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

在这个类别,你可以找到所有生育期女性要维持身体健康,应该要知道的正确健康资讯,以保护身体免于受到如感染、荷尔蒙失调、组织异常生长等疾病。

常识

女性健康

着床出血与月经差别?教你辨别怀孕初期出血

在上一篇文章 《非经期出血需要就医吗?认识“排卵期出血”的常见症状》 中,我们介绍了如何辨别排卵期出血。本文则要进一步说明另一种常见的非经期出血—— 着床出血。 由于着床出血在时间点与症状上与月经相当接近,往往容易混淆。那么,着床出血究竟是什么?发生时会有哪些表现?又该如何正确应对?本文将为你解析。 什么是着床出血?认识怀孕初期出血 在每次生理周期结束后,卵巢会再次排卵。此时,子宫内膜会逐渐增厚,为受精卵着床提供合适的环境。若卵子未受精,子宫内膜便会随月经排出。 当精子与卵子结合成功后,受精卵会附着在子宫壁,有时会造成轻微出血,这就是所谓的着床出血。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受精后第10至14天,出血通常持续数小时至两天。因为时间点接近月经来潮,所以常被误认为是月经。 需要注意的是,着床出血属于怀孕初期的正常生理现象,并非所有女性都会经历,也与胚胎健康没有直接关系。 不过,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就应尽快就医: 出血量明显增多或伴随血块 剧烈腹痛 分泌物异常增加 出血超过两天仍未停止 这些症状可能提示流产或子宫颈发炎,需要医生进一步检查与处理。 为什么怀孕初期会出血?着床出血的原因 医学上观察到,导致着床出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种: 受精卵着床:当受精卵从输卵管移动到子宫,并附着在子宫内膜时,可能会造成轻微出血。 黄体素不足:怀孕初期若体内黄体素(Progesterone)分泌不足,也可能导致着床时出现少量出血。需要强调的是,虽然黄体素不足在部分情况下可能增加流产风险,但切勿自行服药或补充荷尔蒙。若有备孕或怀孕相关疑虑,应根据个人体质,先向医生或专业人士咨询,再决定是否需要治疗或补充。 血液呈咖啡色、点状出血?可能是着床出血症状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怀孕的早期迹象常被描绘为明显的孕吐。但实际上,着床出血往往比孕吐更早出现,因此容易被女性误以为是月经而忽视。若观察到自己或身边亲友出现以下情况,就可能与着床出血有关: 出血特征 出现咖啡色或淡粉色的点状出血 出血量少,不会伴随血块 常见伴随症状 乳房胀痛或乳头刺痛 基础体温短暂下降一天后恢复高温(并非所有人都会出现) 容易感到疲劳或头痛 胃部不适、恶心或轻微呕吐 出现特定食物的偏好或厌恶 情绪起伏较大 频尿 着床出血后多久可以验孕? 若怀疑自己出现的是着床出血,建议不要太早验孕。这是因为在受精卵着床后,身体才会开始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通常需要: 着床约10天后,验孕结果才较为准确。 部分女性因体质差异,可能要等到着床后14天,验孕棒才会出现明显的两条线。 如何分辨月经与怀孕初期出血? 综合来看,着床出血与月经或经前症候群(PMS) 的症状确实容易混淆,但有几个辨别重点: 出血时间较短(通常数小时至两天) 出血量少,多为咖啡色或淡粉色点状分泌物 不会伴随血块 如果仍不确定,可在出血过后数日再进行验孕,或回想上一次性行为的时间: 若已超过一个月,则不太可能是着床出血。 若仍有疑虑,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得更专业的判断与指导。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探索更多女性健康分类

更多 女性健康 相关文章

阴道炎

阴道萎缩怎么办?了解萎缩性阴道炎的症状、原因、检查与治疗

不少女性进入更年期后,会出现夜间出汗、潮热、睡眠问题等困扰。但还有一个常被忽视、又难以启齿的私密问题,也会大大影响日常生活,那就是萎缩性阴道炎(Atrophic vaginitis)。 那么,萎缩性阴道炎有哪些症状?是什么原因引起?又该如何治疗和预防?《Hello健康》在这里为您一次说明。 阴道也会萎缩?认识萎缩性阴道炎 萎缩性阴道炎,也称为阴道萎缩,多见于停经后的女性。因为体内雌激素大幅下降,导致阴道上皮细胞逐渐变薄和萎缩。 另外,更年期时雌激素分泌不足,还会让阴道的酸碱值(pH)升高,乳酸杆菌减少,从而增加细菌感染和发炎的风险。 不只是停经!萎缩性阴道炎的7个常见原因 根据美国国家生物技术资讯中心(NCBI)的医学研究指出,大约15%的女性在停经前就会出现阴道萎缩症状;停经后的女性则有约40%至57%曾受萎缩性阴道炎影响。 不过,除了停经,还有以下几种原因也可能导致萎缩性阴道炎: 早发性卵巢衰竭 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手术 接受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 使用抗雌激素药物 哺乳期 泌乳激素过高 长期抽烟 萎缩性阴道炎的6大症状 萎缩性阴道炎常见的症状包括: 阴道干燥 阴道灼热或疼痛 阴道搔痒 性交时阴唇或阴道口疼痛 分泌物异常(黄色、带异味) 阴部有压痛感 此外,萎缩性阴道炎也可能影响泌尿系统,患者会出现频尿、排尿时疼痛或血尿,有些人甚至会发生压力性尿失禁。 阴道萎缩什么时候该看医生? 如果女性出现以上任何症状,并且在性行为时感到明显不适,甚至影响性生活,就应该尽早求医,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萎缩性阴道炎的诊断方式 当女性出现阴部不适时,医生一般会通过以下方式来判断是否为萎缩性阴道炎: 内诊:如果出现阴道灼热、干痒、分泌物异常,甚至影响性生活,可以到妇产科做内诊检查。医生会观察阴道的外观、结构,以及分泌物情况,以判断是否为萎缩性阴道炎。 尿液检查:萎缩性阴道炎有时会影响泌尿系统,医生可能会检验尿液酸碱值,确认是否偏高,并检测是否伴随泌尿道感染或其他细菌感染。 预防永远比治疗重要。除了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新加坡保健推广局(HPB)也建议,凡是有过性行为的女性,从30岁开始应定期进行子宫颈抹片检查(Pap smear),一般建议每三年一次。这样不仅能及早发现子宫颈癌,也能检测出阴道是否有发炎迹象,让医生做进一步诊断。 如何治疗阴道萎缩? 萎缩性阴道炎的治疗一般分为两大方向: 局部非荷尔蒙治疗:症状轻微的患者可以使用润滑剂或保湿剂,增加阴道湿润度,减轻性交时的不适。不过,这种方式只能缓解症状,并不能真正修复阴道萎缩。 局部荷尔蒙治疗:若症状较严重,可以使用阴道乳膏、阴道环或低剂量雌激素。把适量雌激素直接作用在阴道内,可以帮助恢复酸碱值,让阴道上皮增厚、分泌物增加,从而减少干涩和泌尿道感染的风险。 如何预防萎缩性阴道炎? 戒烟:吸烟会直接损害阴道黏膜上皮,也会降低局部雌激素的作用效果,并减少阴道的血液循环。尽早戒烟有助预防阴道萎缩。 规律性生活:规律的性生活可以增加阴道局部血流,维持阴道的弹性,避免阴道口闭锁,从而减少萎缩性阴道炎的发生。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子宫肌瘤与囊肿

乳房纤维囊肿会消失吗?形成原因、治疗与预防一次看懂

乳房自我检查是女性保护自己健康的重要一步,能够帮助及早发现乳癌,从而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摸到的乳房硬块都是恶性肿瘤。除了乳癌之外,胸部也常见一种良性病变——纤维囊肿。 那么,纤维囊肿到底是什么?它会不会演变成乳癌?两者之间有没有直接关系?出现纤维囊肿时,身体会有哪些症状?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式? 在本篇文章中,《Hello健康》将为你详细解析纤维囊肿的成因、症状、与乳癌的差异,以及如何通过日常保养与医疗追踪来管理纤维囊肿,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并守护乳房健康。 乳房纤维囊肿是什么?认识乳房水泡 纤维囊肿(Fibrocystic Disease)是指胸部常摸到的硬块。因为乳房对女性荷尔蒙变化非常敏感,当女性荷尔蒙在排卵期和月经周期出现明显波动时,就可能刺激乳腺生成水泡(又叫水囊)。长期受到刺激,水泡会越来越多,甚至连成一片,就形成“纤维囊肿”。 15岁到35岁的女性都有可能出现纤维囊肿,有时只会长在一侧乳房,有时两边乳房都会有。女性朋友可以通过触摸乳房,自己检查有没有不明硬块。自己检查时,可能会摸到结节并伴随触痛感,通常在经期前疼痛和肿块会更明显;生理期后则会感觉疼痛减轻、肿块缩小。 值得注意的是,乳房里的纤维囊肿不是固定不动的,可以用手摸到它的位置会变动。至于触感,根据囊肿内液体的多少,摸起来有时会比较硬,有时则会比较软 乳房纤维囊肿不会直接导致乳癌 严格来说,由许多水泡组成的纤维囊肿并不算是肿瘤,因此它和乳癌没有直接关系。不过,早期乳癌和纤维囊肿在症状上不容易分辨,所以医生会建议有纤维囊肿的女性,定期回诊做超声波检查,追踪囊肿的大小,这样才最安全。 乳房纤维囊肿与纤维腺瘤的差别 除了纤维囊肿,还有一种常被混淆的“纤维腺瘤”。纤维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主要是因为长期受雌激素浓度过高的刺激而形成。 纤维腺瘤一般大小约1至2公分,摸起来表面平滑、柔软、有弹性,而且可以在乳房内滑动,偶尔会有轻微压痛感。若肿瘤大于 2 公分,就应尽快检查,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通过细针抽吸或其他方式移除纤维腺瘤。 乳房纤维囊肿会消失吗?要开刀切除吗?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症状,或纤维囊肿情况轻微,经医生评估恶性机会低,就不建议动手术切除,因为纤维囊肿很容易复发,只要定期做乳房超声波追踪就可以了。 另外,更年期后因为女性荷尔蒙减少,曾有纤维囊肿的妇女,肿块有可能会慢慢缩小,甚至消失。 乳房纤维囊肿如何预防与改善? 纤维囊肿和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像是经常熬夜、缺乏运动,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促进纤维囊肿的生长。除此之外,饮食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建议女性朋友可以参考以下较健康的饮食方式,有助于降低纤维囊肿的风险,或减缓它进一步生长: 避免摄取过多咖啡因:像茶、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饮料应减少饮用,或选择低因咖啡。 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这类食物容易导致肥胖,使雌激素浓度升高,增加囊肿形成的机会。 适量补充维生素B群和维生素E。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月经

经前综合症:8类人最常见!月经前征兆、症状与改善方法

不少女生只要月经快来了,情绪就变得异常敏感,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烦躁、生气或难过,或是觉得全身提不起劲,甚至感到头痛或腰痛,浑身不舒服;事实上,这些症状很可能都是“经前症候群”的表现。 《Hello健康》为您介绍经前症候群,解说经前症候群的危险因子、症状及改善方法。 经前综合症(PMS)是什么? 经前综合症是指在月经来前约 3 至 10 天,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或头痛、乳房疼痛、胸部胀痛等生理症状;属于身心症的一种,英文为 Premenstrual Syndrome,简称 PMS。 在新加坡,都市生活压力、饮食习惯与睡眠不足,可能让 PMS 症状在本地女性中更为常见。若症状影响到工作、学习或日常生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寻求帮助: 经前症候群的定义 美国妇产科医学会:经前综合症需符合连续 3 次月经周期中,在月经来前 5 天,无论心理或生理方面,至少出现 1 种症状,并对患者的人际关系、社交或工作造成影响;相关症状会在月经来潮后 4 天内消失。 美国精神医学会:在过去 1 年的大多数月经周期中,于月经来前 1 周,至少出现以下症状中的 5 种或以上(其中至少包含 1 种主要症状);相关症状会在月经来潮几天内缓解,并在月经来潮 1 周内完全消失。 主要症状 相关症状 情绪波动、突然感到难过,或对他人拒绝特别敏感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倦、缺乏活力 生气、易怒容易生气或易怒 食欲变化、暴饮暴食或过量进食 感到绝望、情绪低落,容易自我批评 容易疲倦、缺乏活力,觉得无法应付或失控 紧张、焦虑,或觉得被冷落 乳房疼痛、腹胀、体重增加、关节或肌肉酸痛 睡眠过多或不足 月经前有哪些征兆?经前综合症的症状 经前综合症的症状通常会在月经来潮后逐渐缓解,并会在下次月经前再次出现。其症状大致可分为 3 个方面: 情绪反应:紧张、焦虑、情绪低落或忧郁、易怒、情绪不稳 生理症状:头痛、背痛、腰痛、乳房疼痛、关节或肌肉酸痛、恶心、腹痛、腹胀、四肢浮肿、体重增加、腹泻 行为表现: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倦、睡眠过多或不足、食欲下降或暴饮暴食、协调力变差 这 8 类人最容易有经前综合症 经前综合症常见于 25 至 35 岁的女性,尤其以下 8 类人发生率更高: 25 至 35 岁、月经不规律的女性 体重波动大、饮食不均衡 有吸烟或饮酒习惯 长期缺乏运动 长期承受身心压力、婚姻关系不和谐,或曾患有抑郁症、焦虑症 曾怀孕、流产,或有产后抑郁症 母亲或姐妹也有经前综合症 因服用避孕药或荷尔蒙药物而感到明显不适 月经前下腹抽痛怎么办?3 个阶段改善经前综合症 根据美国妇产科医学会(ACOG)的指引,经前综合症可分为 […]


子宫肌瘤与囊肿

黄体囊肿破裂原因竟与性行为过激有关?黄体囊肿破裂的症状与治疗解析

29 岁的吴小姐在与男友发生性行为后,下腹突然出现剧烈疼痛,随后腰部与背部也开始疼痛,并伴随恶心、头晕及心跳加快等症状。 她的男友立即送她到医院就诊。医生在了解病史后,为她进行腹部超声波检查,最终诊断为卵巢黄体囊肿破裂并伴随腹腔出血,可能原因是性行为过于激烈所致。 吴小姐和男友听后感到惊讶又尴尬,忍不住问:“原来太激烈也会有事吗?怎么会这样?” 那么,黄体囊肿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性行为过于激烈会引发囊肿破裂?《Hello健康》为您解析黄体囊肿破裂的成因、症状与治疗方式。 卵巢黄体囊肿是什么?形成原因解析 女性在生育年龄期间,卵巢每个月会排卵一次。排卵后,破裂的卵泡会增生形成黄体,分泌荷尔蒙以促进子宫内膜增厚,方便胚胎着床;若未怀孕,黄体会维持约 10 至 14 天,并随月经周期逐渐消退。 正常成熟的黄体直径约为 2–3 厘米,但若女性荷尔蒙失调、排卵不规律,或长期服用荷尔蒙药物,黄体可能受到刺激而增大至 3 厘米以上,形成黄体囊肿。 黄体囊肿属良性卵巢囊肿,通常会在数周内自行消退,仅少数可持续存在长达 3 个月。然而,与其他类型的卵巢囊肿相比,黄体囊肿更容易因外力而破裂。 左为正常卵巢,右为有囊肿的卵巢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原因 黄体囊肿破裂多与剧烈运动或外力冲击有关,因此性行为、跌倒,或较高强度的运动,例如赛跑、有氧舞蹈、跳绳等,都可能导致黄体破裂。尤其是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因黄体增生,囊肿处于充血状态,更容易受外力影响而破裂。 如果在妇科超声波检查中发现已有黄体囊肿,除了依医生指示做好照护与治疗外,在月经前一周应避免剧烈运动,或任何会造成腹部压力过大的活动,例如重量训练或搬运重物。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症状 黄体囊肿破裂的症状会因出血量不同而有所差异: 轻微出血:下腹部可能突然出现闷痛,但疼痛不算剧烈。通常在 1–3 个月内,出血会被身体逐渐吸收,不适感也会慢慢消失。 中度至大量出血(>250 毫升):血液堆积在腹膜或骨盆腔时,下腹会出现尖锐疼痛,并可能持续腹腔内出血,甚至引发肩痛或上腹痛。 严重失血: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心跳加快、头晕、眼花、呼吸急促、恶心等症状;若未及时就医,可能会昏厥甚至休克。 卵巢黄体囊肿破裂的治疗方式 轻微出血: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多休息、减少活动,避免伤口再次裂开,同时可服用消炎止痛药物,等待腹腔自行吸收血液。 出血严重:需要进行微创手术,烧灼并切除正在出血的黄体囊肿;若腹腔内已有大量积血,则必须立即输血,并安排手术缝合出血血管,避免因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 若下腹部出现异常闷痛,并持续 1 天以上未缓解,应尽快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为黄体囊肿破裂,并安排适当治疗。虽然轻微破裂的出血可自行痊愈,但若缺乏休息或用药,伤口仍有可能再次裂开甚至恶化。 此外,任何已被诊断有黄体囊肿的女性,都建议定期复查,并在月经来潮前一周避免进行剧烈活动。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女性健康

月经前性欲会变强?荷尔蒙这样影响女性

女性在某些时候,可能会突然对情色内容更感兴趣,或一段时间内特别想与伴侣亲密,这是正常现象。研究显示,处于适龄生育阶段的女性,性欲会随着生理周期而周期性变化,其中在排卵期(Ovulation)时最为高峰,这是生物为了促进繁衍而演化出的机制。 月经前性欲会增加 女性的生理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生理期(Menstrual phase)、滤泡期(Follicular phase)、排卵期(Ovulation phase)和黄体期(Luteal phase)。根据美国维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的研究,23 至 45 岁的女性在排卵期中段和月经来前,性欲和性功能特别高。 美国罗德岛大学(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的研究也发现,96 名女大学生在评估喜剧、浪漫、动作和情色四类电影的兴趣时,越接近排卵期,对情色电影的兴趣明显增加。瑞典的研究亦指出,女性在排卵期间的性幻想,以及对性、情色艺术和男性肌肉的兴趣,都会提升。 整体来看,研究显示女性在排卵期的性欲会有轻微至中度的上升。 荷尔蒙会影响性欲上升 许多专家认为,性欲的变化与体内雌激素(Estrogen)和黄体素(Progesterone)的比例波动有关。这两种荷尔蒙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比例各不相同。雌激素增加会提升性欲,而黄体素增加则会让性欲下降。 在生理期及月经结束后的几天,两种激素的浓度都偏低,因此性欲也会较低;到了排卵期,雌激素浓度会上升并达到高峰,令性欲更强烈。 影响性欲的 4 个因素 并不是所有女性在月经前都会出现性欲高涨,以下因素可能会影响性欲的表现: 经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月经前期,许多女性会出现烦躁、焦虑、情绪低落等症状,也就是常说的经前症候群。这些不适可能会降低性欲。 服用避孕药:避孕药会改变原本的生理周期。有研究显示,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性欲并不会随着周期产生明显变化。 重心在工作:研究发现,把重心放在事业上的女性,性欲表现不太会随周期改变;相反地,处于旅游度假的女性,性欲波动会更明显。 长久的伴侣关系:已婚女性在周期性的性欲变化上,比单身女性稳定得多。


月经

咖啡色、黑色经血正常吗?5 种月经颜色解析,这 6 种经血状况要注意!

月经的颜色不仅会随着经期的开始与结束而有所变化,也可能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态。到底黑色或咖啡色的经血意味着什么?粉红色的经血是否属正常现象?《Hello健康》将在本文为您详细解析不同月经颜色背后的可能原因,并带您了解哪些变化值得特别留意。 月经颜色为什么会变化? 月经颜色的深浅主要取决于经血在子宫与阴道内停留的时间长短。停留时间越长,血液与周围氧气接触后产生氧化反应,颜色就会越深;停留时间越短,颜色则会偏浅。除此之外,年龄、荷尔蒙变化、怀孕状态以及整体健康状况,也都会影响月经的颜色变化。 5种月经颜色所代表的意思 鲜红色与深红色月经 月经刚开始时多为鲜红色,表示经血自子宫流出后未在体内停留太久便排出;随着经期接近结束,颜色可能逐渐由鲜红转为深红。 不过,有时月经一开始也会呈现深红色,这意味着经血在子宫内停留过一段时间并发生氧化反应,与健康状况或疾病无关。深红色经血有时会伴随少量血块,属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心。 咖啡色月经 咖啡色月经与深红色月经一样,多半是因经血在体内停留较久,与空气接触后发生氧化反应所致;此外,当深红色经血与阴道正常分泌物混合时,也可能呈现咖啡色。 粉红色月经 月经初期、经血量较少时,刚从子宫流出的经血可能会与子宫或阴道分泌物混合,从而呈现粉红色;随着经血量增加,颜色通常会逐渐转为鲜红或深红。 黑色月经 黑色月经通常是因为经血在子宫或阴道内停留时间过长,与空气接触后发生氧化反应,使颜色变深至接近黑色。这种情况常见于月经快结束时或经血量很少的阶段;若伴随异味、腹痛或周期异常,则应尽快就医检查。 灰色、黄橘色月经 若经血呈灰色、黄色或橘色,并带有类似鱼腥味的异味,同时伴随疼痛、灼热感、搔痒、排尿疼痛或排尿困难等症状,可能代表阴道感染,例如性病或细菌性阴道炎。建议立即就医检查,由医生根据病因开具抗生素或其他抗发炎药物进行治疗。 月经流不出来?颜色怪怪的?出现6状况快就医! 若出现以下情况,可能代表子宫或阴道存在异常,建议尽快到妇产科就医检查: 出现灰色或橘黄色月经 月经味道异常 经血中常出现面积大于约22毫米的血块 月经量异常大,或生理期持续超过7天 月经周期明显改变,如短于 24 天或长于 38 天,且并非怀孕或哺乳所致 月经期间出现发烧、恶心、呕吐、痉挛、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其他女性健康议题

内衣尺寸测量4重点!罩杯尺寸对照图、胸围尺寸换算表

内衣尺寸怎么量?挑选合适的内衣尺寸,不仅关乎舒适性,更影响胸型维护与乳房健康!内衣款式多样化,该如何挑选罩杯尺寸?《Hello健康》为您整理内衣尺寸的量测方法、换算公式、罩杯尺寸对照图,以及挑选内衣尺寸的注意事项,帮助您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内衣! 内衣尺寸怎么量? 想知道自己的内衣尺寸,首先要测量上、下胸围,再以上胸围减下胸围所得的差值,换算成罩杯尺寸。 上、下胸围的定义如下: 上胸围:指乳房最突出的点;以乳头为基点,绕行一周的围度。 下胸围:指绕行胸部底部(乳房下缘)一周的围度,也就是胸腔的围度。 各个国家或内衣品牌的罩杯尺寸计算方式皆有些微不同,建议在购买内衣时,可直接请店员协助测量与评估;若是透过线上购买,可使用上胸围减下胸围的数字,再参考罩杯对照表,查询自身合适的内衣尺寸。 以下为您说明上胸围、下胸围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上胸围怎么量? 用皮尺环绕背部,固定于胸部的BP点(英文为Bustline,指乳头,也就是胸部的最凸点),吐气后固定皮尺、纪录尺寸。 ”” 胸部较丰满者在测量上胸围时,建议略微前倾约45度,有助于胸部向前集中,让测量数字更准确。 下胸围怎么量? 用皮尺环绕胸部下围,并在吐气后,固定皮尺、纪录尺寸。若想让测量结果更为精准,建议直接不穿衣物测量,并记录吸气及吐气时的测量数值,再以两者平均值计算。 测量胸围需注意这4点 测量后的数字,请四舍五入后取整数,如量测结果为79.6cm,请取80cm。 测量时,请尽量穿着轻薄衣物或裸身,并保持身体轻松直立。 测量时,请全程保持量尺水平,并轻贴胸部,不可拉得过紧或过松。 请避免在前一晚熬夜、喝酒,或遇到生理期而导致身体水肿时测量。 内衣尺寸换算:罩杯尺寸计算公式 罩杯尺寸 = 上胸围 – 下胸围(两者均取四舍五入后整数再相减) 挑选内衣尺寸的第二步,就是透过以上公式所得的结果,参考下表对照罩杯尺寸: 罩杯尺寸  (Cup) 上胸围 – 下胸围  (cm) A 10~11 cm B 12~14 cm C 15~16 cm D 17~19 cm E 20~22 cm F 23~25 cm G 26~27 cm 举例来说,假设有一个女生的测量结果如下: 上胸围:84.7cm,四舍五入后为85cm 下胸围:75.2cm,四舍五入后为75cm 上胸围减下胸围的差值:10cm 在对照上表后,可得知她的罩杯尺寸为“A罩杯”。 内衣尺寸对照表,找出合适罩杯尺寸 第三步是透过罩杯尺寸与下胸围,选择合适的内衣尺寸。挑选内衣尺寸一定要搭配下胸围,因为下胸围决定内衣下围的松紧程度,也是支撑乳房的主要结构。 下胸围如果太紧或太松,都可能造成问题: 下胸围太紧:容易压迫肋骨和影响血液循环,甚至造成不适或疼痛。 下胸围太松:无法提供足够支撑,乳房容易下垂或移位。 内衣大多具有弹性,并配备排扣调整功能,建议先确认自身的下胸围后,再依照下方尺寸表选择适合的内衣尺寸: 内衣下胸围尺码  (cm/inch) 下胸围  (cm) 65/30 63~67 cm 70/32 68~72 cm 75/34 73~77 cm 80/36 78~82 cm 85/38 83~87 cm 90/40 88~92 cm 95/42 93~97 cm ”” 日系内衣尺码多以公分cm表示,而欧美内衣尺码多以英寸inch表示。 了解自身的罩杯尺寸与下胸围后,便可依照以下内衣尺寸对照表选购合适的内衣: 以上面A罩杯女生为例,测量结果如下: 上胸围:84.7cm,四舍五入后为85cm 下胸围:75.2cm,四舍五入后为75cm 上胸围减下胸围:10cm,属于A罩杯 因其下胸围为75cm,对照上表后,得知她合适的内衣尺寸应为75A。 内衣尺寸挑选注意事项 1.使用两指测试法 选择内衣时,应确保内衣松紧适中;可将两指放在内衣下围处,如有空间刚好容纳两指,表示尺寸适合。 2.确保胸部达到包覆 选择有钢圈的内衣时,确保钢圈能完整包覆胸部,避免胸部过于挤压或溢出而造成不适感;若钢圈有多余空隙,则表示内衣尺寸过大。 3.量测时避开生理期 生理期可能影响胸部大小,胸部也会比平时更敏感,影响试穿感受。 建议最好在生理期结束后一周,或在排卵期前、后期间进ˋ行挑选;在此期间的胸部状态通常最为稳定。 4.检查支撑效果 试穿内衣时,可举起双手检查是否有肩带滑落,或胸部下方的支撑带上移的情况;若有此问题,可能需要调整肩带长度或更换内衣尺寸。 5.注意材质与布料 若容易出汗者,建议选择吸汗性佳的纯棉材质;若皮肤较容易敏感,可避免蕾丝材质,减少因皮肤摩擦产生不适感。 若内衣布料的弹性较好,可能须视情况调整内衣大小。 6.实际试穿更准确 量测罩杯尺寸及内衣尺寸,主要作为预估值,但挑选时,仍需考虑个人松紧偏好、体重变化、乳房不对称等因素,因此,建议先依预估的内衣尺寸实际试穿,再视情况调整为合适的内衣尺寸。 罩杯款式选择建议 全罩杯内衣:适合胸部较丰满的女性,能提供较完整的包覆性,避免胸部外溢。 1/2罩式内衣:适合小胸女性,罩杯呈现半圆形,能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撑。 2/3罩式内衣:为市面上最常见的,也是较多人能接受的款式;包覆效果相较于1/2罩式内衣更好,也具有集中的特点。 平口式内衣:无肩带设计的外型简洁,适合胸型较小的女性。 钢圈内衣:取决于个人喜好及需求。若选择钢圈内衣,应确保钢圈位置固定于下胸围,且活动时不会移位。 无钢圈内衣:能与胸部的自然形状贴合,提供轻柔的支撑,特别适合喜欢自然胸型的女性;另外,无钢圈设计也能避免钢圈与皮肤接触摩擦,对于皮肤敏感的女性更为友善。 运动内衣:专为运动设计,提供稳定支撑且吸汗,适合各种运动需求。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其他女性健康议题

抹片检查发现子宫颈发炎怎么办?解析子宫颈炎的症状、原因及治疗

34岁的林小姐某日去诊所接受每年1次的子宫颈抹片检查,报告出炉后,上头竟显示为红字,写着“子宫颈发炎”。 林小姐心情紧张,赶紧跑去找医生。“医生,我的子宫颈发炎了,这是不是子宫颈癌的前兆?” 到底子宫颈发炎是什么?和子宫颈癌有什么关联?子宫颈发炎的原因为何?《Hello健康》为您说明子宫颈炎的原因、症状、治疗及改善方法。 什么是子宫颈发炎?认识子宫颈炎 子宫颈发炎的正式名称为子宫颈炎,指的是子宫颈的黏膜和腺体发炎;当女性有性行为、流产、生产,或子宫检查及手术,病毒或病菌可能会进入子宫颈,引起发炎。 做子宫颈抹片检查,发现子宫颈发炎怎么办?需要回来复诊吗? 一般来说,女性通常会在两种情况发现子宫颈炎: 因为有异常出血、下腹痛等症状,赴妇科检查后发现。 在定期接受每年1次的子宫抹片检查时发现。 发生子宫颈炎不代表罹患子宫颈癌或出现罹癌前兆,子宫颈抹片检查的报告结果可分为以下5种: 正常 发炎 感染 异常 检体不足需重新采集 若报告显示为子宫颈发炎,通常表示抹片上有许多因发炎所致的白血球,可能有细菌或病毒感染,但没有病变细胞或癌细胞;这种情况于女性十分普遍,患者仅需依照医生指示治疗、服药,并于3~6个月后回复诊追踪即可。 若检查结果为“感染”,则需针对感染原因进行药物治疗;但若报告显示为“异常”,就代表有细胞病变,必需依照异常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及侵袭性癌,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查,判定是否为子宫颈癌。 子宫颈为什么会发炎?子宫颈发炎原因说明 子宫颈炎的常见原因可分为下列3种: 性行为传染:透过性行为感染淋病、披衣菌、滴虫、生殖器疱疹或菜花(HPV病毒第6型与第11型)等细菌或病毒。 细菌过度生长:身体抵抗力下降或卫生习惯不佳,导致阴道细菌过多,演变为细菌性阴道炎,并上行感染至子宫颈。 过敏反应:对避孕药、保险套的乳胶材质或私密处清洁液的成分过敏,进而引发子宫颈炎。 子宫颈炎的种类 子宫颈发炎可分为急性与慢性等两种: 急性子宫颈炎:病原体侵入子宫颈受伤处后,扩散至子宫颈腺体,导致子宫颈充血、水肿,进而造成发炎反应;通常是由链球菌、葡萄球菌、披衣菌或疱疹病毒等病原体所致。 慢性子宫颈炎:若急性子宫颈炎未即时治疗或彻底根治,可能会演变慢性发现,导致子宫颈糜烂,常见于孕妇、产后或口服避孕药者。 子宫颈发炎症状 月经不规则、在非经期时出血或性交后出血 频尿、尿急 分泌物呈黄绿或牛乳色,且气味难闻、质地黏稠或带有血丝 腰酸背痛、下腹痛 少数有性交疼痛或发烧 子宫颈发炎会自己好吗?怎么治疗? 子宫颈发炎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若仅有轻度发炎,确实有自愈可能,但也可能恶化,演进成严重的急性发炎或长期的慢性发炎,两种情况都对子宫健康有害,甚至影响怀孕能力;因此,若检查出子宫颈发炎,建议仍依照医生指示塞剂、服药及追踪检查。 针对子宫颈发炎,医生会依照病因给予不同的治疗指示;若为过敏反应,通常只需避免继续接触过敏原就能好转;若为淋病、披衣菌或生殖器疱疹,则可能会注射或口服抗生素,或给予其它抗病毒药物治疗。 子宫颈发炎如何改善?8个照护重点一次看 暂时停止性行为或使用保险套,避免复发或交叉感染。 穿着宽松透气的衣裤及内裤,让外阴部保持干净凉爽。 增加卫生棉或棉条的更换频率,例如每2~3小时就更换一次,减少细菌滋生。 如厕后应由前往后擦拭,以免脏污及病菌扩散,造成尿道或阴道感染。 避免泡温泉、游泳,洗澡也尽量淋浴,不要泡澡。 均衡饮食、多喝水及多摄取高蛋白食物。 遵照医生指示使用阴道冲洗液或塞剂,并且按时回诊检查。 有过性行为的女性,每年定期接受子宫颈抹片检查。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月经

月经量多、有血块怎么办?月经血块原因、颜色解说,5状况快检查

许多女生在月经中看到血块,都会莫名紧张,担心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究竟月经有血块是正常的吗?为什么会有血块?黑色、深红色血块所代表的意思?《Hello健康》为您一次解答。 月经有血块是肉吗?认识血块的形成原因 女性每个月排卵后,若卵子没有与精子结合,原本用于孕育受精卵的子宫内膜组织,就会溶解、剥落,进而形成月经。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液只要一离开血管就会凝固,但若经血全部以血块的型态存于子宫腔中,就无法通过狭窄的子宫颈,顺利排出体外。 因此,子宫腔会分泌“抗凝血酶原”,与经血混合在一起,避免经血凝固;然而,若经血量太大,子宫腔所分泌的抗凝血酶原不敷使用,部分经血就会以“小血块”的型态通过子宫颈与阴道,最后出现在卫生棉上。 月经有血块2大常见原因 血块通常会在月经刚来,量较多的时候出现,因为此时子宫腔内的经血量,远大于子宫腔所分泌的抗凝血酶原;但有时血块也会出现于月经中期或快结束的时候。 另外,久坐或久躺后起身,也容易出现血块,特别是在坐或躺时,大量经血会连同血块,囤积在子宫及阴道;一旦起身站直,血块便会随着经血往下流出。 月经时,有深红色、黑色血块正常吗? 经血会随着接触氧气时间的长短而变色。深红色月经及血块,通常是因为在阴道停留时间较久,产生氧化反应而变色;而黑色血块,则可能是因为血块排出体外后,在卫生棉上停留的时间较长,例如经血流出后,超过2~3小时都没更换卫生棉,其颜色才从深红色转为黑色。 若增加卫生棉、棉条或护垫的更换频率,便较不容易出现黑色血块。 月经血块太多、太大要注意,恐患这些病! 一般而言,月经血块的面积通常小于5块硬币,若出现大于5块硬币的血块,或合并有以下情形,建议尽快就医检查,恐是以下疾病所致。 月经量异常大:例如每2小时就需更换卫生棉、棉条。 经期过长:生理期持续超过7天。 经常出现血块:例如经期期间几乎每天都有血块。 腹部异常疼痛:腹部出现比以往更强烈的疼痛感。 导致月经量大、血块多的可能疾病 子宫肌瘤 子宫息肉 子宫肌腺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 流产 影响凝血功能的疾病,例如血友病 荷尔蒙失调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子宫肌瘤与囊肿

子宫肌瘤不能吃什么?吃什么才会变小?子宫肌瘤饮食禁忌一次看

子宫肌瘤是一种平滑肌瘤,约每3位女性就有1位患有;子宫肌瘤的轻症虽无大碍,但严重时也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甚至拿掉子宫。 照护子宫肌瘤需要同步调整饮食,才能避免症状恶化;而且,遵照正确健康的饮食方式,也有助预防子宫肌瘤。究竟子宫肌瘤不能吃什么?吃什么才会变小?《Hello健康》为您一次说明! 子宫肌瘤不能吃什么?4大饮食禁忌要注意 饮食与内分泌关系密切,而现代人饮食常常过于精致、高油、高糖,导致荷尔蒙分泌受到影响,而雌激素可能为刺激子宫长出肌瘤的因素之一。因此已经罹病的患者,更要注意避免摄取以下食物,以免子宫肌瘤持续恶化: 1.油炸食品 炸物因高温容易让食材质变,加上通常含丙烯醯胺及多环芳香烃等环境荷尔蒙,容易扰乱女性荷尔蒙的分泌。此外,炸物的反式脂肪、胆固醇皆会造成荷尔蒙失调,长期下来容易引发子宫肌瘤。 2.含糖饮食 高糖份摄取不只容易造成脂肪堆积和肥胖问题,也易诱发雌激素相关病症,加剧子宫肌瘤生成。 3.动物性荷尔蒙食物 含动物性荷尔蒙的食物如虾卵、鱼卵、蟹膏、蟹黄等,容易刺激刺激子宫肌瘤增生,患者应避免或适量摄取。 4.酒精 子宫肌瘤患者不建议饮酒,尤其本身患有肝病者,更应避免酒精,以免破坏肝脏的荷尔蒙调节机能,让体内激素失衡。 子宫肌瘤吃什么才可以变小?高纤、低糖饮食有帮助 子宫肌瘤患者的饮食建议以高纤、低脂、低糖为主,除可控制体重、远离肥胖,也能让内分泌机能维持稳定平衡。即便一般女性,也可藉由此种饮食方式达到体态均衡的效果。相关饮食建议如下: 抗氧化食物:常见的有花椰菜、青椒或是全谷类的小麦、糙米等,保护身体细胞不受自由基破坏。 高钙:牛奶、豆腐等食物富含钙质,有助调养子宫,促进子宫细胞生长。 优质蛋白质:患者可选择脂肪量较低的蛋白质如瘦肉或鱼肉,帮助代谢稳定,调节身体机能,有助提升免疫力及肝脏代谢荷尔蒙。 各式蔬果:各类蔬果具有丰富多样的植化素,有助于身体对抗发炎反应,并降低肿瘤生长的风险。 注:人体在进行氧化作用时会产生自由基(Free Radicals),具有化学性质,会与体内细胞产生化学反应。适量自由基对人体有益,当到细菌、病毒入侵时,能清除感染的细胞,但过量的自由基会使细胞中的蛋白质、脂质被破坏,加速老化且有致癌的可能性。 子宫肌瘤患者是否建议喝豆浆? 由于黄豆所含的大豆异黄酮(Isoflavones)是1种植物性雌激素,与人体内的雌激素结构类似,因此不少人担心喝豆浆可能摄取过多雌激素,提高罹癌风险。 目前有诸多研究指出,大豆异黄酮有“双向调节性”,意即在人体缺乏雌激素时,可作为雌激素的替代物;若雌激素过多,则可阻止多余的雌激素于体内作用,其实适量摄取含大豆异黄酮的天然食物,例如每天1杯300cc的豆浆,对人体并不太会造成负面影响。 然而,若把豆浆当水喝,或是摄取大豆异黄酮的保健食品,则要小心过量大豆异黄酮摄取过量,导致雌激素上升的风险。因此,子宫肌瘤患者若要摄取大豆异黄酮萃取物,应先谘询医生。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医师阵容

Hello 健康的医生阵容由专业医师与各领域医学专家所组成,协助审阅网站内容并即时分享专业领域新知。

我们的专业团队除确保医学相关内容之正确性,并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资料来源参考,提供高度专业、内容丰富之健康讯息。

Hello 健康与合作之专业医生团队,将不断致力于提供实用可信赖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并守护您,一起迈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专业团队介绍
组题分类
健康体检
我的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