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第22周的成长状况
进入怀孕第22周后,宝宝从头到脚跟的长度约27.8公分,差不多和一颗木瓜一样大,体重大约430克,相当于三颗水蜜桃的重量。
此时宝宝的肺部开始发育,并在子宫里进行“呼吸练习”,会吞入少量羊水,这些羊水会在出生后以胎粪(Meconium)的形式,也就是新生儿第一次排泄的粪便排出体外。
与此同时,胎儿的味蕾也正在发育,准妈妈的饮食会对宝宝的味觉偏好产生影响,因此应尽量避免摄取过多垃圾食物,以免让宝宝在未来对这些食物产生偏好。
怀孕第22周的症状与身体变化
进入怀孕第22周时,准妈妈往往已经经历过各种不同程度的疼痛与不适。由于每位准妈妈在怀孕中期的症状可能不尽相同,以下是怀孕第22周常见的孕期不适与生理变化:
- 妊娠纹
- 倦怠
- 失眠(详细内容可参考:怀孕第19周)
- 牙龈出血、肿胀(详细内容可参考:怀孕第8周)
- 子宫被撑大造成腹部侧边疼痛(又称:子宫圆韧带痛)
- 头痛
- 背痛
- 流鼻血
- 胀气与便祕(详细内容可参考:怀孕第18周)
- 消化不良与胃食道逆流(详细内容可参考:怀孕第10周)
- 痔疮
- 下肢抽筋
- 感觉燥热
- 头晕
- 四肢水肿
- 阴道、尿道感染发炎
- 孕斑(详细内容可参考:怀孕第4周)
- 秀发浓密有光泽
- 孕吐
- 对食物的喜好有所改变
- 嗅觉变得更灵敏
- 情绪起伏大
- 乳房胀痛
- 阴道有乳白色的分泌物
- 阴道出血(详细内容可参考:怀孕第11周)
怀孕第22周的生活与注意事项——痔疮

为什么怀孕会引发痔疮?
痔疮是因肛门内压力升高,造成直肠静脉扩张与增生而形成的。在怀孕期间,准妈妈更容易发生痔疮,主要原因包括:
- 胎儿压迫:随着胎儿不断成长,子宫逐渐压迫直肠,导致排便受阻,准妈妈在用力排便时会让肛门内压力进一步增加,从而容易引发或加重痔疮。
- 孕期荷尔蒙影响:怀孕期间,准妈妈体内荷尔蒙分泌增加,会使肠道蠕动减缓,从而容易导致便秘,进而诱发或加重痔疮的发生。
- 缺乏运动:孕妇因为挺着大肚子,活动量随之减少,肠胃蠕动也因此减缓,使粪便在肠道停留的时间延长,水分被过度吸收,结果使粪便越来越干硬,进而造成排便困难。
- 偏食:有些准妈妈因为孕吐严重或心情低落而食欲减退,或者平时不爱吃蔬果,导致膳食纤维摄取不足,就容易在孕期出现便秘;若这种情况持续未改善,罹患痔疮的风险也会随之升高。
怀孕得痔疮的恶性循环
孕妇肚里的“甜蜜负担”不仅压迫下腹部,还会妨碍双腿的血液回流,使直肠或肛门内血液循环不良,导致部分血管扩张形成“痔核”,长期处于充血状态,从而诱发痔疮。
排便困难时,干硬的粪便排出更容易擦破痔疮黏膜引起出血,甚至可能使原本的痔核脱垂到肛门外,让准妈妈在排便时感到剧烈疼痛,并因而对排便产生恐惧,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怀孕时得痔疮的症状
- 肛门周围出现搔痒、疼痛、酸胀或肿胀感
- 排便时不仅感到疼痛,还伴随分泌物出现
- 痔核脱垂于肛门外
- 排便后发现鲜红色出血
- 大便渗漏
怀孕得痔疮的舒缓与治疗
若准妈妈在孕期发现自己有痔疮,建议可采取以下方式来减少对痔疮的刺激并缓解疼痛:
- 避免在上厕所时滑手机或阅读:以免因久坐过长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增加充血与压力,从而加剧痔疮脱垂与不适的症状。
- 尽量避免久站和久坐: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影响下半身的血液循环,建议准妈妈每隔30分钟至1小时就更换姿势,或起身做些伸展动作,以促进血液流通并舒缓筋骨。
- 多喝水:每日应摄取超过2000毫升的水分,若有运动或从事户外工作,则应适度增加饮水量,以补充因流汗造成的水分流失。
- 摄取足够纤维:孕妇每日应摄取约30至40克膳食纤维,准妈妈可从蔬菜、水果及全麦谷物等富含水溶性与非水溶性纤维的食物中摄取,以帮助维持肠道健康并预防便秘。
- 规律运动:适度运动能促进肠胃蠕动,刺激便意,帮助顺畅排便,同时也能改善血液循环。
- 温水坐浴:温水可帮助促进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准妈妈可在浴盆、浴缸或坐浴盆中倒入约30至40度的温水,然后坐入其中浸泡15至20分钟,每天进行3至4次,有助于缓解痔疮带来的疼痛与不适。
- 可就医寻求专业谘询,医生可视情况开立止痛软膏、软便剂或其他适合孕期使用的药物。
若为一般痔疮个案,医生可视情况采取手术切除,但对准妈妈而言,由于手术涉及麻醉,而无论是在怀孕前3个月或临近生产的最后3个月进行手术,都可能增加流产或早产的风险,因此多数医生会建议孕期痔疮患者先透过生活方式调整及适合孕妇使用的药物来缓解不适,待宝宝出生后再视情况考虑手术治疗。
【上一周:怀孕第21周】
【下一周:怀孕第2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