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习惯

健康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我们不断迈向更健康的人生。不过万事起头难,先从戒除不良习惯开始吧!在这个类别,你可以找到和戒烟、急救、卫生保健有关的知识,把这些小技巧运用在日常生活里,一定能帮助您改善生活,避免疾病的侵扰!

常识

健康习惯

越早戒烟好处越多!一文看懂戒烟20分钟到20年的身体变化

吸烟对身体有许多危害。根据新加坡卫生部(MOH)的资料,本地18岁及以上成年人的吸烟率约为13%。但你知道吗?戒烟能带来许多立竿见影的好处。从停止吸烟的那一刻起,身体就会开始出现正面的变化。随着戒烟时间拉长,多个器官功能都会逐渐改善。只要戒烟72小时,长期吸烟者就能明显感觉呼吸更顺畅、体力更好。 《Hello健康》带你了解戒烟的好处,说明在戒烟后1天、1个月、1年、10年和20年时,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  20分钟就能看到身体变化!戒烟好处大公开 戒烟20分钟后 血压会下降,接近未吸烟时的正常数值,心跳也逐渐恢复平稳。(延伸阅读:认识血压:血压标准、高血压的症状、原因和治疗) 心跳也减慢至正常频率,血液循环开始改善. 手部和脚部的温度也恢复到正常水准,血液循环逐渐改善。 戒烟8小时后 血液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浓度逐渐下降,接近正常水平,体内焦油浓度减半。 血液含氧量明显提升。 戒烟24小时后 体内的一氧化碳已被完全清除,血液含氧量恢复正常。 肺部开始排出痰液和其他残留物,心脏病的风险随之降低。 戒烟48小时后 体内已无残留尼古丁,呼吸更顺畅。 味觉和嗅觉明显改善,让饮食体验更佳。 戒烟72小时后 呼吸道变得畅通。 体能增加。 戒烟数天后 嗅觉和味觉持续改善。 运动时感觉更灵活,呼吸也更加顺畅。 神经末梢的损伤开始修复,血液循环逐渐恢复正。 戒烟2~3周后 血液循环明显改善。 肺功能改善,能够正常爬楼梯。 戒菸1~3个月后 血压降低且脉搏速率变低,血液循环持续改善。 肺功能逐渐恢复,日常活动如爬楼梯或运动时更轻松。 戒烟9个月后 咳嗽、鼻塞和疲劳感也会减少。 肺功能增加10%。 戒烟1年后 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冠心病)的风险降低一半,与持续吸烟者相比大幅减少。 戒烟5年后 中风的风险大幅下降,几乎与不吸烟者相同。 戒烟10年后 肺癌死亡风险降低一半。 其他与吸烟相关的癌症和疾病风险也明显下降,例如口腔癌、喉癌、食道癌、膀胱癌、肾癌、胰脏癌,以及胃溃疡等。 戒烟15年后 罹患心脏病的风险已降至与不吸烟者相同。 戒烟20年后 胰脏癌、口腔癌、咽喉癌和喉癌的罹患风险已降至与不吸烟者相同。 罹患子宫颈癌的风险则减少一半。 戒烟好处一览 根据以上说明,我们综合整理了戒烟在不同阶段为身体带来的好处: 身体健康 体力增加 改善末梢血液循环,让手脚不再容易冰冷 五官功能 嗅觉与味觉恢复正常 降低白内障与失明机率 减少牙龈萎缩与牙齿脱落 呼吸系统 减少咳嗽、鼻塞、气喘、痰液及喉咙痛 改善肺部功能 降低支气管炎、肺炎及肺气肿的风险 心血管系统 改善血液循环 血压降低 心跳变慢 减少心肌梗塞、中风或其他心血管疾病之风险 消化系统 改善消化道健康 避免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预防癌症 降低肺癌、口腔癌及食道癌等各种癌症的风险 此外,戒烟不仅能守护家人的健康,还能大幅减少个人开销,可说是一举多得。而且,越早戒烟、坚持的时间越长,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就越大。 戒烟确实不容易,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了解戒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及改善方式,并同时寻求亲友支持与医生的专业协助,就能让戒烟之路轻松许多,循序渐进地体会戒烟带来的好处。 ※《Hello健康》提醒您:吸烟会增加罹患癌症、肺癌、心血管疾病和肺气肿的风险;戒烟则能大幅降低这些健康危害!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探索更多健康习惯分类

更多 健康习惯 相关文章

健康习惯

饭前运动还是饭后运动?一表看懂饭后多久能运动!

关于饭前还是饭后运动,有很多种说法,有一派意见认为饭前运动,会增加热量的吸收率,消抵减肥的功效,另一派则说饭后运动会让肠胃消化不良;究竟饭前运动还是饭后运动比较好?吃饱后多久可以运动?《Hello健康》为您详细说明! 饭后多久可以运动?视分量和食物而定 人体肠胃通常需要3至4小时来消化一顿正餐,但具体消化时间会受到以下两个因素影响: 一餐的份量:餐量越大,消化时间越长。也就是说,吃得越多,肠胃需要更多时间来消化。 一餐的内容物:油脂、蛋白质和纤维含量越高,消化时间越长。比如吃速食、炸鸡或甜点等高脂食物时,肠胃可能需要4到5小时来消化。 不过,人们不必等到食物完全消化后才运动,但至少应让胃部完成基本的消化工作。胃部通常需要约1到2小时消化食物,之后食物才会进入小肠和大肠继续消化。 如果在胃尚未完成消化时进行剧烈运动,容易引发胃部不适,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腹胀、胀气 腹痛 恶心、呕吐 胃食道逆流或上腹部有灼热感(俗称火烧心) 吃饱饭后多久可以运动?一表看懂饭后运动时间 饭后运动的时间除了受食物分量和种类影响外,也取决于运动类型。简单运动如散步或伸展不会影响消化,反而能促进血糖利用,有助减脂瘦身。 以下根据食物的分量、种类及运动类型,提供建议的饭后运动时间,详情请见下表(可左右滑动查看): 适合运动时间 饮食种类  低强度运动  (能轻松讲话,例如散步、慢骑单车) 中强度运动  (能讲话但不能唱歌,例如快走) 高强度运动  (无法边运动边讲话,例如快跑、篮球) 轻食或小点心 饭后 饭后30分钟 饭后30分钟 正餐 饭后 饭后30分钟 饭后1~2小时 食用大量或高油脂、纤维的食物 饭后15~30分钟 饭后1小时 饭后2~3小时 饭前运动还是饭后运动? 研究显示,饭前运动能提升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吸收,且减脂效果优于饭后运动。此外,饭前运动对运动种类和时间没有限制,无论做什么运动、多长时间,都不会影响随后进食和消化,因此饭前运动的好处和便利性更高。 如果习惯饭后运动,则需注意饮食的分量与种类、运动前的间隔时间以及运动类型,避免引起肠胃不适或长期消化道问题。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健康习惯

人一天要喝多少水?多喝水的8大好处!教您如何计算每日喝水量。

很多人都知道“水对身体很重要”,也知道“多喝水有益健康”,但到底应该怎么喝?为什么喝水能帮我们保持健康?多喝水有哪些好处?每天一定要喝2000毫升水吗?喝太多或太少会怎样?《Hello健康》帮你解答这些疑问,告诉您多喝水的8大好处、如何计算每天喝水量,以及正确喝水的5个方法。 喝水有什么好处?一次了解多喝水的8大好处! 人体大约有50%到70%是水分,每个细胞、组织和器官都需要水才能正常运作。水的基本功能包括: 促进全身血液循环 维持正常体温 润滑关节,缓冲运动时的摩擦 保护脊髓及其他敏感组织 通过尿液、汗水和粪便排出体内废物 摄取足够水分才能让身体正常运作,若缺水或脱水,器官功能就会受影响,出现各种健康问题。每天多喝水对身体有以下好处: 减少尿道细菌滋生,预防泌尿道疾病 增强肠胃酶活性,促进消化 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加速尿酸排泄,预防和缓解痛风 防止血液过于浓稠,维持正常血压 维护软骨健康,预防和缓解关节疾病 维持电解质平衡 保持皮肤弹性 人一天应该喝多少水?教你简单计算每日喝水量的公式! 很多健康资讯文章建议每天喝足2000毫升水,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不同,所需水量也不一样。2000毫升只是一个方便记忆和执行的参考值。正确计算喝水量的公式如下: 每日建议饮水量:30~40ml/每公斤 依上述公式计算,1位体重60公斤的成人,每日的建议饮水量为1800~2400ml。 不过,不同的身体状况、环境和健康状态,所需的水量也会有所不同,建议还是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以下4种情况更需额外补充水分: 因运动大量出汗。 处于容易出汗或脱水的环境,如潮湿、炎热或高海拔地区。 因疾病频繁呕吐或腹泻。 正在怀孕或哺乳。 以下3类人群应咨询医生,了解适合自己的饮水量,避免喝水过多,增加身体负担或导致病情加重: 身体虚弱或年长者 重病患者 心脏或肾脏疾病患者 [embed-health-tool-bmi] 一天喝水上限是多少?喝太多会水中毒吗? 由于每个人和情况不同,无法用统一标准设定饮水上限。举例来说,一位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的人,和一位长期待在冷气房且活动少的长者,所需的水量差别很大。若长时间劳动且大量出汗,即使饮水超过3000毫升,也不太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水中毒通常是因为短时间内喝下过多水,导致血液中的盐分被稀释,出现低血钠现象。如果每天喝水量大,但每次量少且均匀分布,就不容易发生水中毒。水中毒多见于马拉松或铁人三项选手,因为他们在比赛中会在短时间内大量补充水分。 正确喝水就靠这5招 起床后先喝一杯水,有助改善便秘和排出体内毒素。 白天尽量多喝水,睡前喝太多水容易夜间起夜,影响睡眠质量。 喝水时要小口慢饮,一次喝太多,肾脏会加快排尿速度,水分无法充分送达身体各处。 如果不觉得口渴、喝不下水,可能是缺乏运动和排汗不足,建议定期做有氧运动,促进排汗,同时补充水分,保持身体循环。 运动前2至3小时,先喝约500毫升水;运动时每10到20分钟补充200到300毫升,避免一次喝太多水。


急救

CPR心肺复苏术:步骤教学、叫叫CABD口诀、CPR 证书哪里可以考

CPR的中文称作“心肺复苏术”,是拯救失去意识、没有心跳的患者脱离险境的重要急救方法,及时施行CPR可以让患者生存率增加,替患者争取更多的就医治疗时间。 究竟CPR心肺复苏术的正确步骤有那些?“叫叫CABD”的口诀代表什么意思?CPR证照怎么考?《Hello健康》为您整理最新资讯,带您一次了解这项重要的救命技术。 CPR心肺复苏术是什么? 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心肺复苏术,是当患者失去呼吸及心跳时,透过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来维持生命征象,减少缺氧对身体所造成的危害。 CPR是通过体外按压心脏的方式,维持全身血液循环,而人工呼吸则是将氧气送达肺部。气体在肺部交换后,含有氧气的血液会运送到全身,从而维持大脑及各器官运作,免于不可逆的损伤。 研究指出,患者在倒下后若没有立即施行CPR,每分钟存活率将下降7%~10%,若能立即执行CPR,每分钟存活率下降幅度可减少一半。 人在心跳或呼吸停止4分钟内,肺部与血中的含氧量仍可维持身体所需,一旦缺氧超过4分钟,脑细胞便开始死亡,当缺氧达到10分钟,则可能进入脑死状态。因此,在4分钟内执行CPR心肺复苏术,为让脑细胞避免损伤并完全恢复的关键,愈早执行CPR,患者预后与存活率也愈高。 CPR心肺复苏术应用时机 对于因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心律不整(Arrhythmia)而引发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的人来说,心脏停跳意味着身体的血液循环停滞,包括心脏、大脑在内,各身体器官会因无法获得氧气供给,而逐渐坏死。这时,施行心肺复苏术就是以按压心脏的方式,帮助患者恢复自然呼吸与血液循环。 除此之外,以下情形均可施行CPR抢救患者的性命: 溺水 车祸 触电 药物或气体中毒 异物堵塞呼吸道 或其他呼吸、心跳停止的且无重大外伤的情况 CPR心肺复苏术操作步骤解析 CPR步骤1:确认患者有无意识及呼吸 大声叫或拍患者肩膀。如患者无意识或无呼吸时,继续执行以下步骤。 CPR步骤2:求救 请身边的人拨打995求救,并寻找自动体外心脏电击去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以下简称 AED),尽快取来。身边无人协助时,请先打电话求救,再执行后续动作。 CPR步骤3:体外心脏按压 将身体稳定呈跪姿于患者身侧,微微向前倾(方便施力),双手交叠(一只手的手掌盖于另一只手背,两手手指扣住),手掌根置于两乳头连线之中点,手臂打直,开始按压。 按压频率:每分钟 100~120 下。约每秒按压1.5~2下,需维持稳定且快速的按压。 按压深度:5~6公分。若深度不够深,心脏没有确实的按压收缩,血流则无法送出。 请确保每次按压后,胸口有确实回弹,再进行按压。 请勿随意中断按压过程。 CPR步骤4:呼吸道畅通 没有外伤时,使用“压额抬下巴”方式打开患者的呼吸道。有外伤时,打开呼吸道过程,需保持颈椎维持在同一直线。 CPR步骤5:人工呼吸 以食指及拇指将患者鼻孔捏住,用自己的嘴巴盖住患者的嘴巴,吹2口气,每口气1秒钟,同时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感觉患者口鼻处是否有空气流通,若气体无法进入患者体内,须重新畅通呼吸道。 胸部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吹完2口气,反覆循环。若不敢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者,也可选择只进行体外心脏按压。 CPR步骤6:去颤 取得AED,依照说明进行操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AED与CPR的功能并不相同,AED利用电击刺激心律不正常的心脏,使其能够“重新开机”,即便回复正常心律,如果心脏仍然相当虚弱,仍需要靠CPR辅助心脏泵血。 一直施救到医疗救护人员到达,或当患者有反应。当患者恢复意识与呼吸心跳后,可将其采取复苏姿势,每隔2分钟重新确认一次。 复苏姿势 当患者恢复呼吸与意识后,停止CPR与AED的动作,在患者没有外伤时,将其摆放为复苏姿势。 将患者靠近施救者的手掌放在患者头部下方(类似抱头姿势)。 将患者对侧脚抬起与近侧脚交叉摆放。 患者另一手放在腹部上。 施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对侧肩膀、一手抓住对侧裤腰部。 将患者转向施救者,转动过程患者身体需呈一直线。 患者呈现侧卧且身体稳定,将患者对侧手贴地置放。 将患者对侧脚向上弯曲摆放。 每隔2分钟确认一次患者生命征象,每30分钟换边。 儿童CPR施行步骤说明 以CPR的标准,1~8岁的患者属于儿童,儿童CPR的原则与成人相似,但仍有以下不同: 只有自己一人时,请先进行5个CPR循环后,再拨打求救电话。 只以单手掌根按压胸部。 按压胸部应达胸廓深度的 1/3 (约为5公分),勿超过6公分。 优先使用儿童 AED 和电击贴片,若无儿童AED 使用,再使用成人 AED。 婴儿CPR施行步骤说明 1岁以下的婴儿进行CPR时,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搔痒脚底确认意识状况。 只有自己一人时,请先进行5个CPR循环后,再拨打求救电话。 以食指与中指并拢按压胸部。 按压位置为胸部两乳头连线中央之下方,按压深度至约4公分。 如果没有可以使用手动电击器的医护人员,则优先使用儿童AED和电击贴片,最后才考虑使用成人AED。 CPR心肺复苏术口诀:叫叫CABD CPR的操作步骤繁多,为了让民众方便记忆,因此将上述步骤简化为“叫叫CABD”口诀 叫:确认患者有无意识与呼吸 叫:求救 C:体外心脏按压(Compressions) A:呼吸道畅通(Airway) B:人工呼吸(Breathing) D:去颤(Defibrillation) 除了“叫叫CABD”口诀,还有“叫叫压电”的简化版,“叫叫CABD”为CPR的完整流程,而“叫叫压电”则是提供未接受过训练的民众所参考的内容。 叫:确认患者有无意识与呼吸 叫:求救 压:体外心脏按压(Compressions) 电:去颤(Defibrillation),使用AED进行电击 若能接受完整CPR心肺复苏术训练,并通过检验取得合格证照,将可大幅提升抢救成功机会与救援品质,这对患者日后复原有极大的帮助。 CPR证照哪里考?怎么考? 若您想取得 CPR 证书(心肺复苏术证照),需要先接受 2~4 […]


急救

手、脚长水泡怎么办?5招预防及安全处理水泡

水泡会造成疼痛,若弄破水泡还可能导致感染;起水泡的原因有很多种,如过度摩擦、烫伤、接触性皮肤炎、湿疹及病毒感染等,都可能引起水泡,其中以摩擦过度最常见,也是最能预防,以下为您整理5个预防摩擦起水泡的小妙招,以及处理水泡的5个方法。 5 招避免手脚起水泡 穿吸湿排汗袜、合脚舒适鞋:脚起水泡很常见,为防止水泡生成,穿尼龙制或具吸湿排汗功能的袜子,如果穿一层袜子还是会起水泡,可考虑穿两层,鞋子也必须合脚,避免太松或太紧。 勿穿棉制衣服运动:运动时应穿着能吸湿或排汗的衣物,避免棉制衣物,因为棉会吸汗,因此造成反覆摩擦皮肤,形成水泡。 覆盖易长水泡部位:可考虑在较易起水泡的部位,例如脚底或大腿,贴上水泡贴(Moleskin),这是一种医疗用的厚胶布,或使用材质软的绷带覆盖,避免摩擦起水泡。 涂凡士林减缓摩擦:涂抹凡士林或爽身粉(痱子粉、足粉等),这样做能帮助减少皮肤跟衣物的过度摩擦。 感觉异状立刻停止动作:一旦感觉皮肤变红、疼痛等,就应立即停止当下的活动,否则很可能会起水泡。 5 原则安全处理水泡 如果发现起水泡了,尽量别去动它,通常约一两周就能复原,另外,应避免重复原先引起水泡的动作。关于水泡的处理方式,根据美国皮肤科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DD)建议,可参考以下五个原则。 覆盖水泡:用 创口贴将水泡贴上,建议黏贴时将 创口贴中间对准水泡处贴上时留些空隙,不要压太紧,如此可以让水泡通风并减少接触。 增加厚度:水泡长在脚底等容易碰触的地方时,可用纱布等具厚度的衬垫,将其剪成中空的甜甜圈形状,对准水泡放上后,再贴上贴布。 刺破水泡:原则上尽量避免弄破水泡,因为有感染风险;但是如果水泡太大,或是过于疼痛,可考虑将水泡刺破以减缓不适,但切记先消毒针头,再从旁刺穿,让里面液体流出。详细步骤请参考: 保持清洁、保留死皮:水泡破了之后,请用温和的肥皂清洗,再擦上凡士林,另请务必保留水泡皮,因为它能持续保护伤口。 若感染应就医:如果水泡复原过程中,出现发红、肿胀、流脓或疼痛加剧的情况,应前往皮肤科就诊,进行治疗。


急救

什么状况该刺破水泡?6步骤安全搞定

水泡到底该不该主动去刺破?很多人都有此疑问,根据美国梅约诊所(Mayo Clinic)建议:“水泡如果不是太痛,应尽量完整保留它”,水泡能保持完整就尽量保持,不过确实有很多状况,需要考虑将水泡刺破,以下告诉您刺破水泡的时机,以及如何安全地刺破水泡,避免感染。 常见的4种水泡类型 1. 摩擦性水泡 过度摩擦会使皮肤起水泡,虽然不去理会它,大约几天就能消退,不过这类水泡最常出现在手脚,一旦起水泡,要不去接触实在很困难,因此很容易不小心弄破水泡,导致复原时间加长,而伤口暴露在外,更提高了感染风险,因此,如果意外弄破水泡的机率很高,就可考虑刺破水泡。 2. 血泡 血泡也是因摩擦形成,只是水泡里面除了组织液外,也包含了血,虽然外观跟一般水泡不同,但摩擦性的水泡跟血泡的处理原则相同,除非有意外弄破的疑虑,否则应尽量保留血泡完整。 3. 烫伤水泡 根据英国国民健保署(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网站指出,多数烫伤会将水泡保留,但有些医院的做法是将水泡皮移除,或是刺破水泡引流。虽然专家对烫伤水泡处理的意见不同,但仍建议民众勿自行弄破水泡,如有需求,应寻求医疗协助。 4. 唇疱疹 唇疱疹(Fever Blister, 俗称 Cold Sore)外观为红色的小水泡,常以群聚的形式出现在脸上,特别是嘴巴周围。唇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所引起,病毒很容易经由身体接触传播,切记不要刺破唇疱疹,这样并不会恢复得更快,而且还会让病毒散播。 除了上述4种常见的水泡类型,如果是因为疾病引起的水泡,应谘询医生、寻求医疗协助。 6步骤安全刺破水泡避免感染 洗手并消毒水泡:用肥皂洗手后,再以酒精或优碘消毒水泡表面。 以酒精消毒针头:针头以医用酒精浸泡至少 20 秒,才能彻底消毒,如无法取得酒精,可用火将针头烧到火红即可,但请注意高温以免烫伤。 刺破水泡:在水泡边缘轻刺 3~4 个洞让液体排出,尽量保留整块完整的水泡皮,以保护伤口。 涂药膏:擦上凡士林等软膏,保护水泡。 覆盖伤口:贴上创口贴或纱布,以免残留的死皮脱落,保留水泡皮能帮助抵抗感染。 重复刺破水泡:水泡液容易有重新填满的现象,此时便需要再次刺破水泡,前 24 小时,可能每 6~8 个小时需要刺破一次,之后每天换药膏和贴布,并注意有无感染。 虽然起水泡的情况相当常见,不过只要日常生活中多些注意,就可以降低起水泡的机率。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急救

大人只有发烧没有其他症状?不明4大发热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34岁的陈先生这半年以来,经常突然发烧,而且每次都没有其他症状;他看了很多位医生、做过很多检查,都找不到原因。 现在只要一发烧,他就吃普拿疼;退烧药没用,就再到医院打退烧针;如此反反覆覆,令他非常烦恼。 为什么会突然发烧?一直反覆发烧怎么办?不明原因发烧该看哪科?《Hello健康》为您一次解答! 大人只有发烧没有其他症状?认识“不明发热” 发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症状之一,多数发烧都能找出病因,但若经过详细检查,仍无法找出原因,即称之为“不明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意即不明原因发烧出热。 不明发热的诊断标准 只要病患符合其中一项条件,就视为患有不明热: 发烧持续超过3周以上,且体温多次超过38.3度 曾到过门诊检查3次,仍无法找出病因 住院1周进行详细检查,例如抽血、超音波等,仍无法找出病因 不明发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而且在未找出病因前,病患只能针对症状治疗;根据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指出,约20~30%的不明热患者,最后仍找不到病因。 大人突然发烧没症状,可能原因有这些! 根据台湾长庚医疗财团法人的资料显示,不明热的可能原因分为以下4种: 感染疾病:最常见的原因,占不明热病例的20%,举凡结核病、爱滋病(人类免疫缺乏病毒)、心内膜炎、腹内感染、以及骨髓炎等各种感染疾病皆可能引起发烧。 结缔组织疾病:第二常见的原因,占不明热病例的20%,是年轻患者有不明热的主因,可能罹患疾病包括血管炎、红斑性狼疮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肿瘤疾病:许多恶性肿瘤(癌症)皆会引起发烧,占不明热病例的10%。 其他原因:占不明热病例的5%;例如药物引起的发烧、内分泌疾病(甲状腺或肾上腺问题)或血液疾病(血管栓塞、白血病)。 不明发热诊断7方法,找出反覆发烧原因 针对不明发热的病患,医生可能会在门诊或病患住院期间,透过下列方法进行详细检查、评估: 观察体温变化:确定病患是否发烧、发烧原因是否与环境相关,并评估发烧型态属于间歇性或周期性。 详细询问病史:例如病患种族、家族病史、国内外旅游史、是否曾经住院或接受手术治疗、身体有无植入物、是否饲养或接触动物、是否接触过发烧病人,以及病人所从事的职业、生活、饮食与服药习惯等。 理学检查:全身性的身体检查,检查重点包括:有无皮疹、淋巴肿大、虫咬痕迹、注射针孔、黄疸、肝脾肿大、心杂音、关节痛、口腔溃烂及肛门等。 实验室检验:包括血液、生化常规检验、内分泌或自体免疫抽血检查、尿液常规检验、镜检微生物培养及其他体液检验等。 非侵袭性检查:例如X光、超音波检查、电脑断层、核磁共振或静脉肾盂摄影等。 侵袭性检查:若一般常规检查无法获得结论,便可能需要采取侵袭性检查,例如胃镜、大肠镜、脊椎穿刺、骨髓穿刺、组织切片(皮肤、淋巴结)或剖腹探查等。 专科会诊:针对病人不同的症状,安排各次专科的会诊,包括感染科、血液肿瘤科、风湿免疫科、一般外科、妇产科或耳鼻喉科等。 不明原因发烧看哪科? 一般而言,感冒所引起的发烧,约1~2天就会退烧,若发烧持续2~3天以上,或是反反覆覆退了又烧,建议到医院感染科求诊;若医院没有感染科,则可改看一般内科或免疫风湿科;若体重减轻,且有癌症家族史,则可选择肿瘤科。 一直反覆发烧怎么办?不明发热的治疗方法 不明发热的治疗分成以下3个阶段: 症状治疗:在尚未查明病因之前,医生会先针对发烧治疗,但治疗方式会随着病患体温、疗程而有所不同;若病患体温低于40度,医生可能会先用冰枕或温水擦身帮您退烧。,避免药物影响诊断与检查;若体温高于40~41度,再视状况使用退烧药。 病因治疗:查明病因属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若确定为感染性,则依病因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例如抗生素或抗结核菌药物;若为非感染性,则安排进一步的检查。 试验治疗:若暂时无法查明病因,在不影响检查的状况下,医生可能会针对疑似的疾病进行试验治疗,观察病患的反应与治疗状况。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急救

烫伤起水泡怎么办?多久会消?4步骤处理烫伤水泡

烫伤起水泡是常有的情况,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到底烫伤起水泡的成因为何?水泡该如何处理?需要刺破吗?水泡多久会消?《Hello健康》为您一次全部解答。 烫伤起水泡的成因 皮肤有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等3层,水泡会出现于浅二度烫伤、即表皮层及真皮表层烫伤的时候。 浅二度烫伤时,皮肤表皮层组织死亡,真皮层微血管通透性增大,产生组织水肿及大量组织液;组织液会聚集于最容易裂开的表皮层与真皮层之间,进而形成水泡。 烫伤起水泡怎么办?要刺破吗?4步骤处理烫伤水泡 烫伤起水泡后,不建议刺破水泡,怕会引起感染,建议依照以下4个步骤处理: 烫伤处理步骤1:消毒患部和水泡 将双手洗净,用镊子夹棉球沾优碘消毒患部,由内往外绕圈擦拭;再以棉球沾生理食盐水,依照相同方法清洗患部;最后使用干棉球将患部吸干。 烫伤处理步骤2:水泡过大需要刺破时 水泡过大容易自行破掉,也可能在破掉后引发感染,因此可赴诊所治疗或自行在家处理。 刺破水泡5步骤 先依上述步骤消毒伤口 用打火机消毒缝衣针、注射针头或锋利小剪刀 自水泡侧面轻轻刺破一个缺口 让组织液自行流出,或拿棉球、棉花棒轻压,加快流出速度 保留水泡的皮,覆盖于原处保护伤口 烫伤处理步骤3:包扎患部 将烫伤药膏平均涂抹于化妆棉、纱布上 药膏厚度最好超过3~5mm,纱布则必需大于伤口边缘1公分,才能保护伤口、避免感染 盖上纱布后以纸胶固定,最好加上网套 烫伤处理步骤4:日常照护 洗澡时可以直接淋湿伤口,因为药膏厚度足以阻隔水份渗入 洗完澡就可以换药,1天换药1次,避免伤口产生分泌物发臭 浅二度烫伤多久会好?水泡多久会消? 浅二度烫伤通常会经历以下病程阶段: 最初烫伤时:冲水冷却后,有剧烈灼热痛感1~2小时 烫伤前3天:患部组织受损、失去痛觉 烫伤第4~6天:患部痛觉回复,而且以小腿至脚部最痛(俗称脚气) 烫伤第7~8天:患部发痒且受损的皮肤开始脱落,新皮大致生成 若起水泡且未刺破,大约1周身体就会自行吸收水泡中的组织液和血液,慢慢消失,烫伤部位则会于2周内愈合。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医师阵容

Hello 健康的医生阵容由专业医师与各领域医学专家所组成,协助审阅网站内容并即时分享专业领域新知。

我们的专业团队除确保医学相关内容之正确性,并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资料来源参考,提供高度专业、内容丰富之健康讯息。

Hello 健康与合作之专业医生团队,将不断致力于提供实用可信赖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并守护您,一起迈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专业团队介绍
组题分类
健康体检
我的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