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饮食预防更年期骨质疏松?2类关键食材助您保持骨骼健康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不仅容易出现阴道干涩、胸闷、心悸、潮热等症状,也会加速骨质流失,增加骨质疏松(Osteoporosis)的风险。 骨质疏松常在无形中发生,可能导致: 身高逐渐变矮 驼背 腰膝酸痛或僵硬 出现骨刺 一旦跌倒,容易发生髋关节骨折,严重影响老年生活品质 要有效预防骨质疏松,除了及早补充适当食物,也需要搭配规律运动。《Hello健康》特别邀请台湾萧家驹中医师,从中医角度分享如何通过饮食与生活调养来减缓骨质流失,并提供实用建议,帮助女性在更年期后保持骨骼健康。 为什么女性更年期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人体的骨质密度通常在30至35岁时达到高峰,之后便逐渐下降。女性在更年期停经后的5至7年内,骨质密度平均会减少约15%至30%。 其主要原因是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小梁被加速吸收,使原本致密的骨骼出现许多空隙,骨骼因此变得脆弱,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推荐阅读:40岁就提早更年期?当心5个坏习惯!附更年期自我检测表) 预防骨质疏松要吃什么?高钙+维生素 D,助你打造好骨力 专家提醒,越早开始储存“骨本”,就能有效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研究显示,及早建立良好的骨骼健康习惯,可让骨质密度多增加约10%,并延缓骨质疏松症状出现的时间。 要预防骨质疏松,可以从日常饮食着手,透过营养均衡来强化骨骼。两大关键营养素已被证实能有效降低骨质流失风险: 1. 根据新加坡饮食营养建议,成年人每日应摄取1000至2500毫克的钙质。若能从饮食中摄取足够钙质,不仅能减少骨质流失,也能为骨再生提供必要成分。 补钙并不只靠牛奶,根据食品营养成分资料,以下几类食物同样富含钙质,有助女性在更年期后预防骨质疏松: 常见高钙食物及含量(每 100 克) 江鱼仔:2213 毫克 黑芝麻:1479 毫克 鱼松:454 毫克 芥兰:181 毫克 红苋菜:150 毫克 2. 含维生素D的食物 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体内钙与磷的平衡,并促进肠道吸收钙质,因此与骨骼健康息息相关。 新加坡膳食指南建议: 成人每日应摄取200 IU(5 微克) 51–70岁成年人每日应摄取400 IU(10 微克)(推荐阅读:维生素D不足!第二型糖尿病风险较高) 除了适度晒太阳外,也可以从天然食材中补充维生素 D。常见来源包括: 高油脂鱼类:如三文鱼、鲭鱼、秋刀鱼、沙丁鱼 蛋黄 植物性食物:如黑木耳、香菇 这些食物都含有较高的维生素D,有助于钙质吸收,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除了钙质与维生素D之外,摄取富含蛋白质、磷、维生素K的食物,或适量补充钙片,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效果显著。 不过,女性在日常饮食中也应注意避免钠摄取过量。若长期摄取过多盐分,会加速破骨作用,促使骨骼中的钙质流失,进而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萧家驹中医师分享:从中医角度出发的护骨饮食建议。(图片授权:萧家驹医师) 骨质疏松不可逆?中医师分享护骨饮食观念 针还中医诊所的萧家驹医师解释,从中医角度来看,骨骼属人体“阴质”的一部分,因此骨质疏松其实是“阴质流失”的表现。女性在35岁之后,体内阴质会逐渐减少,而流失的速度因人而异。 坊间常见的食补,例如杜仲羊肉汤、枸杞炖黑鸡、山药排骨汤,虽被认为能预防骨质疏松,但萧医师指出,骨质疏松属于不可逆的老化现象,这类食补料理对预防骨松的效果有限,更多是发挥骨骼保养功效,对预防退化性关节炎或改善肤质的女性可能更有帮助。 萧医师补充,以中医观点而言,“肾主骨”,若女性想透过饮食来保养骨骼,可优先选择具补肾作用的食材。例如种子类食物,适量摄取枸杞、覆盆子等,就有助于长期的护骨养生。 2种运动方式预防骨质疏松,让骨骼保持强健! 规律运动对更年期女性有多重好处,不仅能增加骨密度、降低年长后骨折风险,还能提升心肺功能。 复健科专家指出,要预防骨质疏松,可以透过以下2大类运动来维持骨骼健康: 1. 肌肉强化运动(阻力训练) 肌肉强化运动,又称为抗阻力运动或重量训练,主要透过负重或抵抗重力的方式来增强肌力与骨骼强度。常见的训练方式包括: 举重 使用弹力带进行训练 使用重量训练器械 脚跟站立或抬脚尖走路 垫脚尖行走 2. 高冲击负重运动 高冲击负重运动能有效刺激骨骼,帮助维持骨密度,同时增强肌肉力量。常见的运动包括: 跳舞 爬山 慢跑 跳绳 爬楼梯 网球 这类运动适合骨骼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士,但若已有骨质疏松或关节问题,应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建议下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 3. 低冲击负重运动 若无法进行高强度训练,也可以选择较温和的低冲击负重运动,同样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使用楼梯踏步机 散步或快走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