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健康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可保护身体内部的器官免于受到外部的伤害,以维持人体健康。皮肤的重要功能有调节体温、阻隔外来病源,避免人体受到感染等。

常识

皮肤健康

香港脚症状与治疗全攻略:成因是什么?会自行痊愈还是会传染?

脚痒、脚臭、脚趾缝脱皮、甚至起水泡,都可能是“香港脚”(足癣)的警讯!到底香港脚有哪些常见症状?水泡型香港脚能不能弄破?它会不会自己痊愈?又需要擦药多久才见效?香港脚会不会传染到手部、指甲,甚至传给家人? 《Hello健康》为您整理香港脚的初期症状、4 大类型与治疗方式,同时破解常见迷思,教您如何改善与预防,让双脚恢复清爽舒适,不再发痒! 香港脚(足癣)是什么? 香港脚,又称足癣,是一种由霉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疾病,常见于脚底、脚趾间或趾甲。亚洲大学附属医院指出,香港脚的致病菌主要为皮肤癣(Dermatophytes),常见类型包括: 毛癣菌(Trichophyton) 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 小芽胞菌(Microsporum) 这些真菌特别偏好潮湿、闷热的环境,因此长时间穿着不透气鞋袜,或经常出入公共泳池、公共浴室、健身房的人群,感染香港脚的风险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香港脚常与汗疱疹混淆。两者皆可能出现水泡及搔痒症状,但汗疱疹多为双侧对称分布,且不含真菌菌丝;而香港脚则可通过显微镜检查水泡液或皮屑中的真菌来确诊。 香港脚症状?香港脚4种类一次看懂 香港脚初期症状 香港脚在初期可能表现为脚趾间轻微搔痒、轻度红斑或脱屑,常被误以为是擦伤或皮肤干裂。但若症状持续未改善,就可能是霉菌感染的早期迹象。 1.趾间型香港脚 最常见的香港脚类型发生在脚趾间,尤其是第4与第5趾缝,依严重程度可分为: 干性趾间型:以脱屑、干燥及搔痒为主。 湿性趾间型:出现红肿、龟裂、渗液,严重时伴随异味。 2.厚皮型香港脚(干燥角化型) 香港脚的另一类型表现为脚掌、脚跟及足侧角质层增厚,并伴随干裂、脱屑。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搔痒感,因而容易被忽视,导致延误治疗。此类型常与灰指甲同时发生。 3. 水泡型香港脚(发炎水疱型) 在足底或足缘若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常伴随剧烈搔痒或刺痛,这就是水泡型香港脚的表现。许多患者会关心:“水泡能不能弄破?” 根据护理专业的建议,不应自行刺破水泡,以免造成继发性细菌感染,甚至引发蜂窝性组织炎。在新加坡的临床治疗上,若出现此情况,应尽快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处理水泡,并配合抗真菌药物治疗。 4. 溃疡型香港脚 香港脚最严重的类型,会从趾间扩散至足底与足背,造成糜烂及溃疡,且常伴随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或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更须特别留意并及时就医。 香港脚原因?为什么会有香港脚? 香港脚主要由皮肤癣菌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常见感染途径包括: 赤脚行走于游泳池、更衣室、公共浴室、健身房等公共场所 与他人共用鞋子、袜子或拖鞋 长时间穿着不透气的鞋袜(如军靴、安全鞋) 家中有人患有香港脚,未妥善清洁消毒而导致交叉感染 高风险族群:运动员、军人、学生、需长时间穿鞋久站者、糖尿病患者及脚汗较多的人。 香港脚会自己好吗? 多数情况下,香港脚不会自行痊愈。 真菌生命力顽强,即使症状缓解,仍可能潜伏于皮肤角质层。若治疗未完成,极易复发。因此,患者应持续使用抗真菌药膏,直至皮肤完全恢复正常后,再额外继续使用至少2周,才能有效降低复发风险并达到根治效果。 香港脚治疗方法与流程 香港脚的治疗应根据严重程度及类型来调整,原则上可分为三大类别:外用抗真菌药膏、口服药物,以及辅助疗法。 1.香港脚基本治疗:药膏为主 大多数轻度香港脚病例可通过外用抗真菌药膏改善。常见有效成分包括: Terbinafine(特比萘芬):杀真菌效果较快,建议每日使用 1–2 次,例如 Lamisil 药膏。 Miconazole / Clotrimazole(咪康唑/克霉唑):常见于市面上的抗真菌药膏。 Itraconazole(伊曲康唑):一般用于较严重或特殊类型的香港脚。 医生提醒:即使搔痒症状已经缓解,患者仍应依照疗程持续使用药膏至少2至4周,并在皮肤恢复正常后额外继续使用 2 周,以降低复发风险。 2.香港脚反覆发作:药膏+口服药 若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医生会考虑搭配口服抗真菌药物,例如: Lamisil(terbinafine 锭剂) Sporanox(itraconazole 胶囊) 疗程通常需持续2至6周,期间应定期回诊,以追踪疗效并监测副作用。 3.厚皮型香港脚治疗:加强渗透与吸收 对于厚皮型香港脚患者,由于角质层增厚,药膏不易渗透,治疗时建议: 同步使用口服药与外用药,以增强疗效。 搭配角质软化剂(如水杨酸),帮助药物更好地渗透与吸收。 4.溃疡型香港脚的治疗:加强抗菌照护 由于溃疡型香港脚伴随细菌感染的风险较高,治疗上需特别注意: 使用抗生素药膏(如含 fusidic acid 成分),控制局部感染。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以预防蜂窝性组织炎。 香港脚常见问题与迷思 Q1.香港脚会传染吗? 香港脚具有传染性,患者掉落的皮屑、曾穿过的鞋袜,或接触过的地板,都可能带有真菌,进而传染给他人,或扩散到自己身体其他部位(如手部、腹股沟、指甲)。 避免传染香港脚的要点包括: 不与他人共穿鞋袜、拖鞋 避免赤脚踩地板或公共浴池 若家中有人感染,应全家同步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Q2.香港脚应就诊科别 建议至皮肤科就诊。医生可通过显微镜检查皮屑或水泡,判断是否为真菌感染,并给予合适的治疗。 Q3.香港脚长水泡,可以戳破吗? 不建议自行刺破。水泡内含真菌菌丝,若破裂,可能造成继发性细菌感染,甚至引发蜂窝性组织炎。应交由医生评估处理,并配合使用抗菌药膏。 Q4.香港脚真菌怕什么? 真菌不耐干燥、通风、高温及紫外线。因此建议患者: 使用60°C 以上热水清洗袜子、床单 经常晒太阳、保持通风,让脚部维持干燥 Q5.香港脚止痒的方法 止痒药膏只能短暂缓解症状,真正的关键在于抗真菌治疗。若搔痒感严重,可向医生咨询,是否能短期搭配局部类固醇使用,以减轻不适。 Q6.“香港脚”的名称由来 “香港脚”一词可追溯至鸦片战争后。英国人来到香港,由于不习惯当地潮湿的气候,又经常穿着不透气的皮鞋,脚部容易受到霉菌感染,出现水泡及搔痒症状。返国求诊时,英国医生对这种疾病感到陌生,便将其称为“香港脚”。 香港脚改善预防3重点 为避免香港脚复发,除了接受治疗外,还需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 1.保持脚部干爽通风 穿着透气棉袜并每日更换,流汗较多者可随身准备备用袜子 洗澡后务必擦干脚趾缝,可使用吹风机辅助 选择真皮或布料材质的鞋子,并定期更换鞋款 2.预防交叉感染 避免共用拖鞋、毛巾及鞋袜 若家中有人感染,建议全家同步治疗 袜子与床单应以60°C以上热水清洗,以杀灭真菌 3.按时用药,不可中断 治疗须遵照医嘱:即使症状消失,仍应持续使用药物 1–2 周,以降低复发风险。 避免自行停药:不应擅自中断疗程,也不建议自行购买含类固醇药膏使用,以免造成病情恶化或复发。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探索更多皮肤健康分类

更多 皮肤健康 相关文章

其他皮肤疾病

霉菌感染身体长体癣,皮肤痒起红斑别乱抓!治疗体癣想好得快,必知2禁忌

新加坡天气闷热潮湿,容易引发不同皮肤疾病,其中最普遍的皮肤病则非“癣”莫属。在皮肤科诊所,不少病患登门看诊第一句话就是“医生,我长癣了吗?” 除了常发生于特定部位的足癣、甲癣及股癣外,“体癣”则因其病变型态又得名圆癣或金钱癣,接下来就让《Hello健康》带您认识体癣与其他皮肤癣的差异,介绍9类最容易长体癣的族群,以及体癣的治疗须知。 体癣、股癣傻傻分不清? 癣(Tinea)意思是指由霉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病,根据其生长部位不同,可分为头癣、足癣、甲癣、股癣及体癣等。头癣指头皮发生霉菌感染、足癣则是脚部受到霉菌感染,也就是常听到的香港脚,由指甲霉菌感染所引发的甲癣亦称灰指甲。 其中股癣指发生于鼠蹊部、大腿内侧或臀部的皮肤癣,体癣则泛指身体的其它部位,但通常发生于身体闷热皱褶处,例如腋下、乳房皱褶、颈部皱褶或卧床患者的背部,但也有可能出现于手部、脸部或肩膀。 ”病名有“癣”,不见得就是皮肤癣哦!” 干癣(牛皮癣)、鱼鳞癣等病名虽然有癣,但这些皮肤病并非为霉菌感染,不是皮肤癣,因此不能以皮肤癣的治疗方式一概而论。如果不确定皮肤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建议接受皮肤科医生的专业诊断,避免自己购买成药涂抹或采行偏方,反让症状恶化。 体癣不只会痒,还会出现圆型、环状红斑 体癣通常伴随着异常搔痒,刚开始症状为单一的圆型红斑,外围有细小的凸起鳞屑。患者部位会自中心向外扩散,形成环状,且中央的色素会慢慢减退,外围则会形成鳞片状的红色边缘,并可能伴随着皮屑、丘疹或脓疱等症状。 随着时间发展、如果患者搔抓发痒的部位,又接触身体其它部位,可能导致霉菌散播,使体癣出现于身体各处,形成多个圆癣、环状癣或不规则的分布。 这9类人最容易长体癣! 感染体癣或其他皮肤癣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皮肤暴露于大量霉菌环境之中,二是皮肤状况不佳,容易发生霉菌感染,三为个人因疾病或其他因素使免疫低下所致。 以下列出9种最容易感染体癣的族群,若你符合以下描述,应多留意皮肤有无异常变化,及早就医检查: 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环境者 经常穿着紧身、不透气衣物者 曾感染皮肤癣或已患有其他皮肤癣者 经常出入潮湿且会使用公共设施的环境,如游泳池、温泉或三温暖 免疫系统缺陷者 糖尿病 多汗症(Hyperhidrosis) 休格连氏症候群(Sjögren syndrome,又称干燥症) 鱼鳞癣(Ichthyosis,又称鱼鳞病) 体癣治疗2大禁忌:搔抓发痒部位及乱用类固醇药膏 无论是体癣或其他皮肤癣患者,请谨记切千万不要搔抓发痒部位,虽然该部位发痒很难受,但抓痒会使霉菌随着手的触摸,感染至其他身体部位,例如甲癣(灰指甲)患者就经常合并足癣(香港脚),股癣则常与体癣合并发生。 此外,许多患者因搔痒难耐,而前往药房购买类固醇药膏或广谱药膏(含有类固醇成分)自行涂抹发痒部位治疗。 然而,类固醇的功用为消炎,而非杀死霉菌,且具备免疫抑制作用,因此在涂抹初期虽可能降低由发炎引起的搔痒,但却会降低皮肤抵抗力,使感染范围扩大。建议大家若不确定皮肤痒是否为霉菌感染引发,应先请皮肤科医生诊断,避免自行购药涂抹。 治疗体癣可用抗霉菌药膏 确认病变部位根除才停药 一般而言,多数体癣或皮肤癣皆以抗霉菌药膏治疗且效果良好,若症状严重则会搭配口服抗霉菌药物。 由于疗程简单,不少患者常认为只要患部不痒即痊愈,便停止擦药,但霉菌十分顽强,若未彻底根除,复发机率相当高,因此请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药物,一般建议每日至少在患部涂抹2次少量药膏,待患部皮肤完全正常后,再持续涂抹2周,以完全根除皮肤表面霉菌。 ”保持干爽、勤换衣物,3招预防染上体癣” 避免穿着紧身衣物,选择宽松的剪裁与透气布料,帮助身体排汗,保持干爽。 提高衣物换洗频率,尤其在夏季或工作、运动环境大量出汗时,建议每日清洗与更换衣物,以免霉菌滋生。 大量出汗后应尽快更换衣物,并用干净毛巾擦干汗水。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其他皮肤疾病

胯下痒抓不停?搞懂5个常见原因,别乱擦药,跟“那里痒”说再见!

新加坡气候常年炎热潮湿,是胯下搔痒问题频发的环境,但不少人因为尴尬而不敢求医,以为到药房买药膏擦擦就行,但若乱擦药,不仅不能止痒,反而会让症状更加恶化,甚至容易导致皮肤变薄或产生萎缩纹等副作用。 究竟引发胯下痒的原因有哪些?如果随意涂抹外用药膏,又会出现哪些副作用?本文将为您一一说明! 胯下痒原因有哪些? 胯下搔痒是皮肤科门诊中非常常见的症状之一,无论男性或女性,一旦穿着不透气的裤子、长时间潮湿不透气,即容易引发胯下痒的症状。 胯下搔痒的部位通常出现在股沟、大腿内侧,以及男性私密部位或女性私密部位周围,发作时奇痒无比,不仅使人坐立难安,若忍不住用手抓来止痒,甚至可能抓破皮流血,或将霉菌带到其他身体部位。以下为您介绍易引发胯下痒的5种皮肤疾病: 1. 股癣(Tinea cruris) 股癣在新加坡这种长期潮湿闷热的天气中非常常见,以年轻患者居多,而经皮癣菌感染后,胯下便会长出环形红疹,还可能合并脱皮及搔痒症状;随着时间变化,皮肤红疹会慢慢向外扩散,中心的发炎反应会逐渐减退甚至消失,而边缘部分则会出现明显的环状凸起。 2. 疥疮(Scabies) 当皮肤接触到存有疥虫或其排泄物的公共浴巾、床单棉被等日常物品当中,便可能感染疥疮,因此疥疮多发生在养老院、医院、宿舍、托儿所等团体生活的区域内,虽然遭疥虫叮咬亦会造成感染,但多数患者通常是因皮肤对疥虫排泄物过敏所致。 感染疥疮后,患者的皮肤包括胯下、臀部、外生殖器官、肩胛骨等部位,除了会产生搔痒感外,皮肤表面还可能出现红疹、线状损痕或小水泡。 3. 阴囊湿疹(Scrotal eczema) 阴囊湿疹(Scrotal eczema)又称“绣球风”,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的男性,是1种相当常见的阴囊皮肤病,但无传染性。 此种皮肤病通常综合内、外因素所致,常见的内部因素如忧郁症、情绪激动、失眠、内分泌失调等;外部因素则包括活动量大、生活环境潮湿闷热、内裤较紧、过度用手搔抓等。 由于阴囊本身多皱摺,又位于大腿内侧,走路时会摩擦到附近皮肤,也会与内裤接触,因此肥胖者也容易因阴囊长期反覆摩擦,而罹患阴囊湿疹,使患者的阴囊表皮设置特色图像长出粟粒大小的丘疹和水泡、皮肤潮红,并产生胯下搔痒感。 若长期反覆搔抓阴囊皮肤,除了容易造成皮肤干燥外,还可能使其变得粗厚,甚至引发细菌感染。 4. 干癣(Psoriasis) 干癣(Psoriasis)又称牛皮癣或银屑病,主要是因免疫系统失调所导致,多发生于年龄介于15~35岁。患者免疫系统中的白血球T细胞,因错把皮肤细胞视为敌人,开始对其展开攻击,进而导致皮肤细胞出现发炎或肿胀等情形。 干癣患者的皮肤多会呈现界线分明的红色斑疹,且表面还可能伴有银白色落屑,并会不时出现搔痒或疼痛感,除了胯下,干癣亦多发生于膝盖、手肘、下背、头皮或大腿内侧等部位,通常会于冬季恶化,到了夏季便能有所改善。 5. 磨疹(Intertrigo) 磨疹常长在皮肤皱褶处,多发生于部位包括胯下、臀沟、乳房下缘及腋窝,而又以肥胖、糖尿病患者或常从事激烈运动者发生率较高。一旦皮肤长期相互摩擦、受到刺激,便可能因此产生红色对磨疹,并出现搔痒及灼痛感,甚至造成破皮,引发细菌感染。 胯下痒治疗方法大不相同!乱涂药膏恐引发副作用 由于胯下痒的病变多发生在私密部位,不少患者选择自行到药房购买外用药膏涂抹患处,但也因病变部位难以从外观辨别是何种原因所造成,若未经皮肤科医生指示,长期反覆涂抹含类固醇成分之药物,往往会造成皮肤变薄、出现萎缩纹,甚至引发皮肤过敏等副作用,让您愈擦愈痒。 尤其是男性阴囊和女性外阴的皮肤,本来比身体其他部位薄,而且温度较高,所以对外用药膏的吸收程度也相对较高,若使用药膏的方法不正确,亦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因此,建议大家如果有胯下痒的问题,最好先去皮肤科门诊检查,待医生确认患有何种皮肤疾病后,再依据医生指示涂抹药膏治疗为佳。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其他皮肤疾病

皮肤长红痣?“樱桃血管瘤”长在身上要小心肝异常、70%以上且容易发生在年长者身上!

我们的皮肤上总是有大小不一的斑点,有时还可看到红色的痣,尤其年纪愈大长愈多。红色的痣是血管瘤的一种,由于有个“瘤”字,总是让人担心是否会恶化。血管瘤通常只有小小一点,因此也被称为“樱桃血管瘤”,并经常发生于老年人身上。其实樱桃血管瘤恶化的机率很低,但当血管瘤集中在特定部分时,仍有可能是肝异常的前兆,不可不慎!就让《Hello健康》解开什么是樱桃血管瘤,当有血管瘤时是否需要治疗! 红色的痣会随着年纪增长而变多 樱桃血管瘤(cherry angioma)是真皮层内的微血管增生所形成的,樱桃血管瘤大部分都很小,大约落在1~5mm左右,血管瘤里面有许多增生的血管,表皮较薄,颜色呈现樱桃颜色般鲜红的突起物,有点类似丘疹。樱桃血管瘤通常长在老年人身上,有研究指出,75岁以上的长者有75%有血管瘤,因此也可以被称为“老年性血管瘤”。 这些红色的痣会随着年纪变大而增多,属于正常现象,且红色小痣不会痛也不会痒,更不会长大,若看到家中长辈身上有红色小点时,不需太过担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看到血管瘤不明原因出血或是变成发散状时,一定要及早就诊接受治疗。 为什么会有樱桃血管瘤? 长发生在哪些部位? 樱桃血管瘤的成因目前仍不清楚,医界推测可能和遗传、体质有关,也有些女性怀孕时会长出这些红色小点。樱桃血管瘤大部分都长在手臂、大腿、躯干,不过也有人长在手掌、脚掌、黏膜组织上,而这类情况较少见。 血管瘤破掉怎么办? 樱桃血管瘤对健康并没有危害,但要是不小心弄破了该怎么办?由于樱桃血管瘤是由许多微血管组成,当血管瘤破掉时,流出的血量会比一般伤口还要多。首先要先止血,之后再抹上抗生素药膏即可。如果发现血流不止或是伤口反覆流血,一定要立即就医。 怎么治疗樱桃血管瘤? 一般来说,樱桃血管瘤对身体没有危害,也不需特别治疗,若您觉得影响到美观,可以考虑使用二氧化碳雷射治疗。二氧化碳雷为气体雷射,利用人体细胞的水分吸收雷射能量,让细胞崩裂,进而破坏皮肤表层的病变。治疗后需保持伤口干燥,并按照医生开立处方抹上消炎药膏,观察7~14天即可。 皮肤长出红色小点也要注意恐有肝异常 长出樱桃血管瘤不需担心,不过若这些红色的痣都聚集在胸前,且外型有点类似小蜘蛛时,或许可能是肝脏出了问题。聚集在胸前红色的痣是“蜘蛛痣”,也是肝病的讯号,通常发现时已经是肝癌末期了。 虽然蜘蛛痣是肝硬化的征兆,不过也有身体健康的人长出蜘蛛痣,有些服用避孕药,或是怀孕的妇女身上都能冒出蜘蛛痣,过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消失。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其他皮肤疾病

荨麻疹5原因!荨麻疹症状、饮食、治疗、止痒紧急处理一次看懂

荨麻疹(Urticaria)又称风疹,盛行率约20%,而且女性罹患率为男性的3倍;为何会患上荨麻疹?怎么止痒?会自己好吗?荨麻疹症状有哪些?发作时不能吃什么?《Hello健康》为您一次解答! 荨麻疹原因有哪些? 荨麻疹发作原因为表皮下的肥大细胞受刺激,释放出组织胺(Histamine),进而使皮肤产生发炎、红肿及搔痒等症状。 荨麻疹发作时间在6星期内称为急性荨麻疹,发作时间超过6星期称为慢性荨麻疹;而慢性荨麻疹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物理性荨麻疹 胆硷性荨麻疹 接触性荨麻疹 以下说明各类荨麻疹原因: 荨麻疹原因:急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通常来得快,去得也快,发作时间很少超过1天,可能原因包括: 食物过敏:海鲜、酒类、水果、花生、坚果、奶蛋制品、食品添加物 药物过敏:西药如消炎止痛药、抗生素、阿司匹林,或中药 环境过敏:尘螨、花粉、灰尘、宠物毛发或皮屑、霉菌、有机溶剂 感染:病毒感染(孩童常见)、蚊虫叮咬、寄生虫感染 荨麻疹原因:物理性荨麻疹 物理性荨麻疹指皮肤因受到物理性刺激而发作,常见原因为搔抓、摩擦,接触部位会立即凸起疹块,此称为皮肤划纹症,另外,皮肤受到压迫或承受压力也可能引发,例如: 腰带束得较紧的腰部 胸罩下缘或肩带压迫处 皮包肩带压迫处 手表带压迫处 易压迫桌面的手前臂下侧 荨麻疹原因:胆硷性荨麻疹 胆硷性荨麻疹也可称为热过敏,只要体温上升即可能发作,可能原因包括: 运动 晒太阳 洗热水澡 吃热辣食物 情绪激动、体温升高 荨麻疹原因:接触性荨麻疹 接触性荨麻疹指因接触特定物质而引发症状,可能原因包括: 乳胶 树脂 香精、精油 有机溶剂、染发剂 药膏 宠物毛发或皮屑 尘螨 霉菌 肥皂 荨麻疹原因:慢性自体免疫性荨麻疹 慢性自体免疫性荨麻疹与食物、外在过敏原无关,是因为免疫系统过度反应,人体产生自体免疫抗体,导致皮肤中的血管扩张、组织肿胀,形成典型的皮肤膨疹;通常由以下疾病所引起: 自体免疫疾病 甲状腺异常 慢性感染,如中耳炎、牙周病、慢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荨麻疹3大症状:多久会好、发作部位 荨麻疹发作时几乎都是急性,通常会于24小时内消退,但可能轮流出现在身体不同部位,因此症状可能维持数天或更久;若荨麻疹反覆发作超过6周以上,就是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症状有3个特点: 荨麻疹症状1:风疹块 风疹块(Wheal)又称膨疹,指身体各部位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膨疹,类似蚊虫叮咬产生的红肿,大多出现在以下部位: 手臂 腿部 脸部 其他身体部位 风疹块症状特点包括: 边界明显的块状浮肿 形状大小不一 形状呈不规则状 荨麻疹症状2:搔痒 在膨疹出现的地方伴随极度的搔痒感,并可能持续数小时。 荨麻疹症状3:血管性水肿 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指血管因通透度大幅增加,使液体从血管渗透到组织内,造成深层皮肤的肿胀,常见于以下部位: 眼睛 嘴唇 四肢 上呼吸道 血管性水肿症状严重时,可造成咽喉肿胀,导致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急性荨麻疹患者中,约25%会出现血管性水肿,慢性荨麻疹病患的发生率约50%。 荨麻疹会自己好吗?怎么办?治疗解说 多数荨麻疹不需治疗,通常数天就会改善,若须治疗则以止痒、消肿为主要目的。 治疗会建议先找出荨麻疹原因,移除与预防诱发因子。若怀疑是由食物所致,须纪录饮食日记与荨麻疹的时间及严重程度;若是由药物引发,应纪录药品名称、服药时间,并告知医生做详实评估。 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以抗组织胺类的药物为主,白天可使用非镇静类抗组织胺药物,夜晚睡觉时,则可使用镇静类抗组胺药物,缓解搔痒以维持睡眠品质。 若服用抗组胺药物后症状仍未改善,或具有明显血管性水肿,医生可能建议注射肾上腺素或口服短效的类固醇药物做进一步治疗。 荨麻疹怎么止痒?紧急处理方法一次看 荨麻疹发作时千万不可搔抓,否则症状可能会恶化,建议藉由以下方式止痒: 冰敷、冲冷水:降低皮肤敏感度与痒感 芦荟、薄荷油:作用与冰敷相似 轻拍患部:以轻拍代抓痒 擦拭抗组织胺药膏:适合症状严重时紧急处理,通常半小时内有效 服用抗组织胺或短效类固醇:适合症状严重时紧急处理,通常半小时内有效 荨麻疹不能吃什么?饮食改善及注意事项 荨麻疹若由食物所致,须避免食用可能引发症状的相关食物,例如: 海鲜:虾、蟹、贝类 坚果:花生、核桃、腰果、杏仁、胡桃 水果:芒果、草莓、蕃茄 含食品添加物的食品:汽水、果汁、罐头 含咖啡因的食品:咖啡、茶、巧克力 乳制品:牛奶、优酪乳 蛋制品:鸡蛋、蛋塔 含酵母菌或经过发酵处理的食物 酒类 荨麻疹会传染吗? 有些人担心荨麻疹会传染或遗传,但其实会传染的是麻疹(Measles),虽然荨麻疹和麻疹只差一个字,不过荨麻疹是一种皮肤过敏反应,既不会传染,多数也不会遗传。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其他皮肤疾病

唇炎是什么?唇炎分2种,症状原因大不同!治疗药膏完整看

唇炎病因复杂,分成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的唇炎,症状各有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差异。《Hello健康》为您解析唇炎原因、症状,说明嘴角炎与唇疱疹的差异,让您更了解唇炎的治疗与照护方法。 唇炎是什么?唇炎5大原因 唇炎(Cheilitis)泛指嘴唇部位发炎,发作范围除了红唇,连嘴唇周围也会出现相对应的症状,少数情况下还会延伸至口腔黏膜;依感染方式不同,可分为非感染性及感染性唇炎。 嘴唇因不含有任何皮脂腺,比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更薄、更敏感;唇炎有以下5个常见原因: 干燥、寒冷等特殊环境影响所致 细菌或病毒感染 口水或异物刺激 对护唇膏中的化学物质产生发炎反应 缺乏特定营养素或患有相关疾病 唇炎症状解析:不只嘴唇干、脱皮、红肿! 唇炎的常见症状有嘴唇干裂、肿胀、脱皮;若是因过敏、病症或感染等因素所致的唇炎,可能出现以下严重症状: 嘴唇红斑 嘴唇异常变色 嘴唇出现硬块 嘴唇溃疡 嘴唇纤维化 嘴唇化脓 唇炎类型:唇炎、嘴角炎与唇疱疹的差异? 唇炎可分为非感染性及感染性,其中,非感染性唇炎包含以下8种类型: 接触性唇炎(Contact Cheilitis):也称为湿疹性唇炎,为唇炎中最常见的类型,主因为接触会使自身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所致,例如使用含有蓖麻油、松香、虫胶、偶氮染料、芝麻油、防腐剂及蜂胶等共聚物成分的口红,或是使用含有刺激性化学物质的漱口水或牙膏等;接触性唇炎可能引发持续性的脱皮症状。 光化性唇炎(Actinic Cheilitis):又称日光性唇炎,为日光性角化症的一种,因嘴唇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且身体缺乏黑色素细胞所导致;明显症状为下唇红肿、反覆干裂,唇部形成一层较粗的硬皮;日光性角化症同时也是鳞状细胞癌的癌前病变。 口角炎(Angular Cheilitis):因病征位于嘴角附近,又称嘴角炎,俗称臭嘴角,也最为常见;非感染性口角炎主要为缺乏营养所致,如缺乏维生素B2、B3、B6、B9、铁等,并会导致嘴唇红肿、发热;若是因霉菌感染所引起,则称感染性口角炎。 异位性唇炎(Atopic Cheilitis):多发生于有异位性皮肤病的患者,症状为嘴唇干燥、红斑、脱皮和干裂。 药物引起的唇炎(Drug-induced Cheilitis):食用口服A酸或A醇所导致,症状为嘴唇及口角干裂、红斑、脱皮。 剥脱性唇炎(Exfoliative Cheilitis):因舔唇等重复行为而造成嘴唇持续脱皮。 腺性唇炎(Glandular Cheilitis):为罕见的慢性唇炎,由唾液腺慢性发炎所引起,常见症状为下唇唾液腺肿胀或化脓。 肉芽肿性唇炎(Granulomatous Cheilitis):嘴唇持续无痛肿胀,并会形成肉芽肿;有时会造成嘴唇水肿,水肿可能在几小时或数天内消退,但也可能反覆发作,若肿胀情况加剧会使嘴唇的皮肤组织变硬。 感染性唇炎(Infective Cheilitis)依感染源不同,可区分为以下4种类型: 病毒性唇炎(Viral Cheilitis):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HSV,Herpes simplex virus)引起,又称唇疱疹;会发生在口鼻、嘴唇周围,症状为嘴唇起水泡且伴随灼热感;分为第一型与第二型,约60%患者属于第一型,约30%属于第二型。唇疱疹病患康复后,若是免疫力再次下降时,容易再次复发。 细菌性唇炎(Bacterial Cheilitis):通常由A型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霉菌性唇炎(Mycotic cheilitis):因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症状为嘴唇有红斑、疼痛性水肿或干裂,并可能伴随引发慢性口腔炎或口角炎。 寄生性唇炎(Parasitic cheilitis):受寄生虫感染所致,常见症状为嘴唇肿大、出现硬块,严重时,可能使唇部溃烂。 若唇炎超过两周以上,且伴随发烧、呕吐等并发症,或其他以上提及之症状,请立即前往皮肤科就医。 唇炎药膏擦哪款?怎么治疗? 治疗唇炎首先须先找出病因,再依据病因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若是因天气或环境干燥使嘴唇脱皮及干裂,可涂抹护唇膏或凡士林保湿;若是因缺乏营养素所致的口角炎,也可擦这些护唇产品,避免皮肤过度摩擦,让症状加剧,同时补充所需的营养素。 若是因药物过敏反应、湿疹、感染等原因引起唇部发炎,如口角炎、唇疱疹等,建议前往皮肤科就医;医生会根据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方式: 药物引起唇炎:暂时停止用药,若症状未缓解,再依医生指示使用其他药物缓解。 湿疹或过敏性唇炎:医生可能建议擦拭类固醇药膏,若症状十分严重,再搭配口服类固醇药物治疗。 感染性唇炎:优先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膏,并视病情严重性搭配口服药物。 唇炎会自己好吗?怎么改善? 若是患有非感染性唇炎,如接触性唇炎、异位性唇炎或药物引起的唇炎,可先避免使用口红、有色唇膏,或谘询医生是否有特定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并使用成分较单纯的凡士林保湿嘴唇。 另外,缺乏营养所致的口角炎,则可调整饮食,并视需求补充适量维生素。若症状长达两周均未改善,建议至皮肤科检查。 若病因不明或怀疑为感染性唇炎,请直接赴皮肤科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检查与诊断,并视病因给予合适的治疗处方。 ”” 平时若嘴唇过于干燥,可使用护唇膏、凡士林保湿,并避免舔拭嘴唇,因为口水会造成刺激,同时也避免咬唇或以手抠、撕唇部皮屑等,对嘴唇造成二度伤害。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其他皮肤疾病

长湿疹原因有哪些?症状不只发痒、红肿,教您4妙招改善湿疹

湿疹多无致命危险,但却相当难以根治,每当症状发作时,总让人发痒难耐、十分恼人。而且湿疹种类繁多,更让许多患者摸不清头绪,甚至可能因反覆发作而放弃治疗。 《Hello健康》将会介绍湿疹的主要原因以及湿疹最常引发的症状,帮助您判断并积极接受治疗,以尽早改善湿疹症状,以及到底要用什么方式、才能有效预防甚至是改善湿疹。 8种常见的湿疹类型 湿疹(Eczema)是“引发皮肤红肿、发炎的皮肤病”总称,它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依照不同的症状,大概能分成以下8种类型: 手部湿疹:手部湿疹的症状多样,最常见的就是在手掌上长水泡、破裂容易流脓的“汗疱疹”以及由于接触刺激性物质或过敏原,而导致手掌龟裂脱皮、红肿疼痛的“富贵手”。 钱币状湿疹:又称钱币状湿疹性皮炎,患部会生出如硬币状的圆形红斑,甚至起疹子、水泡、流脓,通常因对特定细菌或其他物质(如金属)过敏,或因蚊虫叮咬搔抓而引发此症。 异位性皮肤炎:又称异位性湿疹,多发生于儿童,患者手肘、膝窝、腕部等关节处以及胸口会出现干痒、如果搔抓,会导致破皮,并有渗液、结痂等慢性湿疹性病状,大部份病童会在10~12岁前慢慢痊愈,只有少数人会持续至长大成年。 接触性皮肤炎:可能因皮肤接触过敏原或刺激性物质而引发,红肿和发痒是此类皮肤炎的典型症状,若患者不停搔抓或持续与过敏原和刺激物接触,也可能形成水泡、引发脱皮、起疹等症状。 神经性皮肤炎:又称慢性单纯苔癣,多发生于过敏性体质或因心理压力而引发,但不具传染力。病患会因搔痒而不断反覆搔抓,导致患部出现如皮革或鳞片般的肿块,可能呈红色或是比肤色更深的颜色。 郁滞性皮肤炎:因为腿部静脉血栓以及外伤导致静脉功能不全所引起,会使得小腿下方出现红肿、湿疹,严重的话会导致郁滞性溃疡或是静脉溃疡。 汗疱疹:多发生于患者手指、脚趾的侧边,急性期会出现散布型的小水泡,使患者奇痒难耐,不慎抓破会流液,并增加细菌感染风险;而若是反覆发作,则容易转为慢性,水泡也可能变得比较不明显,转为出现干燥、发红、脱皮、疼痛等症状。 脂漏性皮肤炎:患者的患部会出现明显发红与脱屑现象,好发于头皮、鼻侧、眉毛、胸部与颈部等区域,引发原因可能与皮屑芽孢菌(Malassezia,或称马拉色菌)感染有关。 湿疹常见症状:红肿、发痒、水泡、起疹 尽管湿疹种类看似眼花撩乱,但多数湿疹患者皆会出现类似症状,例如患部起丘疹、红肿发痒、起水泡,不慎抓破还会流出组织液,而皮肤若是长期处于湿疹的状态,皮脂膜会因受损,而导致皮肤保水性下降,变得干燥并出现皮肤增厚、脱皮等症状。 依照湿疹发作时间长短以及症状,又能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 急性湿疹:发病迅速,出现红斑、丘疹、脓液、糜烂、结痂等各型症状依序出现,常因剧烈搔痒而搔抓破皮,使病况加重。 亚急性湿疹:在急性湿疹症状减轻后,患部皮肤型态会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若是抓破仍会导致皮肤靡烂流出组织液。 慢性湿疹:急性、亚急性湿疹反覆发作后所致,患处皮肤干燥增厚,外观色素暗沉出现暗红色等肤色。 引起湿疹的3种原因:免疫、环境、遗传 目前医学界对于湿疹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大致可归纳出了3个与湿疹高度相关的原因: 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湿疹容易因外界的过敏原引起,如病毒感染、尘螨、花粉、霉菌、羊毛等等传统被认为会引起过敏的因子。天气变化大,也容易刺激患者的皮肤。部分研究指出,食物也有可能是过敏原。如:牛奶、小麦、贝类、鱼类。此外,化学药剂等含刺激性物质的日常用品或清洁剂也可能引发湿疹。 遗传:若是家族有花粉过敏、气喘、湿疹的病史,那么小孩将会有更高的可能性罹患湿疹。 免疫失衡:工作压力、饮食习惯或是心理状态,都有可能引发免疫功能失调,容易造成皮肤发炎,进而导致湿疹。 湿疹治疗方式 一般而言,湿疹患者通常会先接受外用药物治疗,以缓解发炎症状,以下是常见能有效治疗湿疹的药物: 滋润剂:滋润皮肤,使其有充足水分,降低搔痒以及不适感。 类固醇:分外用及内服,是治疗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对于患者有许多副作用,如:皮肤萎缩、变薄、皮肤色素改变、长毛、影响荷尔蒙分泌等,切勿自行涂抹,须与医生讨论,才能有效控制病情。 非类固醇药剂:其他能治疗湿疹的药物,且不会造成类固醇药剂的副作用,如:抗生素、局部涂抹免疫调节剂药膏等。 组织胺:组织胺可对患部止痒,令患者不因搔抓而造成伤口二度伤害,但仅能短暂控制病情,并无法根治。 另外,针对反覆发作的湿疹,医生也会视情况为患者进行“光照疗法”,透过紫外线光照控制并减缓病情,能够有效降低服用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4招改善湿疹 对于湿疹患者而言,除透过医生开立的药膏或是口服药改善情形,平时皮肤保健也相当重要,因此《Hello健康》提供以下4点改善建议,帮助您尽早摆脱湿疹的不适: 控制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咖啡因、辛辣、高油食物等等,并多摄取蔬果,稳定免疫系统,减缓湿疹症状。 擦去汗水:汗水会引发湿疹恶化,若是天气较热皮肤容易出汗,不妨随身携带面纸,以保持患部不会因此受到刺激。 以乳液保养:由于湿疹会导致皮肤的角质细胞失水,使得肌肤增厚、干糙、起屑。为避免此情形,建议洗澡后或是睡前在皮肤涂抹乳液,能够帮助角质细胞回复健康,并改善湿疹。若干痒情形十分明显,或是患部经常得碰水,则应不定时涂抹乳液,以防止患部过于干燥而脱屑。 避开过敏原:避免皮肤接触到过敏原或刺激物质,如香水、化妆品、清洁剂等,也能改善肤况、降低罹患湿疹可能。另外也建议可使用温和或天然的沐浴乳、洗洁精等,以减少皮肤所受的刺激。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皮肤健康

皮肤炎、湿疹、干癣?差别在哪一次弄懂!

皮肤搔痒、发炎或起疹子等症状,几乎是每个人都曾遇到过的问题,但这些症状的成因众多,可能是皮肤炎(Dermatitis)、湿疹(Eczema),也可能是干癣(Psoriasis)。 瞭解症状成因,才能有效治疗疾病。《Hello健康》为您介绍皮肤炎、湿疹和干癣等3种疾病,说明它们的差异为何,分别有何症状及成因。 皮肤炎 皮肤炎泛指是皮肤局部发炎的情况,若这些症状是因为皮肤接触到某种刺激性物质所引起的,就可称作刺激性接触性皮肤炎(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简称ICD)。皮肤炎主要分2大类:刺激性接触性皮肤炎及过敏性接触性皮肤炎,两种皮肤炎皆会出疹子、皮肤发红及发痒等症状。 1. 刺激性接触性皮肤炎 属于最常见的皮肤炎,多发生于当皮肤接触到化学物质、酸类、皂类及清洁剂等刺激性物质。 无论过去皮肤是否接触过该刺激性物质,皆有可能发生刺激性接触性皮肤炎,常见症状包括手部形成大片红疹、搔痒难耐及肿痛交加。 了解何种物质引起皮肤炎,并加以避免是治疗刺激性接触性皮肤炎的重点。 2. 过敏性接触性皮肤炎 若您的皮肤对某种物质过敏,便会引发过敏性接触性皮肤炎,如镍、特定香料或药物。 过敏性接触性皮肤炎的主要症状为搔痒,接触到该过敏原的皮肤部位,可能会于1~2天内出现皮疹。若您经常发生过敏性接触性皮肤炎,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来预防过敏原。 湿疹 导致湿疹的原因至今仍不明确,但诸多研究显示,其成因与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 常见的湿疹种类是异位性皮肤炎(Atopic eczema),多发生于儿童,通常在2岁以后状况可能好转,但也可能一直持续至成人阶段。 出现湿疹时,皮肤会局部发痒、红肿,并因搔痒难耐而抓破皮。疹子可出现于各种部位,如脸部、手肘内部、膝盖后方及手脚。 发现并避免特定致病物质相当重要,常见的刺激物包括家用清洁剂、肥皂、氯气、羊毛和药品。另外,一些环境因素像是气温骤变或压力,都可能引发湿疹。要诊断湿疹并不容易,建议向医生或皮肤科医师做更深入的谘询及诊察。 干癣 干癣是一种慢性皮肤疾病,也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出现干癣时,皮肤会变厚、红肿及银白色的脱屑。 干癣部位会发痒、发痛,甚至有灼烧感,通常发生在手肘和膝盖外部。然而,干癣也经常发生在头皮及指甲等部位。 干癣的成因不明,但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干癣,如压力、日晒、潮湿出汗、频繁摩擦、皮肤受伤和药物过敏等。和异位性皮肤炎不同,干癣鲜少发生于10岁以下的儿童,但常发生于成年人。 干癣和其他皮肤疾病的病征十分相似,但若详细检查患者的皮肤、指甲和头皮状况,便能辨别是否患上干癣。在医院,医生可能会进行皮肤切片检查,取下小部分皮肤样本,来判断干癣的种类,并提供最好的治疗。 (影像授权:Shutterstock)


皮肤健康

皮肤起红疹,身体愈抓愈痒!一次看6大皮肤红疹原因

新加坡属于热带气候国家及湿度,常有人皮肤突然出现红点会痒,更惨的是,一粒一粒的红疹不断复发,让人相当困扰。 究竟皮肤红疹原因为何?皮肤红疹种类有哪些?《Hello健康》为您一次说明! 皮肤红疹6种类 皮肤痒起红疹,有可能是过敏,也有可能是荨麻疹;以下为您说明6种皮肤红疹: 湿疹 异位性皮肤炎 荨麻疹 接触性皮肤炎 病毒疹 药物疹 皮肤红疹种类1:湿疹 湿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发作时会有强烈的搔痒感,还会反覆发作。 若是罹患湿疹,红疹初期长在手肘关节皱摺处,以聚集的小水泡、丘疹为主,任何年龄层或是任何季节都有可能发生湿疹。 皮肤红疹种类2:异位性皮肤炎 异位性皮肤炎又称为异位性湿疹,皮肤会有持续搔痒感;此时,患者红疹常见于头部、颈部、四肢及关节处。 与湿疹不同的是,异位性皮肤炎的红疹会伴随脱屑、干燥及结痂等状况。若不断抓痒,红疹处的皮肤会变得较粗糙、暗沉,也会伴随鼻塞及喷嚏等症状。 皮肤红疹种类3:荨麻疹 荨麻疹发作时,会出现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且奇痒无比的红疹,严重时甚至有可能产生脸部或四肢过敏肿胀;越多红疹出现,就会越痒。红疹可能几个小时就消失,因此也被称为风疹块。 荨麻疹又分为急性与慢性,急性荨麻疹大约1至2周就会消失;慢性荨麻疹则会持续6周以上,病情有可能持续几年,影响患者生活品质,甚至苦不堪言。 皮肤红疹种类4:接触性皮肤炎 接触到过敏物质所引起的皮肤炎,当身体感应到过敏原时,会启动免疫系统进而诱发皮肤发炎或起红疹的反应。 皮肤红疹种类5:病毒疹 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红疹主要有水痘以及带状疱疹,这两者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得过水痘的人通常可以终身免疫,但随着年龄渐增,若免疫力下降或是有恶性肿瘤时,潜藏在神经节的水痘病毒会进而诱发成带状疱疹(又称生蛇),会感到疼痛、麻木及长出红疹,并奇痒无比,以胸部及背部较常出现。 皮肤红疹种类6:药物疹 药物疹有可能不会在第一次服用药物时就出现症状,不过,若出现红疹或皮肤肿痛,且有灼热感,严重时口腔黏膜及喉咙会溃疡,伴随嘴唇肿、眼睛红肿与发烧时,就可能是药物过敏。药物疹的症状多样化,有可能要长期服药后才会出现,若有任何问题,请务必谘询医生。 皮肤红疹6招改善,皮肤不再痒 除了就医了解自己属于哪种红疹外,也可以按照下列小技巧,避免换季时总是皮肤痒起红疹: 做好皮肤保湿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远离过敏原 生活作息正常 勿服用医生未开立的药物 不要过度抠抓红疹


指甲保养

指甲有直条纹?指甲纹路与原因详解!若有横纹要注意,恐患这些病!

指甲看似与疾病无关,其实许多隐性疾病会反映在皮肤或毛发上,例如血糖过高者容易有黑棘皮,掉发则可能为红斑性狼疮或甲状腺问题,“指甲”当然也透露身体健康状况。 《Hello健康》说明指甲直纹、横纹、凹凸不平各代表什么意思?可能原因有哪些?并建议检查方向与改善方法。 指甲直条纹(竖纹)多为老化所致 指甲若出现一条一条的直条纹,不用太过担心,此为正常老化现象,40岁以上便容易发生。随着年龄增长,细胞的代谢速度变慢,当指甲的旧细胞代谢不佳,新细胞却不断从下方生成时,便会造成指甲隆起而形成线条。 老化除了使指甲出现直条纹外,还可能出现以下变化: 指甲变厚或变薄 指甲表面变得粗糙 指甲容易裂开、折断或出现裂缝 除了上述情况,指甲出现直条纹也有可能是以下疾病所致,建议可多加观察身体是否出现相关病征: 贫血:贫血会使指甲失去光泽,变得泛白、变薄,容易断裂、向外弯曲或凹陷。 周边血管疾病(包含周边动脉阻塞):指甲会泛白、增厚且易碎。 干癣性关节炎:指甲容易出现点状凹陷、变厚或脱落。 指甲横纹通常是疾病病征,要注意! 指甲横纹多为疾病所致,须多加留意。指甲横纹可分为米氏线(Mees' lines)与博氏线(Beau's lines)等2种。 指甲横纹1:米氏线(没有凹凸不平) 米氏线可能呈线状或带状,并包含以下特征: 表面光滑和指甲一样。 没有隆起 线条横跨整片指甲,与两侧甲沟相连。 最初出现在指甲底部(月牙处),会随着指甲生长向外移动。 米氏线大多因癌症化疗药物所引起,但也可能是以下疾病所致: 肾衰竭 何杰金氏淋巴瘤 心脏衰竭 汉生病 疟疾 一氧化碳中毒 高山症 指甲横纹2:博氏线(有凹凸不平) 博氏线和米氏线最大的差异在于,博氏线会有凹痕或凹陷,指甲表面可能变得粗糙或不光滑。 博氏线可能成因有以下4项: 近期患有重病、承受重大压力或罹患特定疾病,造成身体营养及能量无法传送至末端指甲。 指甲基质受到压迫,导致指甲生长冒出凹痕。 患有严重皮肤问题,损害指甲基质。 缺乏特定营养素,影响指甲生成。 对照上述4成因,以下有更详细的解释: 1.身体疾病 近期患有重病、承受重大压力或罹患特定疾病,造成身体营养及能量无法传送至末端指甲,以下为可能造成博氏线的疾病: 肺炎 链球菌感染 腮腺炎 麻疹 长时间高烧 心脏病 新冠肺炎 糖尿病 甲状腺低下 周边血管疾病 雷诺氏现象 2.指甲基质受外在因素影响 指甲基质受到压迫,导致指甲生长冒出凹痕,以下为可能原因: 指甲基质受重物压迫 暴露于严寒环境 做指甲感染或不当修剪指甲 3.皮肤疾病 患有严重皮肤问题,损害指甲基质。如以下疾病: 湿疹 干癣 4.缺乏特定营养素 缺乏以下营养素,也会影响指甲生成。 缺乏锌 缺乏蛋白质 值得注意的是,若遭遇严重的精神压力如离婚、家人去世、失业或是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也可能影响指甲健康,造成博氏线的出现。 指甲有横纹怎么办? 指甲有横纹时,可先藉由横纹的数量和粗细,初步判断可能原因。若只有某片指甲出现1条横纹,可能代表该手指或脚趾曾受到外伤,影响指甲基质生成。 若只有某片指甲出现1条横纹,可能代表该手指或脚趾曾受到外伤,影响指甲基质生成;若每片指甲都出现1条以上横纹,那便表示曾患重病、承受重大压力、患有特定疾病,或是缺乏特定营养素,建议就医检查。 当指甲横纹的原因获得解决,指甲通常会恢复正常。一般可先自行判断指甲外观和评估健康状况,综合考量后再赴医检查。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指甲保养

指甲有黑线免紧张!7大状况发黑长斑你中了没?

指甲虽非器官协助身体机能正常运作,但人体的健康状态却能从指甲外观得以一窥究竟。健康的指甲应呈半透明状,甲面下可见红润的甲床,那指甲有黑线究竟是怎么回事?很多人以为指甲有黑线就是罹患皮肤癌或是其他恶性肿瘤的征兆,让《Hello健康》带您解惑,解开指甲冒黑线的秘密。 指甲长黑线是什么? 指甲长出黑线,学理上是一种被称为“纵向黑甲症”(Longitudinal Melanonychia)的病征;若对此不了解,可能就会往民间习俗或迷信的方向寻求解决方式。 一般人的指甲都是晶亮透明,或指甲顶端带有些许红润及漂亮的月牙;其实,指甲下方存有黑色素细胞,多数时间处于静止状态,一旦黑色素细胞变活跃,就会促进黑色素合成,导致指甲浮出黑线。 指甲长黑线缺乏什么?看懂指甲长黑线原因 指甲有黑线其实并不稀奇,如同甲床上长了痣,只是以黑线的方式呈现,且任何年龄层都有可能发生在手指或脚趾;超过95%的指甲黑线为淡灰色、深黑色或淡棕色。 不过,除黑色素细胞活化外,以下情况也可能会让使指甲长出黑线: 霉菌感染:有些霉菌感染会产生黑色素堆积在指甲上,造成指甲出现线状或块状黑色素沉积。 疾病病征:甲状腺亢进、营养不良、爱滋病、干癣等都可能使得指甲出现黑线。 血块淤积:甲床下出血可能导致血液聚集,使甲床变得暗沉,导致指甲出现黑线。 药物影响:化疗药物、治疗青春痘的四环霉素。 外伤:抠抓、啃咬指甲造成色素沉淀。 种族基因:相较于亚洲人,黑人的指甲较容易出现黑线,据统计,约有77%的黑人到20岁前会出现纵向黑甲症。 指甲黑线恐癌化 7大黑色素瘤潜伏危机看这些 虽然指甲长黑线大多属于良性变化,不过当发现指甲的黑线符合下列情况时,须留意是否为罹患黑色素瘤(Melanoma,或称黑色素细胞癌的高风险患者),建议尽快就医由医师进行专业诊断: 黑线开始往旁边扩散 颜色深浅不一 宽窄粗细不一样 黑线不规则变黑 指甲全黑 指甲附近出现跳跃性斑块 指甲附近皮肤变黑 然而,有些黑线的颜色或宽度难以用肉眼判断时,皮肤科医生会先根据指甲黑线发生的部位、时间,以及身体是否有其他疾病,再经由皮肤镜检查,透过皮肤镜底下显示的黑线,才能明确判别黑线是否有深浅、宽窄粗细或浓度不均的差异,以便做进一步的诊断或是切片检查。 指甲黑线是否会自行消失? 因多数指甲黑线属良性,若只是单纯黑色素细胞活化,或因口服药物(四环霉素、化疗药物)、外伤等原因,只要停药或是待外伤痊愈,过段时间便会自行消失。 若是因为疾病而产生的黑线,例如甲状腺亢进、营养不良、干癣、粘液囊肿、全身性红斑性狼疮等,则须等疾病治疗痊愈,指甲的黑线才会消失。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医师阵容

Hello 健康的医生阵容由专业医师与各领域医学专家所组成,协助审阅网站内容并即时分享专业领域新知。

我们的专业团队除确保医学相关内容之正确性,并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资料来源参考,提供高度专业、内容丰富之健康讯息。

Hello 健康与合作之专业医生团队,将不断致力于提供实用可信赖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并守护您,一起迈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专业团队介绍
组题分类
健康体检
我的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