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健康

心脏是维持人体各项机能正常运作的关键器官,控制著血液的流动,任何身体中的器官、组织或细胞若缺少了血液供给养分,都无法生存,因此维持心脏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课题。 心脏病长年位居新加坡国人十大死因的第三名,了解如何保养心脏,则是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点。

常识

心臟健康

低密度胆固醇是什么?正常标准是多少?如何透过饮食降低 LDL-C 低密度胆固醇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那么,什么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验血报告中常见的LDL-C正常范围又是多少?如何降低低密度胆固醇,以减少血路堆积,避免心脑血管致命疾病风险?饮食可以改善吗?让《Hello健康》为您详细解答。 低密度胆固醇是什么? “全球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每年夺走2050万人性命,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3%;根据新加坡卫生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23年新加坡十大死因中,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19.7%和5.6% ,仅次于癌症,成为国内疾病负担第二大的疾病。多油多盐及久坐、少运动、抽烟、酗酒等原因,是造成后天性心血管疾病成因,其实有75%至90%机会可以预防。 胆固醇有70%由肝脏合成,因具脂质特性,须透过脂蛋白包覆获得亲水性,才能在血液中流动,被传送至身体各处及器官,维持正常生理机能。脂蛋白可分成乳糜微粒(Chylomicron)、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 lipoprotein, 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density lipoprotein, IDL)及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HDL) 所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lesterol,LDL-C),也就是抽血报告常看到的LDL-C,俗称“坏胆固醇”;在正常生理机能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会将血液中的胆固醇传送至身体各器官使用,但若过多而无法完全利用,就容易堆积在组织和血管壁,血管内膜增厚而形成粥状斑块,使得血管硬化狭窄、甚至阻塞,也就是所谓的“动脉粥状硬化”(Atherosclerosis)。 (推荐阅读:胆固醇是什么?看脂蛋白密度分好坏 ) 低密度胆固醇过高会导致哪些疾病? 人体血液中脂肪含量过高,就会引发高血脂症,其中一项指标就是低密度胆固醇过高。因动脉粥状硬化是一种慢性过程,低密度胆固醇(LDL-C)不断累积,发生在不同部位会引发不同的疾病: 发生在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可能导致心绞痛、心肌梗塞、猝死等致命疾病,也就是动脉粥状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其中最致命的三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疾病、周边动脉疾病及中风 发生在脑部:例如脑动脉或颈动脉,可能导致中风。 发生在四肢血管:会引发周边动脉阻塞疾病。 低密度胆固醇正常值是多少? 低密度胆固醇是动脉粥状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致病因子,根据国际上超过20篇研究发现,每降低1 mmol/L (39 mg/dL) 的LDL-C,可降低1%至22%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也就是说,目前国际高血脂治疗趋势都是强调降低低密度胆固醇(LDL-C),愈低愈好。 血脂主要由胆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组成,其中胆固醇又分为低密度胆固醇及高密度胆固醇,一般来说,LDL-C 低密度胆固醇应维持在130 mg/dl (即100毫升血液含有130毫克以上的胆固醇)以下;但若有相关慢性疾病者, 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等,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130 mg/dl,仍应特别小心。 除了LDL-C 低密度胆固醇数值外,高血脂症还包括以下任何一项指标或合并多项数值异常: 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高于200 mg/dl(即100毫升血液含有200毫克以上的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过130 mg/dl 三酸甘油脂:超过150 mg/d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俗称好胆固醇,男性低于40mg/dl,或女性低于50mg/dl 为什么低密度胆固醇会过高? 胆固醇是人体必需营养素,其中约70%是由肝脏合成,其余30%才是来自各种含油脂的食物;低密度胆固醇过高即包括以下因素: 饮食:高油食物,其中又以动物性脂肪影响最大,平时应尽量避免摄取高胆固醇食物,例如:内脏(脑、肝、腰子等)、蟹黄及鱼虾卵等。 吸烟: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基因:有些人可能有基因异常,或有先天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疾病:可能因为肾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阻塞性肝疾病等造成胆固醇过高 药物:某些药物成分也会使得胆固醇过高 低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过高会有什么症状? 低密度胆固醇过高通常没有症状,须透过抽血检查才能得知;因低密度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状硬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形同血管上的炸弹;若发生在不同部位,可能导致不同症状,包括: 心绞痛、心肌梗塞、猝死等 中风。 周边动脉阻塞疾病 如何改善低密度胆固醇? 调整饮食:减少摄取高油、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等食物 烹调:避免炸、煎,改以清蒸、水煮及清炖等料理方式 减重:可改善新陈代谢疾病及降低心血管风险 戒烟: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导致血管壁被破坏,导致胆固醇堆积 运动:避免久坐、成人每天建议运动30分钟、每周运动累积达150分钟 定期检查:因低密度胆固醇不易有明显症状,透过定期检查是最理想的追踪方式 饮食如何降低低密度胆固醇? 减少高油食物:包括水饺、锅贴及卤汁,或鸡皮、猪皮等高脂肪含量肉类,以及高油点如蛋糕、冰淇淋等 避免加工肉类:例如香肠、热狗及培根等 避免动物性脂肪内脏:例如脑、肝、腰子等, 避免饱和脂肪酸:如奶油、棕榈油、椰子油等,改选择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苦茶油及亚麻子油等 适量摄取坚果种子类等食物: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但每天应以一小把为限 多吃蔬菜水果:因富含膳食纤维及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建议每天至少三份蔬菜及两份水果 全谷类:建议以燕麦、糙米等取代白米等主食 低密度胆固醇70与55新标准代表何意义? 在新加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新的临床标准将 LDL-C 控制目标设定为低密度胆固醇数值70与55,作为有“非常高”和“极高”风险的病人观察指标。 低密度胆固醇的治疗目标因人而异,须依据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抽菸、生活型态与家族史等因素综合评估:根据最新《2024台湾血脂管理临床路径共识》,即透过将心血管风险分级,订出不同低密度胆固醇预估值的管理目标,将低密度胆固醇分成以下五个控制标准: […]

探索更多心臟健康分类

更多 心臟健康 相关文章

心律不整

心跳过快是心悸吗?如何处理?需要看医生吗?过快原因?

心跳过快是一种很主观的感受,有些人觉得自己心跳过快,实际检测后却是正常值;有些人则可能心跳已经跳过头,自己却不自知。若心跳经常过快,除了昏厥、盗汗、虚弱,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 《Hello健康》向您解说心跳过快的定义,教您如何辨别正常心跳?并说明心跳过快的原因、种类和症状,告诉您心跳过快应该去哪个专科检查。 心跳正常值多少?心跳过快定义? 正常情况下,成人若静止不动,每分钟的心跳次数约60至100下。若没有从事任何活动,心跳也频频超过100下以上,便可能是心搏过速,也就是心跳过快。 判断自己心跳是否过快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感觉心悸或心律不整时,透过血压计或脉搏计算心跳,将心跳次数记下来;若经常超过100下,甚至140下以上,请尽快就医做进一步的心脏检查。 心脏跳很快会怎样?从心跳看身体健康 正常心跳始于右心房,由窦房结放电,刺激右心房及左心房跳动,将血液流至左右心室。当电讯送至心脏中间的房室节时,讯号会被一分为二,传送至左右心室令其跳动收缩,接着血液就会被送至身体各处,提供养分并交换气体。 由此可知,心跳为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环节;若心跳过快、过慢或不正常,就会影响心脏血液输出量,阻碍身体正常运作,进而危害健康。 心跳过快的原因与种类 在临床上,心跳过快通常是因为心脏的心房或心室有问题。心房异常以心房颤动最为常见,而心室异常则以阵发性心室上心搏过速最常见。 心房颤动(又称心房纤维性颤动,Ar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心房频脉(atrial tachycardia) 心室上心搏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WPW症候群(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 心室频脉(又称心室性心搏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窦性心搏过速(Sinus tachycardia) 先天长QT症候群(Long QT syndrome) 心跳过快恐心悸、胸闷 心悸为心跳过快的症状,心跳过快除了可能心悸、胸闷或头晕外,最怕心脏因长期跳动过快,心房活动量减少,心房血液凝固、形成血块,并流至脑部引发中风。 相较于心跳正常者,心房颤动病患脑中风的机率增加5倍。而且心跳严重过快,也可能会导致休克,甚至猝死;因此,若发现心跳经常过快,建议尽速就医,查明病因并接受治疗。 心跳过快的常见症状如下: 心悸 胸闷、胸痛 头晕 倦怠 呼吸喘 盗汗 呼吸困难 低血压 虚弱无力 手脚冰冷 意识不清、昏厥 心跳过快如何处理?需要看医生吗?该看哪科? 若经常心悸或容易喘,计算自身心跳也经常超过100下,建议可赴医院心脏科门诊接受检查。若只是偶发性心跳过快,可观察心跳过快发生情况,例如: 是否在特定时间心跳过快? 是否在从事特定活动后心跳过快? 是否在食用或服用特定食物或药物后心跳过快? 若发现原因,请减少可能导致心搏过速的情况,并维持充分休息与睡眠,保持心情平静,少碰触烟酒或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维持心脏健康。 若心跳突然严重过快,有昏厥、虚弱或呼吸困难的现象,请立即坐下或平躺,并尽速就医治疗。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心脏病

Q10辅酶4大功效曝!但这3类人不能吃,作用及副作用一次看

健康饮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关键之一,但如果想要更努力做好心血管保健,或是弥补日常饮食不足,您可能会选择营养补充品。《Hello健康》介绍近年热门的营养补充品—辅酶Q10,让我们一起认识它的作用和好处吧! 辅酶Q10是什么? 辅酶Q10(Coenzyme Q10)为人体可自行制造的抗氧化剂,也有很多人简称它为Q10,主要由L-酪胺酸(L-Tyrosine)和L-甲硫胺酸(L-Methionine)这两种胺基酸合成。人体各处几乎都能见到辅酶Q10的踪迹,其中又以心脏部位的辅酶Q10含量最多。 此外,由于细胞维持机能得仰赖粒线体的电子传递链产生能量,其中电子的转移是必须的,辅酶Q10除了扮演抗氧化剂的角色之外,同时也是流动的电子携带者,透过参与电子传递链的氧化还原反应,促进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以下简称ATP)的产生。 简单来说,ATP就像车辆的汽油,辅酶Q10则像是汽油帮浦这类供油器具,帮助车辆更迅速且顺利地获得汽油供给。 辅酶Q10功效与作用 一般来说,愈需要能量供给的器官或组织,对辅酶Q10的需求量也愈大,因此24小时不停跳动的心脏,对辅酶Q10的需求显而易见。不过临床上发现,心脏衰竭病患体内的辅酶Q10数量明显下降。人体可能因压力或生病而影响辅酶Q10的浓度,若辅酶Q10浓度若降低超过75%甚至会引发死亡。 功效1.保护细胞,避免自由基伤害 根据《当前心脏病学评论》(Current Cardiology reviews)的一篇综合研究,辅酶Q10作为抗氧化剂,还可以保护细胞膜,避免受到脂质过氧化作用(peroxidation)产生自由基的危害。 功效2.保护心血管 刊载于《美国心脏学会期刊》(AHA journals)的研究显示,心脏衰竭患者透过摄取辅酶Q10 ,可以降低心血管不良问题的发生率。研究中还提到,心脏衰竭与心肌ATP产量过低、粒线体功能障碍、活性氧类物质增加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关;其中,前面所提到的过氧化物便包含在活性氧类里面,Q10不仅能促进ATP生成,对于造成动脉粥状硬化的关键物质——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也抑制作用。 功效3.延缓老化 值得一提的是,辅酶Q10也可作为美容保健品;辅酶Q10的抗氧化能力,能延缓细胞老化、保护胶原蛋白,有研究发现辅酶Q10有助于预防皱纹。 功效4.改善头痛 当线粒体功能异常会导致脑细胞能量低下,并可能导致偏头痛,由于Q10主要存在于细胞的线粒体中,因此它可能有益于治疗偏头痛。2017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辅酶 Q10可能有助于减少头痛的频率,并使头痛时间缩短、减轻严重程度。 辅酶Q10的摄取管道 其实辅酶Q10的来源相当广泛,不仅人体可以自行产生,在鱼、肉和全榖类食物中也发现含有辅酶Q10。可惜的是,人体辅酶Q10的制造量,在20岁以后就会逐渐下滑,但人体对其需求却没有减少,所以需要藉由饮食或营养品来补充;虽然天然食物中可摄取辅酶Q10,但只约占每日建议摄取量30毫克的1/3,因此透过摄取营养补充品,比较能够达到提升体内辅酶Q10水平的效果。 辅酶Q10什么人不能吃? 根据新加坡卫生部(Ministry of Health, MOH)和卫生科学局(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 HSA)的相关资料,辅酶Q10作为一种健康补充剂,在新加坡属于低风险产品,通常无需事前批准即可销售。然而,特定人群在使用时应谨慎,以下是主要不建议或需谨慎使用CoQ10的族群: 孕妇与哺乳期妇女 即将接受手术者 服用抗凝血剂(例如:华法林 Warfarin)的病患 糖尿病患者 对CoQ10或其成分过敏者 辅酶Q10的副作用 许多研究结果指出,补充辅酶Q10对人体并不会造成明显或严重副作用。在针对心脏衰竭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恶心,其次是皮肤起疹子。以下列出其他摄取辅酶Q10可能造成的副作用: 头晕 疲劳 失眠 腹泻 食欲不振 上腹痛 头痛 畏光 辅酶Q10推荐怎么挑? 目前市面上的辅酶Q10营养补充品琳琅满目,主要制作方法分为天然发酵萃取、菸叶化学合成制造法两种;我们常说“天然尚好”,挑选辅酶Q10的标准也是如此;以天然发酵萃取制成的辅酶Q10价格较高,但其安全性与人体相容性比化学合成的还要好;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时,应留意成分标示,以国际知名品牌为主。心脏病患者在考虑摄取辅酶Q10营养品前,也应先与医生讨论。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高血压

低血压怎么办?一次看懂低血压的原因、标准、症状与治疗

提到血压,多数人通常想到高血压的危害;事实上,低血压也可能伤害身体,例如头晕、四肢发冷,严重时也可能晕厥或死亡,万万不可轻忽。《Hello健康》为大家讲解低血压标准、症状、原因,以及低血压怎么办,低血压如何诊断与治疗。 多少算低血压?低血压标准、正常值解说 一般正常血压标准为130/85mmHg,再往上就接近“高血压前期”,而低血压则是指血压下降至<90/60mmHg ,也就是收缩压(最高血压)<90mmHg,舒张压(最低血压)<60mmHg。 低血压是众多疾病的一个表征,且会影响个人健康,尤其对老年人特别明显。不过低血压通常能透过规律运动、避免久站,以及避免突然从躺姿或坐姿起身,也就是所谓的姿势性低血压改善。 低血压有多常见? 任何人都可能有低血压,但在老人、孕妇,以及有规律运动习惯的健康人士身上特别常见。多数低血压患者症状轻微,透过生活型态或习惯的调整即能改善。 低血压症状? 当输送至脑部的血流量降低,就会产生低血压的现象,可能的常见症状如下。症状因人而异,如有其他异常症状,请谘询医师。 感到头重脚轻或头晕 晕厥、昏倒 注意力下降 视力模糊 恶心 皮肤湿冷 呼吸急促、短浅 疲倦 口渴 血压低何时该就医? 若长期处于血压数值偏低,但没有出现不适症状,通常代表身体并无大碍,例如不少有运动习惯的健康人士,通常血压皆比常人要低。就算有轻微头晕的症状,只要不影响生活作息就毋须过度担心,不过仍可就医检查,确认身体有无其它潜藏疾病。不过,如果出现以下低血压症状,便需要尽快就医: 有头重脚轻之感或头晕,觉得自己若站着超过5秒就会昏倒。 心悸 皮肤苍白、感觉寒冷。 呼吸变浅、急促。 意识混乱(多发生于老年人)。 低血压原因? 很多因素都会造成血压变化,包括身体姿势、压力、药物、饮食、一天中的不同时间等等,此外,下列原因也可能会导致低血压: 怀孕 :孕妇血液循环量增大,加上荷尔蒙的变化,可能会让孕妇发生低血压的问题。 脱水:脱水可能造成动脉中的体液不足,从而引发低血压。而造成脱水的原因包括水分摄取不足、有严重呕吐或腹泻,以及过度流汗,例如激烈运动过后。 缺乏营养:身体缺乏维生素B12、叶酸、铁会影响红血球的制造,导致血压降低。 严重过敏反应:某些药物、食物、昆虫毒液或其他物质,可能引起接触者的严重过敏,而低血压是可能出现的过敏症状之一。 失血:大量失血(内出血或外伤)会导致血液量快速下降,引发低血压。 药物:部分药物可能导致血压降低,例如利尿剂、乙型阻断剂、硝酸甘油药物、帕金森氏症药物、抗忧郁药、勃起功能障碍药物等。 其他疾病:败血病所引起的败血性休克。 内分泌问题:副甲状腺疾病、艾迪森氏病、低血糖、糖尿病。 心脏问题:心搏过缓、心脏瓣膜疾病、心脏衰竭都可能造成低血压。 姿势型低血压多发生于久坐起身或弯腰捡拾物品之际。 低血压类型:姿势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 你还记得文章前面提到的“姿势性低血压”吗?包含它在内,低血压其实还可分成以下2种类型: 姿势性低血压:又称为站立性低血压或姿态性低血压。人体姿势变换所导致的低血压症状,通常发生在久坐起身、或是从躺卧转为站立时,一般休息一下症状就会改善。老年人因为调节血压的速度会退化,属于姿势性低血压的常见族群。 餐后低血压:进食后1~2小时内,血液会集中在胃部以利消化食物,这时其它部位的血管如果没有适当收缩,便可能发生餐后低血压的状况。此症状同样较容易发生在老人家身上,不过,服用高血压药物、帕金森氏症药物也可能提高发作风险。 低血压常见族群 虽然低血压的成因繁多,但是其中以下面几种特别常见: 老年人:超过65岁的老人,特别容易发生餐后与姿势性低血压。 高血压药物:服用高血压药物如利尿剂、硝酸盐药物或血管舒张剂,将提高低血压风险。 疾病:帕金森氏病、糖尿病或心脏病患者有较高机率低血压发作。 医生替患者测量血压,确认患者是否有低血压的情形。 低血压怎么诊断? 若怀疑因血压而出现不适前往医院检查,医疗人员会为你做一些测试,以确认病因是否为低血压,诊断方式包含下列: 量血压:在患者坐着或躺着时测量血压和脉搏,然后待患者起身,再测量一次。 血液检查:抽血检查红血球数量与血糖数值,以判断低血压的病因是否为贫血,或是血糖异常所引起。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 ECG):检测心脏的健康状况,帮助判定低血压是否与心脏病有关。 倾斜床测试:透过让患者躺在倾斜床上,再将床立起,检测患者在姿势改变的过程中,血压数值的变化。 低血压怎么治疗? 只有轻微头晕症状或无症状的低血压,通常是不需要治疗的。但如果患者的低血压是由药物或其他疾病造成,医生会针对引起低血压的原因,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低血压治疗药物包含矿物皮质类固醇药物,例如氟氢可的松(Fludrocortisone),常用于治疗姿势性低血压,或是使用拟交感神经药品,例如迈妥林锭(Midodrine),来抑制血管扩张,以改善低血压症状。 低血压怎么办?生活调整7重点 除了使用药物治疗外,低血压患者也需要改变生活型态,才能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频率: 多喝水:增加血容量、避免脱水造成低血压,尤其在天气炎热时更要注意。 慢慢起身:站起来的时候动作不要太快,让身体有时间适应,尤其是刚睡醒时。建议早上起床的时候可以先坐一下,再让双腿慢慢沿着床缘着地,并继续多坐一下。准备起身的时候,请扶着稳固的东西,避免突然头晕。 促进血液回流的方法:如果你在站着的时候突然感觉低血压发作,可以试着将大腿交叠(呈现剪刀状)并夹紧,或是将其中一只脚搁在窗台或椅子上,然后让整个身体倾斜向抬起的那只脚,这2种方式皆有助让下半身的血液回流到心脏。 避免喝酒:酒精会加剧脱水症状。 持续运动:运动有助于改善姿势性低血压,但请避免在极度炎热、潮湿的天气或环境中运动。 洗澡水温不过热:洗澡水温太高会让血管扩张,提高低血压的风险。 增加盐分摄取:对低血压者来说,吃咸一点可增加钠摄取量,有助于提高血压。不过过度摄取同样可能引发危险,因此建议先谘询医生再考虑执行。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高血压

吃什么水果可以降血压?高血压患者5大必吃水果,还有助抗癌

高血压可说是沉默杀手,因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进而引发心脏病、糖尿病及肾脏病等多种疾病;罹患高血压除了需要定期量血压,更应特别注意日常饮食,包括水果类,必须仔细挑选,才能有助降血压。 究竟有哪些水果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以下就让《Hello健康》为您一一介绍! 降血压吃什么食物好?5大超强水果报你知 高血压患者除了定期服药及规律运动外,也可采取得舒饮食控制血压,也可以摄取有助降低血压的水果,以维持血压正常值。依据卫生部建议,每人每日至少应摄取2份水果,1份水果约为1个拳头大,若为切块水果,1份则约半碗至1碗。高血压患者在享受美食之余,不妨多多食用以下有助降血压的5种水果: 1. 香蕉 香蕉富含镁、钾、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其中的钾离子可以有效平衡体内过多的钠,以降低罹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机率。此外,香蕉中亦含有血管升压素环化酶抑制物质,可达降血压之作用。因此,建议每人每日可摄取约95公克(大1/2根、小1根)的香蕉,不但可以降血压,里面内含的水溶性纤维,还能防止大肠癌找上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已是高血压且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因服用的部分药物可能使血钾上升,引发身体不适,所以建议可先与医生讨论后,再决定每日的香蕉摄取量。 2. 橘子 橘子富含钾、锡、镁、叶酸、β-胡萝卜素及维他命A、B、C、D等营养素;与香蕉一样,橘子里面也含有矿物质钾,可降低罹患高血压的风险;至于叶酸,则能减少动脉粥状硬化的机率。 另外,维他命C和β-胡萝卜素为强效的抗氧化剂,可减少血管壁的氧化压力,保护血管并减少胆固醇的堆积。不过,建议胃酸较多者饭前1小时尽量不要吃橘子,可改饭后吃为佳。 3. 奇异果 奇异果属于凉性食物,若是火气大或常熬夜,可以适量食用奇异果。此外,因奇异果富含钾,有助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且根据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所上传之研究指出,每日食用3颗奇异果,降低血压的功效胜过每天1颗苹果。 奇异果中还富含维他命C,能使三酸甘油脂及胆固醇加速转化为胆酸,保持血管壁的弹性,不易造成动脉粥状变化,血管硬化及高血压等现象。 4. 草莓 草莓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花青素、鞣花酸等营养素;其中内含的维他命C,为天然抗氧化剂,能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的伤害,且能同时预防动脉硬化及高血压;其中的膳食纤维,更能降低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每逢冬季是国内草莓产季,建议在挑选草莓时,最好以形状丰满、颜色鲜红有光泽且具有香气的为主;买回家后,也须记得将其包装于木盒或硬纸盒内,并放置冰箱冷藏,以保持其新鲜度;此外,在食用前请务必清洗后再吃,避免可能有农药残留风险。 5. 芭乐 芭乐又称作番石榴,每100公克中内含193.7毫克的维生素C,与香蕉所含的维生素C相比,多了近9倍,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并防止冠状动脉阻塞。不仅如此,芭乐也具有檞皮素、多酚等营养素,可增加体内抗氧化力;另外,芭乐也富含钾,同样可帮助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 不过,因芭乐糖份高,建议食用时,可搭配其他水果一起吃,不要食用过量,否则可能导致糖份摄取过多,反而使血糖升高。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高血压

在家量血压:血压计种类、量血压位置与姿势、血压标准、注意事项

血压是血液在动脉中流动所产生的压力,无论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其中又以高血压特别常见。在家量血压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监控自己的血压状况,并加以改善,从而降低心脏病或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究竟在家量血压有哪些注意事项,例如量血压的时间、姿势、位置?如何量血压?种种疑问就让《Hello健康》带您一同了解。 血压的基本概念 血压是血液在动脉内的压力值,在家测量血压有助于在家监控血压。血压计会纪录2项数值,单位皆为毫米汞柱(mmHg):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代表心脏收缩时,血压的最高值。 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代表心脏舒张时,血压的最低值。 例如测量到的收缩压是129mmHg,舒张压是84mmHg,血压计会显示的测量记录即为129/84。一般正常血压,收缩压应低于130mmHg,舒张压应低于80mmHg。 血压计的种类 目前市面上可供购买与使用的血压计,主要有以下3种: 传统血压计 传统血压计分为表式和水银式,皆透过需手动按压充气的臂套、听诊器或麦克风,来测量血压。使用方法如下: 手动让臂套充气、泄气,并用听诊器听脉搏。血压会显示在有指针的圆盘上,当臂套充气、压力增加,指针会顺时针移动;臂套泄气、压力降低,则会逆时针移动。而收缩压是臂套泄气后,指针在首次听到脉搏的瞬间所指的数字;指针在脉搏声消失的瞬间所指的数字,则是舒张压。 电子血压计 是种使用电池的血压测量仪器,使用方法如下: 在上臂套上压脉带(袖套),透过压脉带加压紧缩和放松的过程,纪录动脉血液流动的状况,并以数值呈现出来。另外,较早期的电子血压计则是以电子麦克风记录血流。此类血压计主要有手臂和手腕两种测量方式,不过手腕血压计比较容易因量血压姿势不正确而产生明显误差。 携带式血压监测 携带式血压计体积小,可整天穿戴,1次的配戴的时间通常为24~48小时,血压计会定时自动测量血压。若先前其他血压测量方式结果不一,医生就可能会建议此种在家测量方式。 为什么要在家量血压?在家量血压的4个好处 若有以下情形,医师可能会建议你在家量血压: 已诊断出为高血压前期:收缩压介于130~139mmHg;舒张压<85mmHg。 已诊断出有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符合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因素:长期体重过重、钠含量摄取过多等。 此外,自己在家量血压还有以下好处: 避免紧张:有些人会因为要前往医院或见到医生而感到紧张,造成在医院量血压总是量不准,也就是所谓的“白袍高血压”,而自行在家中量血压便能改善这种情况。 对自己负责:建立自己量血压的习惯可以帮助您掌握自己的血压状况,让你更有责任感和动力将血压维持标准范围内,从而开始注意自己的健康,开始着手改变生活型态或习惯。 方便省时:家里备有1台血压计可以免除每次量血压都要前往医院或诊所的麻烦。 帮助医生治疗状况:您在家中定时纪录的血压数值,也是医生在了解你的病情或进行相关医疗决策的考量之一。 电子血压计操作简单,适合民众自行在家测量血压使用。 什么时候该量血压?要量几次?认识“722”量血压原则 18岁以上民众每年至少要在家量一次血压,并搭配722(请量量)原则: “7”:连续7天量测。 “2”:早上起床后、晚上睡觉前各量1次。 “2”:每次测量血压2遍,中间至少间隔1分钟。 在家量血压的注意事项:姿势、位置、时间 定期校正血压计,压脉带至少要能围绕上臂1圈半,并覆盖2/3的上臂,压脉带周长则必须超过上臂周长的80%。 单次测量的血压值偏高,并不一定代表您患有高血压。您的测量方式、心情、时间都可能对血压造成变化,因此建议持续测量至少1~2星期后,再做评断。 通常血压都早上较高,晚上较低,因此建议可固定每天量血压至少2次,例如起床后和睡前各量1次,取得血压平均值。 由于左右手臂的血压可能有不同,第1次量血压时,请测量完单侧手臂血压后,间隔1~2分钟,再测量另一侧手臂,以血压数值较高者为准,并且之后都量该侧手臂即可。不过若左右手血压差距太大(超过20mmHg),可能代表血管出现病变,应尽快就医检查。 在家量血压的准备流程 测量血压前应做到下列事项: 确保处于舒适放松的状态,避免在活动后、生气时或穿着厚重衣物测量血压。 量血压前30分钟应避免吸烟、进食、摄取含咖啡因饮料、运动并先上完厕所,保持心情平静。 若非使用电子血压计,请保持测量环境安静,以利听清脉搏声。 在量血压前,应坐在椅子上休息至少5分钟,避免翘脚。 另外,除非医生有指示,否则不可依据在家测量到的血压,自行调整血压药物。 每次量完血压应纪录下来,以利追踪血压的长期变化或供医生作为诊断参考。 在家量血压的测量步骤 开始量血压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量血压时请勿移动、说话或翘脚。 绑上压脉带:压脉带前缘需固定在手肘内弯上2~3公分处,接着调整松紧,让压脉带与手臂肩保留约1指宽,并将压脉带中心或听诊器置于肱动脉处(肘弯往上4~5指处)。 绑好压脉带后,将手臂微弯,静置于桌上与心脏同高的地方,手掌朝上。 若您使用电子血压计,此时可直接按钮开始测量;如果是传统血压计,则须手动按压将空气打入臂套,请慢慢按压直到听不到脉搏声后,再充气让毫米汞柱上升约30mmHg,这时请缓慢放气(每秒降低1~2mmHg),同时注意血压读数,你听到的第1个脉搏声便是收缩压,接着持续放气,听到最后1个脉搏声就是舒张压。 电子血压计会自动在显示血压读数,放松压脉带;传统血压计则要在你记录完血压读数后,手动将气完全放掉。 如不需再次使用,就可以将压脉带卸下并将血压计收好,并记录你的血压与量测日期及时间,甚至你还可以将每日的活动一并纪录,例如几点服药、心情、压力,有助于让医生更有依据地调整你的药物。 血压标准范围 前面提到,一般成人正常血压应落在130/80mmHg以下,若您只超过一点点,则属于高血压前期,需开始留意。另外,如果血压低于90/60mmHg,则有低血压的问题。若你对自己的血压读数有疑虑,请直接与医生谘询。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高血压

血压高怎么降下来?降血压的6种方法一次告诉你

高血压在新加坡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疾病,依据发布的《2022年全国人口健康调查》(National Population Health Survey 2022)数据显示,在18至74岁的新加坡居民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7.0%,即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压。预防高血压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测量血压。如果您的血压值比一般人来得高,但还不到高血压患者的标准,这表示您可能处在高血压前期。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Hypertension),两者都是可能引发心脏病和中风的严重疾病。在现代忙碌又充满压力的生活下,无论男女老少高血压的情形愈来愈严重。在这里《Hello健康》为您介绍6种降血压的好方法,让您可以稳定控制血压,预防肾脏病、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1. 摄取健康的饮食 人没有食物就不能生存,但如果不谨慎选择你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您的健康或心脏都可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建议摄取低钠(Sodium)及含钾(Potassium)的食物。钾可以帮助降低血压,预防进入高血压前期。补充大量蔬果与全麦谷物对于降血压也有很良好的功效。此外,切记少吃脂肪量高的肉,例如肥肉、五花肉、加工肉类,并多吃鸡肉和鱼肉等优质的蛋白质。 2. 减少饮食中的含盐量 摄取过多的盐分(即钠),会导致水份滞留在体内,使身体出现水肿,血管壁的压力也会上升,进而使血压升高,而高血压则几乎会损害身体里的所有器官。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U.S.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建议成人每日的钠摄取量上限为2,300毫克(约6公克的盐)。以下为你提供4个减钠小撇步: 技巧1: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上的钠含量,比较各厂牌的商品,找出钠含量最低的食品。 技巧2:减少外食与吃素食的次数,因多数外食都含有大量的钠。 技巧3: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如肉类罐头、火腿、培根等,以及微波食品与泡面等食物。 技巧4:减少每日下厨做菜的盐分。 3. 规律运动及控制体重 新加坡卫生部建议成人每天需运动至少30分钟,或分段累积运动量,效果与一次做完一样。每次运动时间最少要有10 分钟。因此一天之中可分别运动15分钟,运动2次,或仅运动10分钟,但运动3次。规律运动不仅可以降低血压、控制体重,还能舒压及减少罹患心血管、肌肉、骨头等各类疾病的风险。在高血压患者之中,至少有1/5的人拥有肥胖的问题。对于身形肥胖的高血压患者来说,体重仅需减去3-4公斤,就能降低血管的压力。 4. 限制酒精与吸烟量 经常吸烟、喝酒是导致高血压的一大威胁。喝酒不仅会使高血压药物失去疗效,还会使血压上升。平均来说,各年龄层女性建议每日的饮酒量为1杯,65岁以下的男性每天则饮用喝2杯。 5. 减少压力 现今由于工作、疾病、家人、人际关系等各种原因,多数现代人皆面对很大的生活压力。压力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尝试改变你的生活习惯,例如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规律运动、瑜珈、静坐、或是抽出时间做自己喜欢且令人放松的事情。 6. 定期检查血压 新加坡卫生部建议18岁以上的民众每年应至少量一次血压;40岁以上肥胖或工作压力较大、已过女性更年期、或是拥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建议每周或每月测量一次血压。心血管疾病、中风、慢性肾病、或已经接受降压药治疗的患者则建议每天测量。 建议家中可以购买一台家用血压机,测量前记得不要吸烟、喝咖啡、滴眼药水,并避免激烈活动,以获得准确的血压数值。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高血压

高血压标准是多少?高血压症状、原因、种类、治疗照护完整看

了解高血压标准,是预防与改善高血压的第一步!高血压症状不明显,易轻忽,而且高血压原因,若未定期追踪与控制,长期高血压可能大幅提高心脏病、糖尿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Hello健康》带您了解高血压标准、症状、原因、诊断及治疗方式。 高血压标准是多少? 根据2024年新加坡卫生部高血压指引,正常人血压标准值应低于130/85 mmHg,当血压值高于130/85 mmHg(收缩/舒张压),即属于高血压,若血压值介于两者之间,则属血压偏高,为高血压前期。 正常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30/85 mmHg 高血压前期(血压偏高):收缩压 ≥ 130~139 mmHg;舒张压 < 85~89 mmHg 高血压第一期:收缩压/舒张压 ≥ 140~159 / 90~99 mmHg 高血压第二期:收缩压/舒张压 ≥ 160~179/100~109 mmHg 高血压第三期:收缩压/舒张压 ≥ ≥180/≥110 mmHg 血压正常值与高血压标准 高血压症状:高血压初期症状?高血压并发症? 高血压初期症状不明显 高血压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被称为“隐形杀手”,常于健康检查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少数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头痛 头晕 心悸 耳鸣 肩颈酸痛 高血压严重者可能出现症状包括: 恶心 呕吐 视力模糊 抽搐 昏迷 高血压原因复杂!高血压风险因子、种类一次看 高血压常见风险因子包括: 高血压不可控制风险因子 年纪:随着年龄增长,血压升高的风险增加。 种族:黑人较其他种族更易罹患高血压,且并发症更严重。 家族史: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风险较高。 自体免疫疾病:如红斑性狼疮) 怀孕: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特定的情况,通常在分娩后会改善。 高血压可控制风险因子 抽菸:尼古丁使血管收缩并损害血管内壁,导致血压升高。 饮酒:过量饮酒降低血管弹性并增加体重,提升血压风险。 压力:压力刺激交感神经,短期升高血压,并诱发不健康生活习惯。 缺乏运动:运动不足导致血管弹性下降、体重增加,进而升高血压。 肥胖:体重过重增加心脏负担,脂肪分泌物质进一步影响血压。 钠摄取过多(吃太咸):钠引起水分滞留,增加血液循环量,导致血压升高。 钾摄取太少:钾不足无法平衡钠的作用,导致血压升高。 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糖损害血管功能,影响血压调节。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心脏与血管系统,导致血压变化。 嗜铬细胞瘤:肿瘤分泌肾上腺素,导致血压剧烈升高。 高血压种类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续发性高血压等2种: 原发性高血压:多数患者属于此类型,通常是遗传及生活方式引起,如饮食过咸、缺乏运动或肥胖等原因所引起。 继发性高血压:因生理变化或疾病所导致,如肾脏病、内分泌异常等,较容易突然发作,导致血压数值升高,症状通常比原发性高血压严重;常见风险因子包括: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甲状腺问题 […]


其他心血管问题

突然低血压很危险!低血压原因多要小心

谈到血压,您可能会以为低血压比起高血压较安全,而且少有心脏病(Heart disease)发生的机会,但是持续的低血压或血压突然下降,严重可能会有致命危险,请务必注意!究竟该如何判断自己有无低血压?又是什么原因会造成血压过低?就让《Hello健康》来为您解惑! 低血压标准为何? 血压通常在夜间最低,在早上起床后渐升至中午前最高。若收缩压为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80毫米汞柱或稍低,都还算正常。收缩压指的是血压数值的最高数字,心脏收缩打出血液时,动脉内的压力;舒张压是指血压数值的最低数字,心脏舒张充满血液时,动脉的压力。 若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只要其中一项符合,就可称为低血压,会让人感觉晕眩无力。有些人常在低血压范围内,却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故不需要治疗。但若严重的话,会使流到大脑和器官的血液不足,将导致休克和死亡。 为什么会有低血压?常见的3种情况你一定要知道 低血压的情形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情况都不尽相同,常见的有以下3种状况: 1. 姿势性低血压 姿势性低血压发生在坐下或躺下后再起立时感到晕眩,好发在女性和年长者身上。变换姿势时,通常心率会跟着升高、血管也会收缩以补充流至大脑的血液,但是姿势性低血压者的心率与血管,不如一般人的反应,血液无法及时供给大脑,造成短时间眼前黑、晕眩的症状。 2. 餐后低血压 吃完饭后,大多血液会进入消化系统而使血压降低,可能会头晕甚至摔倒,多发生在年长者身上。吃得多,血压下降也较明显,特别是吃高碳水化合物时,但高脂肪食物则无太大差异。透过减少血压药的剂量、餐前喝水,或吃低碳水化合物,皆有助减少不适症状。 3. 神经反射性晕厥 长时间站立或情绪波动而导致血压忽然下降而晕厥,多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身上。由于控制心血管系统的神经功能异常,血管扩张导致低血压,常见的症状包括流汗、脸色苍白和恶心等。 若您时而感觉头晕、视野模糊、恶心、疲劳及注意力不集中等,或感到寒冷、面色苍白、呼吸快又浅、脉搏微弱等,请务必尽快求诊,因为背后可能有更严重的问题。 可能使血压过低的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3种较常见的低血压原因,下列也有可能会造成低血压: 怀孕:由于体内循环系统在怀孕期间迅速扩大,血压可能会下降,但这是正常的,生产后血压通常会恢复到孕前状态。 心脏问题:包括心跳过慢、心脏瓣膜问题、心脏病发作和心脏衰竭等。 内分泌问题:甲状腺疾病、肾上腺功能不全、低血糖以及某些糖尿病等,皆可能引发低血压。 脱水:身体缺水会感到虚弱、头晕和疲劳。严重可能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等现象,若过度使用利尿剂和剧烈运动,都可能导致身体脱水。 大量出血:如重伤或内出血等,会减少体内血液量,使血压严重下降。当身体血液遭细菌入侵时,也可能导致血压严重下降、器官与组织衰竭,发生败血性休克。 严重的过敏:摄取或触碰到某些食物、药物或昆虫毒液等,皆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荨麻疹、瘙痒、喉咙肿胀和血压下降等症状。 缺乏营养: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会使体内红血球不足,因贫血而导致低血压。 正在服用药物:帕金森氏症的药物、抗忧郁药物、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和心脏药物等,都可能导致血压过低。 提醒您,若有血压方面疑虑,请定期量血压并到医院检查有无贫血。在劳动或运动时观察自己是否容易比他人喘,若感觉有异请到心脏科检查,若无异状,可适度运动增进健康!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其他心血管问题

蹲下站起来头晕?姿势性低血压的定义、原因、治疗

陈妈妈只要蹲下站起来就会头晕,有时还会视力模糊,至医院检查后,医生说这是“姿势性低血压”。究竟什么是姿势性低血压?姿势性低血压应如何治疗与改善?《Hello医师》为您深入说明! 什么是姿势性低血压? 姿势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r Postural hypotension)又称直立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姿态性低血压。指因姿势改变而引起的低血压症状,例如:蹲下站起来突然、坐着站起来头晕。 一般低血压的判定为收缩压 20,舒张压下降>10。 姿势性低血压的原因 多数的情况下,人体改变姿势时,位于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感压反射接受器会发出讯号至自律神经,增加血管阻力或加速心脏跳动,以便将血压控制在平均值内。但当这个控制血压的机制受到影响时,便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的状况。 另外一个主要成因,则是来自人体的血液量减少或循环受到影响,也可能会引发低血压。本文将随后列出会造成这两项状况的危险因子。 姿势性低血压的症状 常见的姿势性低血压症状如下: 蹲下站起来头晕 头痛 视力模糊 虚弱 昏厥 神智不清 恶心 久坐站起来容易发生姿势性低血压。 姿势性低血压何时该就医? 如果只是“偶尔”感到头昏眼花、头晕目眩,有可能只是轻微脱水、低血糖、待在过热的环境,或是久坐后起身等因素所引起,通常不是什么太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如果你经常起身后常常出现姿势性低血压的症状,那么就有可能是其他严重疾病的征兆。若症状严重到失去意识,即使只有数秒钟的时间,情况也可能相当危急,请务必尽快就医。 你可以将姿势性低血压发作的情况记录下来,例如症状持续多久、当下你正在做什么等等,以便就医时和医师讨论。 姿势性低血压的7大危险因子 引发姿势性低血压的可能因素很多,其中特别常见的是循环血液量不足,这可能由身体脱水、失血或贫血,而引发姿势性低血压。 当人体内携带氧气的红血球减少时,就有可能出现晕眩、头昏眼花等症状。其他的危险因子如下: 年纪65岁以上:感压反射接受器功能会随着年纪增长而减弱,而且年长者的心脏跳动变慢,供血的速度也会相对减缓。 药物影响:包括高血压药物、心脏病药物,例如利尿剂、乙型阻断剂(β-blockers)。另外,帕金森氏症药物、抗忧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肌肉松弛剂,勃起功能障碍药物、麻醉剂等等,也会提高姿势性低血压之风险。 特定疾病患者:包括心脏疾病,例如心脏瓣膜疾病、心肌梗塞、心脏衰竭;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氏症;造成神经病变之疾病,例如糖尿病。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待在高温环境会造成大量流汗,可能造成脱水,以至于引起姿势性低血压。 久卧于床:因病而久未离床的人身体十分虚弱,容易在起身时出现姿势性低血压。 怀孕:由于怀孕时体重会上升、血馆弹性与回流状况变差,所以有可能造成血压下降,不过通常产后血压就会回复到生产前的状态。 酒精:酒精可以暂时抑制交感神经,让血管扩张,因此可能提高姿势性低血压之风险。 诊断姿势性低血压的5种检查 医生首先会先检视患者的病史,若有需要的话,会进一步安排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其他潜在的因素或疾病造成低血压症状。举例来说,如果是因为服用特定药物而导致血压下降,医生可能会调整用药剂量,或者建议换药。以下为可能采行的检查方式: 倾斜床测试(Tilt table test):检测患者在姿势改变的过程中,血压数值的变化。在这项测试中,患者需要先在检查床上平躺数分钟,之后医护人员便会慢慢将床面立起。 血液检查:检视患者是否血糖或红血球数量过低 (两者皆为低血压之征象)。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或EKG) :观测心电讯号,以确认是否有心律不整、供氧或供血不足等问题。 心脏超音波检查 (Echocardiogram):透过超音波观测心脏瓣膜之活动,以确认是否有潜在疾病。 压力测试(Stress test):患者可透过跑步机,测量血压在运动下的状况,若有需要,也可以透过特定药物加速心率,达到相同的效果,以便观测。 如何治疗姿势性低血压? 要治疗姿势性低血压,首要目标就是恢复正常血压,包括增加血液量、减少积聚在下肢的血液,并且促进血液循环至全身。通常治疗不会着重于症状本身,而是将重点放在解决低血压的潜在原因,例如脱水、心脏功能异常等等。 如果只是轻微的姿势性低血压,最简单的治疗方式就是站起来后若感到头晕,马上坐下或躺下休息,通常症状就会马上好转。至于药物引起的低血压,通常医生会建议改变药物剂量,或者停止用药。以下列出姿势性低血压的治疗方式: 非药物治疗 医生可能会建议您调整生活习惯,包括摄取充足水分、少喝或禁止喝酒、避免待在过热的环境、睡觉时垫高枕头、坐着时尽量不要双脚交叉、起身时放慢速度等等。 如果您没有高血压,医生可能会建议您增加盐分摄取量。若你餐后血糖下降,则医师可能会建议你采取低醣的少量饮食穿弹性袜、束腹等装束可能有助于减少血液聚积在腿部,进而改善姿势性低血压。 药物治疗 特定药物也有助于改善姿势性低血压,例如: 矿物皮质类固醇:例如Fludrocortisone,增加血液中的钠和体液滞留,以提升血压。 拟交感神经药品:例如Midodrine,抑制血管扩张来提高血压。 拟副交感神经兴奋药物:例如Pyridostigmine,可改善感压反射(血压反射),提升自律神经调节血压的能力。 屈昔多巴:如果低血压是因为帕金森氏症、多发性系统退化症 (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 或自律神经障碍所引起,医师会开立此药。 红血球生成素:增加红血球质量和血量、 改善血液黏稠度。 若患者的症状无法透过生活习惯调整或上述药物来改善,则可能会需要以非类固醇类消炎药(NSAIDs)、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体抑素(Somatostatin)等其他药物治疗。 穿着弹性袜有助改善姿势性低血压。 改善姿势性低血压的8种方法 下列8种方法有助于改善姿势性低血压: 饮食部分 增加盐摄取量:请注意,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采行这个方法。盐分摄取过多可能适得其反,导致血压过度上升,引发其他健康问题。若欲增加盐分摄取量,请务必先和医师讨论,并且斟酌食用份量。 少量饮食:若你餐后血糖下降,则医生可能会建议你采取低醣的少量饮食。 补充维生素:贫血、缺乏维生素B12 都有可能使姿势性低血压更严重,所以低血压患者也可以适当补充铁质与维生素,或许有助于改善症状。 摄取充足水分:体内水分充足可以预防低血压。若你需要久站,或者从事任何可能引发低血压之活动,建议你在事前先补充足够的水分。 避免饮酒:酒精可能加剧姿势性低血压之症状,所以请减少或戒除饮酒。 生活习惯 保持运动习惯:有氧与重训兼顾有助于改善姿势性低血压,但请避免在极度炎热、潮湿的天气或环境中运动。 洗澡水温不过热:较高的水温会让血管扩张,提高低血压的发生机会。 避免弯腰动作:如果你欲捡拾地上的物品,请以屈膝蹲下代替弯腰,以减少低血压之风险。 穿着弹性袜:弹性袜可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姿势性低血压。 你可以在白天时穿着,不过记得睡前或躺下时须脱下。 缓慢起身:从躺姿转成坐姿时,试着放慢起身的速度,就能减少姿势性低血压所引起的晕眩感。此外,建议你起床时先别急着起身,可以先坐在床边1分钟平复血压。 垫高枕头:睡觉时稍微提高枕头的高度,有助于对抗地心引力。 站立时多活动双脚:如果你站立时突然出现低血压症状,可以试试看双脚交叉、用力挤压,或者单脚抬放到窗台或椅子上,并且尽可能向前倾,这样的动作有助于促进血液从双脚回流至心脏。 (图片授权:Shutterstock)

常见问题

医师阵容

Hello 健康的医生阵容由专业医师与各领域医学专家所组成,协助审阅网站内容并即时分享专业领域新知。

我们的专业团队除确保医学相关内容之正确性,并引用最新研究和可靠资料来源参考,提供高度专业、内容丰富之健康讯息。

Hello 健康与合作之专业医生团队,将不断致力于提供实用可信赖的健康新知;在健康的路上一路陪伴并守护您,一起迈向健康富足的人生。

专业团队介绍
组题分类
健康体检
我的健康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