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AML):成因、症状、治疗方式与存活率
根据新加坡卫生统计资料显示,血癌在本地癌症中虽然不算最常见,但依然是需要高度关注的疾病。其中,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简称 AML) 是成年人最常见的血癌类型之一。 在新加坡,每年都有新增病例,且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AML 的进展速度快,如果没有及时诊断与治疗,可能会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以下《Hello健康》将带您了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成因、常见症状与警示信号、医师如何诊断 AML及可行的治疗方式(如化疗、骨髓移植、靶向治疗等)。 什么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是一种进展迅速、起源于骨髓的血液癌症。由于不成熟的血液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生,并随着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导致疾病一开始就属全身性问题,因此没有“早期”或“晚期”之分。 AML 会直接干扰正常白血球、红血球和血小板的功能。若未及时接受治疗,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被视为最棘手的血癌之一。 根据研究显示,随着我国人口逐渐高龄化,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 50 至 59 岁的中壮年人群,发病率也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原因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主要是由骨髓细胞的染色体变异或基因异常引起,但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明确的病因。少部分病例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例如长期接触有机化学溶剂、接受高剂量辐射,或曾经进行过化学药物及放射治疗。 AML 在 65 岁以上人群中更为常见,但年轻患者也并不少见。随着年龄增加,患病风险会更高,而治疗效果通常也较差。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由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演变而来。 基因与染色体异常。 部分 AML 患者带有如 FLT3、c-KIT 和 RAS 等基因突变,这些异常可能源自染色体的易位、缺失、倒位或重复。 其他致癌因素。 例如长期接触苯类化学物质、吸烟、家族中有白血病病例、暴露于辐射环境、遗传疾病(如唐氏综合症),以及病毒感染(如 HTLV-1)。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4大症状 一般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烧、夜间盗汗、食欲减退,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不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进展较快,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四种较典型的症状: 脸色苍白、容易疲倦 无明显原因的持续发烧 没有碰撞却出现瘀青或出血 骼或关节疼痛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症状变化,主要与以下三方面有关: 红血球不足:会引起贫血,导致脸色苍白、头晕、呼吸困难或轻微活动就容易气喘,也可能出现头痛和持续疲劳。 正常白血球不足:虽然 AML 患者体内存在大量未成熟白血球,但这些细胞缺乏正常功能,因而免疫力下降,容易反复感染或持续发烧。。 血小板不足:凝血功能减弱,患者容易出现出血或瘀青,例如牙龈流血、流鼻血,或皮肤上出现点状、片状出血。 台湾中华民国血液病学会理事长柯博升医生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以为是一般贫血或感冒,从而延误就医,导致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危险状态。 因此提醒大家,若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骨骼疼痛、持续发烧 等症状,应尽早寻求医师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诊断 常规血液检查(Complete Blood Count, CBC) 可以检测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的数量。若怀疑是白血病,医生会安排骨髓穿刺,抽取少量骨髓液做抹片检查,以观察血球分化情况,从而判断白血病的类型,并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由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是由芽细胞异常增生所致,因此有时可在健康检查或其他抽血过程中被发现。 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尽快到血液科接受以下检查: 血液检查:评估白血球、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数量及分类。 骨髓穿刺切片:用于确诊并分析癌细胞特性,是把握最佳治疗时机的重要步骤。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分类 白血病不同于其他癌症,无法依照肿瘤大小或扩散情况来分期。但可根据染色体变异及细胞分化的特征,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分为以下八种类型: M0:急性未分化骨髓母细胞白血病 M1:急性未成熟骨髓芽球性白血病 M2:急性成熟骨髓芽球性白血病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M4:急性骨髓单核细胞白血病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急性红系白血病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 在 FAB 分型的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WHO)进一步提出了更完整的 7 […]