物及植物体内,分布相当广泛。在人类中,它是导致儿童非典型肺炎的常见致病菌之一。此类感染全年皆可能发生,但在季节交替时,感染病例通常会略为增加。 霉浆菌肺炎的症状 霉浆菌感染 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其中以肺炎最为常见。典型特征包括:持续性咳嗽以及发烧。与一般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不同的是,霉浆菌肺炎通常不会伴随流鼻涕,因此可作为与其他类型肺炎的临床区分依据之一。 虽然多数霉浆菌肺炎属于轻度感染,通常可自行痊愈,但在部分情况下仍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家长应密切留意孩子的健康状况。该病的潜伏期约为2至3周,以下为霉浆菌肺炎常见的症状表现: 持续性咳嗽 喉咙痛 支气管炎(Bronchitis) 疲倦、活动力下降 发烧或低热不退 耳部感染(Ear infection) 头痛、胸痛或腹部疼痛 身体忽冷忽热、发冷 恶心或呕吐 皮疹(Rash) 哮吼(Croup) 鼻窦炎(Sinusitis) 对5岁以下的儿童,霉浆菌感染的症状可能与年长儿童不同。这类孩子有时不会出现发烧,而是表现出类似感冒的症状,例如:呕吐、腹泻、轻微咳嗽或流鼻涕等症状。此外,哮喘患者在感染霉浆菌后,病情可能加重或诱发急性发作,因此这类孩子需要特别留意并在出现呼吸困难时尽快就医。 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感染霉浆菌肺炎属于轻度感染,身体的免疫系统通常能自行对抗病毒并逐渐康复。但若症状持续数天未见改善,或出现呼吸急促、发烧加重、精神不振等情况,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到医生处就诊,以便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霉浆菌肺炎的传播方式 霉浆菌肺炎可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发生。其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一般为1至4周。病毒通常在近距离接触的环境中传播,当感染者在说话、咳嗽或打喷嚏时,飞沫会散布在空气中,被他人吸入后即可造成感染。儿童在学校、幼儿园或托儿所中,若与同学频繁近距离互动、共用玩具或餐具,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其他容易传播的高风险场所包括:密闭的家庭空间或宿舍、儿童夏令营与补习中心、军营或集体住宿环境、人潮密集的活动场所(如演唱会或室内聚会)等场所。 哪些群体较容易感染肺炎霉浆菌? 在新加坡及全球范围内,肺炎霉浆菌是导致儿童社区型肺炎的常见致病菌之一。在广泛施打肺炎链球菌疫苗后,肺炎霉浆菌已成为学龄儿童与青少年常见的肺炎感染源之一。研究显示,约有20%至30%的儿童肺炎病例与霉浆菌感染有关。 此病在5岁以上的学龄儿童中最为常见,但自2岁以后,感染比例便开始逐渐上升。霉浆菌感染可在人群密集或长期接触的环境中传播,如学校、托儿所、宿舍或补习班,因此学童族群属于高风险群体。 预防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根据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的研究,肺炎霉浆菌感染约占学龄儿童社区型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病例的40%。因此,建立正确的个人与环境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家长与照护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勤洗手:饭前、如厕后及外出回家后都应以肥皂与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避免共用餐具与水杯,尤其在学校或托儿所等集体环境中。 教育孩子正确的咳嗽与打喷嚏礼仪:打喷嚏或咳嗽时以纸巾遮口鼻,并在使用后立即将纸巾丢入垃圾桶。

探索更多儿童健康分类

更多 儿童健康 相关文章

其他健康问题

孩子睡觉时牙齿磨得嘎嘎响?常见原因与应对方法

许多人认为睡觉时磨牙是因为压力过大,因此当父母发现孩子在睡眠中磨牙时,常会担心是不是孩子心里有压力却无法表达。 事实上,儿童睡觉磨牙的情况相当常见。研究显示,大约6%至50%的儿童 会在睡眠时出现磨牙现象,但大多数情况会随着孩子长大而逐渐消失。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磨牙?磨牙会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又有哪些方法能帮助改善孩子的磨牙问题?《Hello健康》将在以下为父母详细解答。 为什么孩子睡觉会磨牙?常见原因如下 造成儿童磨牙的原因相当多样: 牙齿与口腔发育因素:例如上下牙齿咬合不正,或孩子透过磨牙来缓解长牙、耳痛或肌肉酸痛的不适感。这些情况多数会随着年龄增长自然改善。 心理因素:压力与焦虑可能引发磨牙,例如孩子在学校发生争执、担心考试成绩等。 相关疾病或药物影响:患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脑性麻痹(Cerebral Palsy),或因服用特定药物,也可能在深层睡眠时出现磨牙或紧咬下颌的情况。 造成儿童磨牙的原因多种多样。在部分案例中,孩子可能因上下牙齿咬合不正而磨牙;有些孩子则会透过磨牙来缓解耳痛、长牙或肌肉酸痛的不适。但这类情况通常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改善。 磨牙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影响 若孩子经常在睡眠中磨牙,长期下来可能会带来以下问题: 头痛或耳痛 牙齿珐琅质磨损 牙齿断裂或损伤 对冷热温度更敏感 脸部或下颌疼痛 上下颌关节疾病(如颞颌关节紊乱) 睡眠品质下降 如何诊断孩子是否有磨牙问题? 许多孩子在睡眠中并不会自觉磨牙,因此父母需多加留意: 孩子睡觉时是否会发出磨牙声 孩子早上起床后是否觉得下巴或脸部酸痛 咀嚼时是否感到不适或疼痛 若确认孩子确实有磨牙现象,并伴随面部或口腔疼痛,建议尽快带孩子看牙医。医生除了会先问诊外,还会检查孩子的牙齿是否出现异常敏感或磨损,以判断造成磨牙的主要原因,并提供合适的治疗建议。 孩子磨牙的治疗方法 虽然多数孩子随着年龄增长,磨牙情况会逐渐消失,但父母若能细心观察并安排定期检查,就能更及时掌握孩子的口腔健康状况。 若牙医发现孩子因磨牙导致牙齿疼痛或受损,可能会建议在夜间配戴防磨牙牙套,以减少睡眠时的牙齿摩擦与损伤。 如何协助孩子在睡前放松,缓解磨牙问题? 父母可在睡前为孩子营造轻松的氛围,例如让孩子泡个温水澡、听轻柔的音乐,或陪伴孩子阅读故事,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磨牙的情况。 磨牙的持续时间与成因有关。多数孩子在乳牙全部更换后,磨牙情况会自然消失,但也有部分孩子可能持续到青春期。 如果孩子磨牙的原因是 压力,唯有协助他们消除压力,才能真正改善症状。父母可以主动关心孩子,询问他们的烦恼,并一同寻找解决办法,帮助他们纾解情绪。若情况较复杂,或无法透过日常方法改善,则应尽早寻求医生的专业协助。 磨牙难以完全预防,减压有助于改善 儿童磨牙多属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基本上难以完全避免。但若是因压力引发的磨牙症状,父母可透过与孩子多交流、让他们分享心事,来帮助舒缓情绪,从而改善磨牙情况。 此外,家长也应定期带孩子做牙科检查,确保牙齿健康无异常,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口腔问题。


营养不良

儿童需要多少铁?缺铁可能出现的症状与警讯

为什么铁是儿童必需的营养素? 在孩子的成长与发育过程中,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营养素。铁能帮助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同时也协助肌肉储存与利用氧气。 若孩子饮食中缺乏铁,可能会导致体内铁储存不足,甚至出现血液中健康红血球数量下降,进而形成贫血(Anemia)。若铁质缺乏未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会对儿童的生长与发育带来严重影响。 儿童每日建议铁摄取量 根据年龄与性别,不同阶段的儿童需要的铁摄取量也不同: 7–12个月大:每日约11毫克 (mg) 1–3岁:每日约7毫克 4–8岁:每日约10毫克 9–13岁:每日约8毫克 14–18岁(女生):每日约15毫克 14–18岁(男生):每日约11毫克 儿童缺铁的常见征兆 若孩子体内铁质不足,身体正常运作就会受到影响。比较棘手的是,铁摄取不足在初期往往不易被察觉,许多父母常常直到孩子出现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时,才发现问题。 以下是儿童缺铁性贫血常见的征兆: 皮肤明显苍白 容易感到疲倦 成长与发育速度减缓 食欲减退 呼吸较为急促 行为出现异常或学习表现下降 容易反覆感染 如何预防儿童铁质不足? 若孩子饮用的是含铁强化配方奶,一般来说能够摄取到足够的铁质。至于以母乳喂哺的宝宝,则可能需要额外的补充,父母可参考以下的铁质补充建议: 足月婴儿:从宝宝4个月大开始,可以补充铁剂,直到孩子每天能摄取至少 2 口以上富含铁的食物,例如强化铁谷物、肉泥或其他含铁的副食品。若宝宝主要以母乳喂哺,但多数时候也有饮用强化铁配方奶,则无需额外补充铁剂。 早产儿:从宝宝出生2周大起,就应开始补充铁剂,并持续至1岁。若宝宝既有母乳喂哺,也饮用强化配方奶,且主要以配方奶为主,则无需再额外补充铁剂。 其他预防儿童铁质不足的方法 1. 让孩子多摄取富含铁的食物 4至6个月婴儿:当宝宝开始添加副食品时,就可以逐步引入富含铁的固体食物,例如肉泥、婴儿专用的强化铁谷物。 年纪较大的孩子:可多摄取天然含铁食物,包括红肉、鸡肉、鱼类、豆类及深绿色叶菜。 这些食物不仅能帮助满足每日所需的铁质,也能支持孩子的成长与发育。 2. 避免孩子喝过量牛奶 请父母留意,1至5岁儿童每天饮用牛奶的分量不宜超过710毫升。过量牛奶不仅可能抑制铁质吸收,也会减少孩子摄取其他营养食物的机会。 3. 提升孩子铁质的吸收能力 维生素C能有效帮助铁质吸收。父母可以让孩子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例如深绿色蔬菜、哈密瓜、柑橘类水果、草莓、甜椒以及番茄。 4. 缺铁性贫血的检查方式 婴儿在9至12个月大时,可以安排缺铁性贫血检查,而确诊方式通常是透过血液检查。 若孩子属于铁质摄取不足的高风险族群,医生可能会建议在年纪稍大时再次进行复查。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开具口服铁补充剂,或建议每天服用含铁的综合维生素。一段时间后,需再进行血液检查,以评估情况是否改善。


儿童传染病

什么是苹果病?传染性红斑的症状、潜伏期及治疗方式

近期日本出现俗称“苹果病” 的 传染性红斑(Parvovirus B19 infection)疫情,部分地区的病例数创下 25 年来新高。 那么,究竟什么是苹果病?它的症状有哪些?潜伏期有多长?若近期前往日本旅游是否安全?我们又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苹果病是什么? 苹果病(日文称 リンゴ病,医学名称为传染性红斑症 Erythema infectiosum)是由B19微小病毒(Parvovirus B19)引起的疾病。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好发于幼童与学龄期儿童。 1. 儿童症状 初期症状类似感冒,例如头痛、流鼻水、发烧。 在发病1至2周后,脸颊会出现明显红斑,使面颊看起来像红苹果。 2. 成人情况 成人同样可能感染。 多数成人感染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微,不易察觉。 苹果病症状有哪些? 苹果病初期症状 苹果病的初期症状通常会持续约1至2周,常见表现包括: 流鼻水 头痛 发烧 疲倦或全身不适 苹果病红斑与并发症 红斑表现 脸颊常出现鲜红色斑疹,时间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在初期伴随感冒症状时就会出现,有些则在发病后期才明显。 数天后,皮疹可能扩散至躯干和四肢。此时的红疹通常呈现斑丘疹,与面颊的红斑不同。 四肢的红疹边缘常呈现蕾丝状或网状花纹,是苹果病的典型特征。 并发症(少见) 大部分患者症状轻微并可自行康复,但在免疫力较弱、患有贫血或血液疾病的人群中,苹果病可能引发贫血加重或其他并发症。 怀孕妇女感染后,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影响胎儿健康。 大多数苹果病患者症状轻微,并可自行康复。但在少数情况下,苹果病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关节相关:部分患者(尤其是成人)可能出现关节痛或关节炎 血液系统:贫血、血小板减少紫斑症 神经系统:神经障碍、末梢神经炎、神经痛性肌萎缩症 大脑相关:急性脑炎、髓膜炎、新生儿髓膜炎 心脏相关:急性心肌炎、心律不整 苹果病的高风险群体 以下3类群体感染苹果病后,风险较高: 孕妇:若在妊娠初期感染,可能导致胎儿贫血,增加流产或胎儿畸形的风险。 慢性贫血患者:病毒会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贫血加重,严重时可能引发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HIV感染者或其他免疫功能不全者,因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病毒,可能发展为慢性感染,并导致慢性贫血。。 上述高风险群体近期应避免前往苹果病疫情严重的地区(如日本部分地区)。 苹果病的传染途径与传染力 传染途径 苹果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常见方式包括: 吸入患者在打喷嚏、咳嗽或讲话时产生的飞沫 手接触到被飞沫污染的物品,再经由眼、口或鼻进入体内 传染力 苹果病的传染力相对不强,一般属于良性疾病 疫情通常呈现周期性流行,例如日本约每隔数十年才出现一次大规模流行 在新加坡,多以零星个案形式出现 苹果病潜伏期与病程 潜伏期:感染苹果病后,约4至20天 会出现红斑,平均约在12至18天之间。 病程:若患者出现红斑,皮疹通常会在数天至一周内逐渐缓解。若没有出现红疹、仅有发烧等症状,病程一般约7至10天。 苹果病的治疗方式 目前苹果病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也没有预防疫苗。 轻症患者: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自行清除病毒。 症状较明显或严重者:医生可能会提供支持性疗法,并根据症状开具适当药物(如退烧药或止痛药),以减轻不适。 苹果病的预防方法 苹果病的预防方式与流感相似。若近期计划前往疫情较严重的地区(如日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佩戴口罩,尤其在人多和密闭的室内环境中 勤洗手,保持良好手部卫生 避免用手接触眼睛、口鼻,减少病毒进入体内的机会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消化问题

了解肠系膜淋巴腺炎: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

肠系膜淋巴腺炎的定义 肠系膜淋巴腺炎(Mesenteric lymphadenitis),又称肠系膜腺炎(Mesenteric adenitis),常见于儿童与青少年。此疾病会导致患者腹部的肠系膜淋巴结出现发炎和肿胀。 肠系膜淋巴腺炎主要影响位于肠系膜组织的淋巴结。肠系膜是连接肠道与腹腔内壁的组织,而淋巴结则是形状如豌豆的小器官,负责产生白血球和淋巴细胞。淋巴结是身体淋巴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主要功能是过滤淋巴液中的细菌与微生物,协助身体清除有害物质。 肠系膜淋巴腺炎有多常见? 肠系膜淋巴腺炎在儿童和青少年族群较为常见。虽然多数情况属轻微且可自行康复,但若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及时就医。 如需更详细的资讯,请向主治医生或医疗专业人员咨询。 肠系膜淋巴腺炎的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 腹部右下侧或其他部位的疼痛 发烧 恶心、呕吐 腹泻 全身不适或倦怠感 体重减轻 部分患者可能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以上并非所有症状的完整清单。若您对自身症状有任何疑虑,建议尽快向医生或医疗专业人员咨询。 什么时候应该看医生? 如出现以下情况,请尽快就医: 腹部突然出现剧烈疼痛 腹痛同时伴随发烧、腹泻、呕吐或体重减轻 症状没有改善,反而持续恶化 肠系膜淋巴腺炎的成因 肠系膜淋巴腺炎通常与感染有关。常见原因包括: 肠胃炎(Gastroenteritis):如细菌或病毒感染。 食用未完全煮熟的猪肉,导致感染。 其他腹部或消化系统感染,造成淋巴结发炎、肿胀。 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引发肠系膜淋巴腺炎。 由于肠系膜是连接肠道与腹壁的组织,当身体出现感染时,肠系膜淋巴结可能会受到牵连而发炎。 肠系膜淋巴腺炎的风险因素 任何年龄层都可能患上肠系膜淋巴腺炎,但以下族群的风险较高: 儿童与青少年,尤其常见。 曾经患有肠胃炎、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 食用受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污染的猪肉。 肠系膜淋巴腺炎的诊断与治疗 以上资讯仅供参考,不能取代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需进一步了解,请向医生或医疗专业人员咨询。 如何诊断肠系膜淋巴腺炎? 医生通常会: 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曾患上感冒、肠胃炎或其他感染。 透过触诊腹部,评估是否有压痛或肿胀。 安排抽血检查,以确认体内是否存在感染迹象。 进行影像学检查,例如超声波(Ultrasound)或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以鉴别是肠系膜淋巴腺炎还是阑尾炎(Appendicitis)。 肠系膜淋巴腺炎的治疗方式 多数情况下,肠系膜淋巴腺炎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会在数天后自行缓解。若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疗程通常需持续数天。 为减轻孩子的不适,可在医生建议下使用常见成药,例如: 布洛芬(Ibuprofen):常见商品名包括 Advil、Motrin。 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Acetaminophen):常见商品名为 Panadol。 若儿童或青少年伴随类似流感的症状,切勿使用阿司匹林(Aspirin),以避免发生雷伊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


行为和发展失调

什么是 ADHD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儿童常见症状、特征、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是儿童常见的发育问题。患有 ADHD 的孩子往往坐不住、总是跑来跑去,无法安静地听故事或专心吃饭,常常令父母感到头痛。 有些新手爸妈可能以为孩子这些表现只是单纯调皮捣蛋,但事实上,ADHD 反映的是大脑功能上的异常,需要给予重视。今天,《Hello健康》就要带各位家长了解 ADHD 的判别方法,以及如何陪伴孩子面对并克服过动症。 ADHD是什么?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俗称“过动儿”,多见于儿童与青少年,是一种与大脑功能失调相关的神经发展迟缓疾病。目前尚无明确的致病原因,但研究显示,ADHD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先天遗传 孕期不良习惯:孕妇在怀孕期间若有抽烟或饮酒行为,会增加孩子患 ADHD 的风险。 多数 ADHD 患者的大脑神经传导物质存在失衡现象,例如负责讯息传递的多巴胺(Dopamine)分泌量低于常人;此外,前额叶、大脑基底核与小脑的体积较小,前额叶活动也较不活跃。这些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差异,会导致患者在行为上更容易表现出冲动,以及难以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就是过动儿吗?ADHD 的症状与特征 许多人误以为孩子只要好动,就等于患有ADHD。事实上,ADHD的诊断需结合以下3大核心特征来判断: 注意力不集中:比同龄孩子更容易分心,常弄丢物品,缺乏组织能力。 过度活跃、躁动:无法长时间安静坐着,例如排队时不耐烦、总是动来动去。 冲动行为:常在未经过思考时就采取行动,容易影响或伤害他人,也常打断别人说话或进行中的活动。 ADHD的其他诊断标准 过动症的诊断并非只靠症状来判断,还必须符合DSM-5《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的标准,才能进一步确认是否属于ADHD: 症状在12岁之前出现。 出现至少两种以上的症状,并持续6个月以上。 症状出现在两个或以上的情境(如学校、家庭)。 明显造成学业、社交或日常功能的困扰或损害。 症状并非由其他精神疾病所引起。 只有在符合这些要点,并经由专业医生检查与评估后,才能判定孩子是否患有ADHD。因此,父母不需要因为孩子调皮好动就过度担心,应参考诊断准则,并寻求专业意见,避免自行下结论。 过动症评估表 若您担心孩子可能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可先填写中文版 SWAN 线上量表进行初步评估。SWAN 量表是国际间常用的 ADHD 评估工具之一,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即使测验分数偏高,也不代表孩子一定患有ADHD。 最终仍需透过专业医生的观察、临床诊断与多次评估,才能确认是否存在 ADHD。 SWAN 专注力及自制力量表 过动儿的智商和一般人不同吗? 患有ADHD的孩子,智商与一般人并无差异,他们同样可以在普通班级学习。只是由于难以长时间专注与常常躁动,导致学业表现可能不如预期。 因此,关键在于透过合适的学习与行为治疗方式,帮助ADHD孩子提升学习动机、建立自信心,从而发挥他们本有的潜能。 如何治疗 ADHD?常见的治疗方法 ADHD 是可以透过多种方式来治疗和管理的,常见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透过长期服药,可帮助改善注意力不足及过度活跃的症状。药物治疗通常与其他疗法搭配使用,能让整体成效更佳。 行为管理:由于ADHD孩子在理解力与专注力上有限,单纯不断提醒往往效果不大。相反地,需要让孩子明确理解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区分哪些行为可以接受,哪些必须避免。 认知行为治疗(CBT):适用于8岁以上的儿童与青少年。主要目标是调整思维模式,培养自我控制与管理技巧,并学习如何处理负面情绪与想法。 亲职训练:父母在治疗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透过训练,父母可以更清楚理解ADHD的特性,学习如何运用认知与行为方法来引导孩子,同时也学会接纳与支持家中有ADHD孩子的事实。。 父母如何陪伴ADHD孩子? 患有ADHD的孩子,因为学习表现不理想、行为较为躁动,往往容易在学校被同龄人孤立,进而产生自卑或孤独感。除了需要老师的理解与关怀,父母的陪伴与支持也同样关键: 无条件的爱:要时时提醒自己,爱孩子并不取决于他们的表现,而是持续存在。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父母稳定而真挚的爱。 给予肯定与鼓励:当ADHD孩子在生活中有任何小小的进步,父母都应及时给予称赞与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帮助发现优点:引导孩子认识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质。每个人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让孩子通过发现自身的优点来建立价值感,重建自信心。 拥有ADHD孩子的父母,往往承受着沉重的身心压力。因为需要长时间投入照顾,许多父母常会忽略自身的生活需求与心理健康。 其实,父母除了要照顾孩子,更要学会照顾自己。只有当父母保持身心安稳,才能成为孩子最坚强、最可靠的后盾。

ad icon广告
ad icon广告
ad icon广告

医师阵容

Hello 健康的医生阵容由专业医师与各领域医学专家所组成,协助审阅网站内容并即时分享专业领域新知。

我们的专业团队除确保医学相关内容之正确性,并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资料来源参考,提供高度专业、内容丰富之健康讯息。

Hello 健康与合作之专业医生团队,将不断致力于提供实用可信赖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并守护您,一起迈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专业团队介绍
组题分类
健康体检
我的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