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是什么?和尿蛋白有什么差别?
做过健康检查的人,应该都看过报告上有一项叫“尿蛋白”,通常还会标示“+ / -“。另外还有一个名词是“蛋白尿”,两者名字相似,很容易被混淆。
其实,尿蛋白(Urine protein)指的是尿液常规检查中,检测尿液里蛋白质的浓度,英文是 Protein,也就是蛋白质的意思。而蛋白尿(Proteinuria)则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示尿液中有异常数量的蛋白质。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说明尿蛋白与蛋白尿的差异,并解释尿液出现泡泡和肾脏疾病之间的关系。
认识蛋白尿
蛋白尿是指尿液中的蛋白质超过正常范围(30mg/dL 以上属轻度,300mg/dL 以上则属重度),往往是肾功能异常的警讯。
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作用非常重要,能帮助制造肌肉和骨骼、抵御外来感染,以及修复受损组织。但蛋白质本来应该存在于血液中,如果在尿液里检测到蛋白质,就代表身体健康可能出现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
蛋白质如何进入尿液?
如果在尿液里发现蛋白质,通常代表肾脏功能出现异常。肾脏由一百多万个肾元组成,而每个肾元是由肾丝球(Glomerulus)和肾小管(Tubule)构成,主要负责从血液中过滤废物和毒素,并把这些身体不需要的物质排出到尿液中。
在正常情况下,肾丝球和肾小管会把蛋白质牢牢“留住”,避免它流入尿液。但如果蛋白质被检查到进入尿液,可能有以下原因:
- 肾丝球或肾小管受损,导致蛋白质无法被正常吸收
- 人体摄取过量蛋白质,超过了肾脏处理能力
蛋白尿原因
ChatGPT said:
- 急性肾丝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
- 红斑性狼疮(Glomerulonephritis)
-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 血管内溶血(Intravascular hemolysis)
- 子癫前症(Preeclampsia)
- 心脏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 肾脏癌(Kidney cancer)
- 肾结石(Kidney stone)
蛋白尿症状
一般来说,蛋白尿本身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时候是在健康检查或尿液检测中才发现。
不过,如果蛋白尿情况较严重,可能会出现以下表现:
- 频尿
- 容易疲倦、全身无力
- 身体水肿(尤其是脸部、脚踝)
- 食欲下降
- 尿液出现大量泡泡
小便起泡代表肾功能有问题吗?
当尿液里的蛋白质增加时,泡沫会比较明显。不过,尿液起泡不一定就表示肾功能受损。因为尿液的浓度也会影响起泡,例如睡前没喝水,隔天早上第一次排尿时浓度较高,就比较容易产生泡泡。
所以,尿液是否起泡只能作为肾脏疾病的参考症状之一,不能当作最终判断。若要确认是否有问题,还是应以尿液检查为主。
尿蛋白 +/– 是什么意思?正常值(mg/dL)是多少?
尿蛋白是评估蛋白尿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健康成年人每天尿液排出的蛋白质应少于150 毫克,超过这个范围就可能代表身体出现异常。
检测结果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 尿蛋白结果 +/–:表示“微量”。多数是良性情况,并不代表肾功能异常。除非本身有糖尿病或高血压,否则一般不用过度担心。
- 尿蛋白结果 1+:身体出现问题的风险“比较高”,但仍有可能属于正常范围。建议一定要由专业医生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 尿蛋白结果 2+、3+:提示肾功能可能已受损,需要确认尿蛋白的具体含量,并及早找出异常原因。
另外,尿蛋白过高的判定,通常需要3次检测中有2次呈阳性才算确诊。如果在健康检查时发现尿蛋白异常,建议每3~6个月定期回诊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