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第16周的成长状况
进入怀孕第16周,宝宝的身长约为11.6公分,体重大约100克,差不多是一颗酪梨的大小。这个阶段,胎儿的面部肌肉逐渐发育,可能会做出像是微笑、皱眉或“挤眉弄眼”的表情。不过,由于宝宝尚未能完全控制这些肌肉,所以能看到哪种表情,更多取决于巧合。
怀孕第16周的症状与身体变化
每位准妈妈在怀孕中期的身体反应都可能不同。以下是怀孕第16周常见的生理变化与可能出现的不适,供您参考与留意::
- 牙龈出血及肿胀(详细内容可参考:怀孕第8周)
- 子宫被撑大造成腹部侧边疼痛(又称:子宫圆韧带痛)
- 头痛
- 流鼻血
- 胀气和便祕(详细内容可参考:怀孕第18周)
- 消化不良与胃食道逆流(详细内容可参考:怀孕第10周)
- 乳房胀痛
- 下肢抽筋
- 感觉燥热
- 头晕
- 四肢水肿
- 阴道、尿道感染发炎
- 孕斑(详细内容可参考:怀孕第4周)
- 秀发浓密有光泽
- 孕吐
- 对食物的喜好有所改变
- 嗅觉变得更灵敏
- 情绪起伏大
- 阴道有乳白色的分泌物
- 阴道出血(详细内容可参考:怀孕第11周)
怀孕第16周产检须知
进入怀孕第16周,宝宝逐渐成长,准妈妈也正式迈入孕中期。这个阶段的产检不仅关注胎儿发育,也会评估孕妇的整体健康状况。
怀孕第16周该进行哪些检查?
例行检查项目
- 问诊内容:怀孕期间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如出血、腹痛、头痛、痉挛等。
- 身体检查:体重、血压、胎心音、胎位、水肿等。
- 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尿糖
早产知多少:什么是早产?如何降低风险?

早产定义
当怀孕周数满20周但未满37周时生产,就称为早产。若宝宝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公克,称为低出生体重儿;若低于1500公克,则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在新加坡及全球范围内,孕妇发生早产的机率约为 9%至10%。
早产儿面临的健康风险
早产儿的健康风险较高。研究显示,早产新生儿的死亡率可高达80%;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低于1500公克)有超过一半需要依靠呼吸器协助呼吸。此外,早产儿还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
- 高黄疸血症
- 呼吸窘迫症候群
- 脑室内出血
- 败血症
- 低血糖或代谢异常
- 视网膜病变
- 成长与发育迟缓
- 脑性麻痹
早产高危险群
导致早产的危险因子众多。以下列出一些重点,帮助准妈妈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属于高风险群:
准妈妈的生活习惯
- 营养不良
- 有吸烟
- 有饮酒
- 有药物成瘾
准妈妈的病史与手术史
- 贫血病史
- 高血压病史
- 糖尿病病史
- 肾脏病病史
- 曾有早产经验
- 曾有流产经验
- 曾有子宫手术史
- 曾有多次人工流产经验
准妈妈怀孕前身体状况
- 怀孕年龄小于18岁
- 怀孕年龄大于40岁
- 孕妇怀孕前体重过轻
- 孕妇上一胎与这一胎的间隔过短
- 孕妇上一胎曾有子宫闭锁不全的症状

准妈妈怀孕期间健康状况
- 罹患产前忧郁症(详细内容可参考:怀孕第9周)
- 怀上多胞胎
- 前置胎盘
- 胎盘早期剥离
- 早期破水
- 羊水量过多
- 羊水量过少
- 子宫畸形
- 罹患妊娠毒血症
- 阴道感染反覆发作
- 急性腹痛(详细内容可参考:怀孕第15周)
- 动了腹部手术
- 怀孕第12周后曾有出血情形
胎儿的健康状况
- 胎儿染色体异常
- 胎儿先天性畸形
早产前兆
对准妈妈来说,通常在怀孕约30周后,子宫收缩(宫缩)的次数才会逐渐增加,但一般而言,很少会超过每小时4至5次。
如果子宫在一小时内收缩超过4至5次,就可能代表子宫处于不稳定状态,增加早产风险。除了频繁宫缩之外,若还伴随以下征兆,也应特别留意并尽快就医:
- 类似经期时的下腹部胀痛
- 类似经期时的腰酸
- 肚子有下坠感
- 阴道分泌物增多
- 阴道出血
- 不间断的腹痛
- 早期破水
- 子宫颈扩张
预防早产9建议
准妈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有助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 戒烟
- 戒酒
- 戒除药物成瘾
- 饮食均衡
- 定期产检
- 休息充足
- 避免过劳
- 避免提重物
- 找到适当管道抒发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出现早产迹象,建议将孕妇送往设有新生儿加护病房(NICU)的医院分娩。因为若等宝宝出生后才再行转院,中途过程可能让新生儿承受过多压力,导致体温降低、呼吸窘迫,并增加日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上一周:怀孕第15周】
【下一周:怀孕第17周】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